原创 红军时期,张闻天和王稼祥位居高层,后来为何淡出?
创始人
2025-07-19 08:03:34
0

作者:相忘于江湖

张闻天和王稼祥,是我军历史极为重要的人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和王稼祥是红军的最高指挥员之一。

决定红军命运的遵义会议,正是张闻天的坚定支持和王稼祥的关键一票,让离开红军核心层达2年3个月之久的主席重新执掌红军,从而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后来多次被主席盛赞是一位“明君”;而王稼祥和主席也在会后接替博古和李德,和周公组成新的“军事三人组”。

但在此之后,张闻天和王稼祥逐渐淡出决策层。抗战时期,一个在延安主抓宣传,一个因病到苏联休养。解放战争时期,两人先后到了东北,都在林总麾下工作。

建国后,两人先后从事外交,此后趋于沉寂,这是为什么呢?

【1938年,延安。前排:康生、主席、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陈云、博古、彭德怀、少奇同志、周公、张闻天】

张闻天和王稼祥的历史地位,有必然也有偶然。

必然的一面,是“乱事出英雄”的规律。两人生在一个危难的时代,作为热血青年,不甘坐视祖国一步步沦落,奋起抗争寻求革命道路,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张闻天和王稼祥都出身农民家庭,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

张闻天是江苏南汇(今上海)人,15岁考入水产学校,后考入河海工程专校。

在国家危难之际,青年张闻天不甘心做一个工科生,转向文学,希望通过文字救国,19岁加入李大钊的少年中国学会,并和左翼的田汉、茅盾、丁玲等作家成为好友。

22岁那年,张闻天留学美国,半工半读完成了30万字的创作。两年后,回到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当了英文教员,在萧楚女的引导下很快加入了组织。

王稼祥是安徽泾县人,小张闻天6岁。1925年10月离开上海外滩,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结识了校长王明以及张闻天、博古等人,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偶然的一面,是两位擅长文学的留学生,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土洋之争”,并在王明和莫斯科的支持下,张闻天成为中宣部长和“四常委”之一,王稼祥则任红军总政主任。

遵义会议之前,“本土派”的主席在宁都会议失势。

作为“留洋派”的博古和“莫斯科代表”的李德,占据了红军最高指挥权,而张闻天和王稼祥也因为“留洋派”的特殊身份,在红军中的地位很高。

1934年1月,张闻天和主席成为邻居,听了很多主席战争艺术。

这一段时间的邻居生活,为两人在长征中的合作打下了基础。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失利,让王稼祥从主席的反对者转为主席“游击战”军事思想的坚定支持者。

遵义会议,张闻天“反戈一击”,率先批判博古和李德的军事错误。

在随后的表决中,王稼祥投出了非常关键的一票,从而确立了主席的地位。会后,张闻天成为新的“掌门人”,王稼祥也和周公、主席成为红军核心层成员。

张闻天和王稼祥的“反戈”,对博古和李德是致命的打击。

长征中,主席和王稼祥是担架上的“密友”,私交甚好。而在主席的巧妙安排下,张闻天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时的同学刘英喜结良缘。可以说,主席还是张闻天的大媒人。

那么,两位和主席关系莫逆的干部,为何“高开低走”?

原因之一,战争年代崇尚“打仗型干部”。

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三类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第一类,就是彭总、林总、刘帅以及陈赓、粟裕、韩先楚这样的军事指挥人才。彭总、林总是红军时期的双雄,刘帅在长征时期、陈赓在抗战时期光芒万丈,而粟裕、韩先楚在解放战争异军突起,成为我军屈指可数的后起之秀。

第二、三类,就是罗荣桓、谭政、宋任穷、杨立三、刘瑞龙、洪学智这样的政工、后勤人才。罗荣桓、谭政和宋任穷从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就深得主席真传;而杨立三、刘瑞龙、洪学智,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表现出了杰出的组织才能。

战争年代,军事人才、政工人才和后勤人才,是我军不可或缺的短缺人才,而张闻天和王稼祥有理论、宣传的优长,但在战争年代不容易绽放光芒。

原因之二,性格和人际关系。

无论是张闻天还是王稼祥,从本质上看是“学院派”,从事群众工作、基层带兵都有短板。

比较而言,张闻天比较开朗,人际关系较好,他心胸豁达,对担任“掌门人”并不计较,曾经三次辞让,第一次是长征中主动要求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组织考虑到实际需要,改派了陈云。

第二次是1935年秋,红一、四会师后,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张闻天主动提出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张氏,被主席劝阻。随后,是周公让出了总政委一职。

第三次,1938年秋,莫斯科承认主席的地位以后,张闻天主动提出由主席接任“掌门人”,自己潜心从事最擅长的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和张闻天相比,王稼祥沉默寡言,加之在第五次反“围剿”受伤,抗战爆发后逐渐淡出核心层,七大没有入选委员。

原因之三,历史上几次“站队”的影响。

遵义会议是张闻天和王稼祥的特殊高光、特殊贡献,但在历史上也有过三次“站队”,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第一次是1932年秋的宁都会议,两人站在了“留洋派”,主席受到排挤。

尽管刘帅当时也支持多数派,但后来和主席配合打仗非常默契。

第二次是1945年夏的七大,由于和王明的关系,两人都受到影响。

张闻天和彭总都当选“13委员”之一,但排在最后两位。两人在“44委员”中的排名也较靠后,彭总是由于百团大战的争议受到影响,张闻天则是和王明的历史受到影响。

王稼祥没有入选“44委员”,在主席的大力推荐下,成为候补委员。

第三次则是建国以后,张闻天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因为支持彭总而受影响。王稼祥则在三年后批评“跃进”,建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而受影响。

尽管后来的命运坎坷,但作为我军历史上两位功勋人物,张闻天和王稼祥的历史贡献,特别是遵义会议和建国初期在外交战线上的突出贡献,永远被人们铭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相关内容

原创 ...
前言 提起周瑜,你能想到什么? 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既生瑜...
2025-07-19 04:33:58
原创 ...
三国时期,英勇威猛的将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最为耀眼的当数吕布、...
2025-07-19 04:33:37
原创 ...
演义中的北宋故事是精彩不断,大破天门阵和十二寡妇征西的事迹,杨家将...
2025-07-19 04:33:30
原创 ...
众所周知,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清朝的经济、政治...
2025-07-19 04:33:27
原创 ...
建立西汉的刘邦,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流氓(或平民)竟然取得了...
2025-07-19 04:33:17
原创 ...
青龙,四相之一,镇东方,属木,主生机; 白虎,四相之一,镇西方,属...
2025-07-19 04:33:11
原创 ...
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在汉对匈作战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遗忘...
2025-07-19 04:33:02
原创 ...
在剧版《西出玉门》第十集的结尾处,叶流西、昌东、肥唐、丁柳、高深一...
2025-07-19 04:32:46
原创 ...
三国正史上最让对手头大的四大名将,全都不得善终——东南砥柱 三国论...
2025-07-19 04:32:40

热门资讯

原创 阿... 因为宗教问题出现的惨案数不胜数,伊斯兰运动一直是法国政府头痛的问题。甚至一言不合就会被极端的宗教分子...
原创 5... 标题:绝望与忏悔:汤恩伯、陈仪与蒋介石的交织命运 在历史的无尽长河中,涌动着一些故事,或许不太引人...
原创 海... 地球的大部分面积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而人类的生活则主要集中在仅占总面积29%的陆地上。尽管我们对陆地...
原创 男... 话说战国时期出了超多的牛人,吴起就是特别邪性的一个。 这哥们本是卫国人。家里很有钱,一门心思想当官。...
昔日战国七雄的都城,现在都变成... 前言 曾几何时,战国七雄的都城如同今日的国际大都市,繁华一时、政权鼎盛,是国力与文化的象征。随着历...
原创 明... 明朝建立初期,地方上仍然有着许多元朝残余势力,对于这些势力,朱元璋能招降的就招降,不能的就派遣军队前...
原创 不...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后人传颂为接近...
【报告文学】王敬璋书记的奉献之... 王敬璋书记的奉献之路 钟克祥 熊立功 三伏天,火炉一样,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在...
原创 9... 前言 对于死亡,古代人民往往有很多迷信的想法,对于一些想法他们深信不疑,为此也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原创 打... 古语说:“军令如山。”在行军作战时,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违抗,否则后果会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