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军令如山。”在行军作战时,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违抗,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可是,在东北野战军里,有这样一名将领,三次违背总部命令,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总部的通报嘉奖。
这名将领叫钟伟。
钟伟是湖南平江人,生于1911年。他在19岁加入了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钟伟是新四军的一员,历任团政委、支队司令员、团长、副旅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从八路军、新四军中抽调了大批干部奔赴东北地区,钟伟告别了华东战场,挺进了东北地区这片黑土地。
1946年10月,35岁的钟伟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2纵第5师的师长。
从1946年冬天到1947年春天,国军实施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作战计划,对位于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进行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并不畏惧,采取了“北满不支,南满出击;南满困难,北满出援”的战术,于是有了赫赫有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军事行动。
在前几次南渡松花江作战时,第5师主要是配合兄弟部队作战,跑了很多路,却没有获得什么战果,相当于兄弟部队“吃了肉”,第5师“啃骨头”。包括钟伟在内,全师上下憋足了一股劲,要把握时机好好地干一仗。
这样的机会,说来就来了。
1947年3月8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5师渡过松花江,配合1纵围攻驻扎在大房身的国军新1军。
钟伟率领第5师渡江后,在靠山屯附近意外发现了国军71军第87师、第88师的踪迹,正在往德惠方向移动。钟伟当即决定,暂停向大房身靠拢,留在当地,对国军第88师进行围攻。可是,就这时候,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连续给钟伟发来3道命令,要他们迅速赶到大房身,参与攻击国军新1军。
怎么办呢?难道放弃眼前的敌人不顾吗?
钟伟对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安排部署,结合当前的敌情进行一番分析判断。他认为,现在第5师已经展开攻击队形,如果放弃攻击进行重新集结,至少需要花费6个小时,很难按时到达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定位置。届时,不但延误了时机,又放过了国军71军两个师,还打击了军心。
为此,钟伟3次拒绝了总部命令,坚持自己的做法,并明确表示:““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打错了砍头砍我的!”不仅如此,钟伟还汇报了靠山屯的敌情,请求总部予以支援。
你看,钟伟不但拒绝了总部的命令,还将总部调动来,配合自己作战,完全可以用“胆大包天”四个字形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了解到山屯的实际情况后,改变了此前的安排部署,决定将攻击重点转移到靠山屯。总部回电,同意了第5师的请求,还特别指出:“望大胆坚决歼灭靠山屯之敌,不要顾虑增援,在德惠以东有我4个师,在发现大的增援时望可出动阻击。”
总部的回电,让钟伟和第5师全体将士的心暖暖的。他们不是孤军作战,背后有一座强大的靠山。这与国军“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后,钟伟率领第5师歼灭了国军第88师1个团。国军第88师主力和第87师前来增援时,又遭到东北民主联军1纵、2纵、6纵的围攻。最终,我军对国军第88师、第87师实施了歼灭性打击,俘获敌人263团团长兰嵩岩、264团团长雷乃殿以下5千余人,毙伤敌1500余人,共计6000余人。
3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全军,对2纵5师进行嘉奖。电文里说:“我5师当敌88师次靠山屯撤退时,该师立即自动投入战斗,当日在靠山屯以南将敌歼灭一部,回头复将靠山屯敌5个连单独歼灭。这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都值得称赞与发扬。”
在那以后,第5师越打越猛,越打越有经验,成为全军7个头等主力师之一。钟伟本人也受到总部器重。后来,总部打算把他提拔为纵队副司令员。钟伟却不高兴,他“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于是,总部将他破格提拔为12纵司令员。
钟伟又因此成为全军唯一由师长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员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