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谋士最强吗?
我敢肯定有人会说,是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还有神机妙算的姜子牙。
为此,我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他们都不是最强的,甚至诸葛亮都只能排在榜单末尾。
今天,我就以排名的形式,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十大谋士。不要着急跳过,里面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人物。
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便是毁天灭地,局面翻转。
曾有传言说,曹操都不敢放走他,哪怕自己不用也得高薪供着,因为一旦贾诩跑到别人家去了,那自己可就遭老罪咯。
还有,贾诩自己信奉的法则就是,自己所用之计,可以伤天和,也可以伤人和,但是不能伤文合,因为贾诩字文和。
听说曹操每次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就会去找贾诩唠上一会,只要他和贾诩聊天,曹操瞬间便会觉得自己也还算是个人,主打的就是给曹老板提供一个情绪价值。
那么就会有观众问了,他为什么被称为三国毒士?他到底做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公元192年,董卓被吕布杀死,王允清算整个凉州军团。当时李傕、郭汜等旧部人人惶恐不安,打算各自逃亡。就在他们收拾好行李准备跑路时,贾诩对他们说了几句话,便提前开启了三国近百年的乱世生涯。
贾诩对众人说道:“如果现在我们各自逃跑,必定是一盘散沙。目前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如何把凉州人斩尽杀绝。如果现在放下武器就等于自杀,随便遇到一个亭长就能把大家给抓住。不如我们现在带领部队一路向西,沿途收敛士兵,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进攻长安。如果能够取胜,那就可以功成名就,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这一计策便是乱世的起因,同时也让关中的百姓血流成河。你说这种计谋毒不毒?
公元197年,曹操在宛城因贾诩损失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以及侄子曹安民,就连曹老板自己也差点死在了这场战役中。
从这些计谋都不难看出,贾诩对人心的把握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面贾诩因战局动荡,不断的更换主子,他的中心思想很简单,想要活得久,就必须要学会苟,常常一言不合便提起行李跑路。
他凭借自己的智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最后还成为了曹操的幕僚,得到了重用。
贾诩为人低调,不结党营私,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尽管他屡立奇功,但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谨慎。他的智谋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对人心和局势的精准判断上。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搜狐网: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一生究竟献过多少“毒计”
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曾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君位。
在公子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后,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从此,管仲开启了他辉煌的治国之路。
首先,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发展,实行盐铁专卖等政策,更新选拔人才的标准,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经济的繁荣。对外使用“尊王攘夷”的策略,就是尊崇周王室,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这些布局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有一次,齐桓公想要攻打鲁国,管仲劝说道:“鲁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不能轻易攻打,不如先通过贸易等手段削弱他们的实力。”
他建议齐桓公高价收购楚国的鹿,就这样,楚国百姓纷纷去捕捉鹿而荒废了农业,齐国则趁机储备了大量粮食。不久后,楚国便粮食短缺,这一计谋成功让齐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因管仲的突出贡献,他也被后世尊称为仲父。他的一系列改革和计谋,使齐国在春秋乱世成为了一代霸主。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搜狐网:齐桓公称霸多因管仲,管仲却差点射杀齐桓公,这两人究竟有何恩怨情仇
范蠡是春秋时期人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被史学界尊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等称号。
范蠡本是贫苦出身,从小博学多才,胸有大志。早年间,范蠡结识了文种,两人一同前往越国,开启了他们的政治舞台生涯。在越国,范蠡展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当时越国面临着强大的吴国的威胁,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他主张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等待时机,勾践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吴国为奴三年,最终得以返回越国。在越国复兴的过程中,范蠡的计谋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鼓励生育,发展生产,加强军事训练,还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孤立吴国。
其中,范蠡最出色的计谋之一,便是利用夫差好色且好大喜功的弱点,让勾践进献美女西施,以此迷惑夫差。西施的到来果然让夫差沉迷于声色,荒废了朝政,最终导致吴国走向灭亡。
所以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呢。
除了政治谋略,范蠡在商业领域也有着非凡的成就。在帮助勾践复国后,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毅然辞官退隐开始经商。才华与能力并存的他,期间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又三散家财救助贫苦百姓,号称陶朱公。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海峡网:“人有三不尽,尽了人败亡!”《智囊全集》:人到了六十,要明白,有三样东西不可用尽,希望你能读懂
你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谋士最强吗?今天,它来了。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我们印象里,他简直就是聪明的代表,智慧的化身。他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出草庐却能洞悉天下局势。
刘备三顾茅庐,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成为了他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诸葛亮一心辅佐刘备,为其出谋划策。在赤壁之战中,他巧用火攻之计,与东吴联手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他的奇谋妙计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空城计。
当年他独自一人面对司马懿的大军,临危不惧,大开城门,在城楼上焚香抚琴,就骗过所有人成功吓退敌军,不可谓不高。
还有他的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为人乐道。如果是其他任何人抓了孟获,都肯定是将其杀之而后快的,但是诸葛亮却对孟获七擒七纵,最终使其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这一举措足以看出诸葛亮那多智近妖的智慧和谋略,让人不得不服,这也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诸多网友都说诸葛亮有夸大的嫌疑,所以暂且将其排在第七。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搜狐网: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相信大家都听过“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句话吧。
他原名刘基,字伯温,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对天文、兵法、数理象纬之学都有深刻的研究。
早年的刘伯温在元朝为官,但因仕途坎坷归隐家乡。朱元璋崛起后,刘伯温受邀出山,成为其重要谋士。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辅佐其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功勋。
在与陈友谅的战争中,刘伯温准确判断局势,力主朱元璋主动出击,最终大败陈友谅。为了朱元璋的前途,他还建议朱元璋摆脱小明王掌控,为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元璋都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将刘伯温比作汉朝的张良,从这儿也可以看出刘伯温对于朱元璋和大明朝的重要性。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搜狐网:明代国师刘伯温祖师爷的风水传说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略家。他出于世家贵族,早年间一直心怀复国之志。
秦灭韩后,张良倾尽家财寻求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失败。后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刘邦,因认定其可成大业,遂追随左右。
在楚汉相争中,张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计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鸿门宴上,张良巧用智谋,疏通项羽季父项伯,帮助刘邦顺利脱险。在楚汉对峙的关键时期,他建议刘邦分封韩信、彭越等人为王,从而联合各方势力,最终击败项羽。
还有一次,刘邦欲分封六国后代,张良得知后,力谏刘邦不可行,他指出此时分封会使人心离散,不利于统一大业,刘邦听后恍然大悟,赶忙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是因为张良这些出色的智谋,才让刘邦赢得了楚汉之争,建立了汉朝。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人民网:中国城市报-人民网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同求学。庞涓先下山在魏国得到重用,但他嫉妒孙膑的才能,将孙膑骗到魏国,施以膑刑使其双腿残疾。
但孙膑并未因此沉沦,而是隐忍等待时机。后来,孙膑逃到齐国,做了田忌门客,帮助田忌赛马获胜,从而被推荐给齐威王得到重用。孙膑的计谋十分出众。在桂陵之战中,他巧用“围魏救赵”之计,迫使庞涓回军救援,在途中设伏大败魏军。
马陵之战中,他再次运用计谋“减灶计”,诱敌深入。孙膑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挖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
庞涓见齐军灶数锐减,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便轻敌冒进,结果孙膑在狭窄的山谷中设下埋伏,使魏国全军覆没,庞涓自己也被迫自杀。
孙膑通过一系列战役,为齐国的强盛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思想和谋略,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和借鉴意义,包括“田忌赛马”的故事,都写进了教材,家喻户晓。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人民资讯:失去双足的孙膑,如何两次击败魏国
你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谋士最强吗?既不是孙膑,也不是姜子牙。不要着急跳过,里面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人物。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自幼聪明好学,胸怀谋略。
早年间曹操便听闻其名,欲招其为官,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以病推辞。但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他被逼出山为文学掾,并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司马懿的计谋众多,在与诸葛亮的对峙中,他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以逸待劳,消耗蜀军,虽被诸葛亮多次挑衅,但他始终不为所动,最终熬到了诸葛亮病逝。
要说他最强的谋略,那还得是隐忍,他靠这招直接谋回了一个国家。
司马懿一生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等几代曹魏君主,为稳定曹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曹叡临终时,托孤司马懿与曹爽,哪曾想司马懿一直都是在等一个机会而已。
在高平陵之变中,他装得连衣服都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口渴,像命不久矣的样子,骗过了曹爽,而后突然发动政变,一举铲除曹爽势力,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
他的这一步棋下了一辈子,足见其格局之大,谋略之强。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上官新闻:从理想主义者到权谋政客:早期司马懿的心路淬炼历程
姜子牙本名姜尚,是商末周初时期人物。他博闻多智,刻苦学习,深谙治国安邦之道,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早年间怀才不遇,生活困顿。
后于渭水遇周文王,被委以重任辅佐周朝。他也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屡次救周朝于水火之中。
有次在面对强大敌军时,姜子牙通过冷静分析,提出了分兵多路、迂回包抄的战略,成功打破了僵局,为周朝赢得了战略生机。在周灭商的过程中,姜子牙提出了许多关键策略,比如“韬光养晦”之计,在周朝实力尚弱之时,他建议周文王隐忍蓄势,实则暗中发展壮大。
此类种种奇谋多不胜数,周朝的创立,姜子牙可以说是厥功至伟。
他先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四代君主,既主军,又问政,是真正能做到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存在。
他还是姜氏齐国以及齐文化的创始人,被道家尊之为始祖,兵家奉之为武祖,儒、法、纵横诸家皆追溯其为本家人物,故姜太公有百家宗师之称。就这样一位人物,如果不是第一太过变态,那他就是最牛的存在。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搜狐网:兵家始祖姜子牙:活了139岁,开启八百年周朝
鬼谷子原名王诩,号玄微子,精通百家学问,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著名的谋略家,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的创始人。
因他隐居于云梦山鬼谷,故被世人称为鬼谷子。据传言,他是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智慧的人,其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鬼谷子的成就极为显著,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弟子,如张仪、苏秦、孙膑等,这些弟子在战国时期均是可以一人救一国的存在。
他教会弟子最著名的便是那合纵连横之术,张仪凭借连横之术,为秦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苏秦则以合纵之策,使六国一度联合对抗秦国。
想想看,他的弟子们毫无例外都能出将入相,左右列国的存亡,那做师傅的得有多逆天啊!因此,鬼谷子也被后人尊称为“谋圣”,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这样一位千古奇人,排在第一,实至名归。
本段落信息来源于搜狐网:鬼谷子到底是谁?一生经历震惊世人!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