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可以说,为了求得良将谋士,只要是不违背正义伦理的,刘备都可以去做。其帐下著名的军师诸葛亮就是在被曹操追击的走投无路下,由徐庶告知,他带张飞和关羽三顾茅庐而招来的。
要说刘皇叔的创业史,可谓是几经波澜。从最开始的出身微末,只凭心中的一腔热血拉起一支队伍,为拯救大汉操碎了心。虽然他多方努力,但奈何汉朝气数已尽,无力恢复大汉正统的刘备,只好在西南一代建立了蜀汉政权。
从最初的贩卖草席到后期的一国之君,在群雄逐鹿的汉末,毫无根基的刘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靠的就是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求贤若渴的心。五虎上将中的关羽和张飞,作为他的结义兄弟,在平定黄巾的时候,三人虽非亲生但胜似亲生。正是有了刘备的仁义之气,关张二人才誓死追随他,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不说半句怨言。
五虎将中的赵云,也是刘备在投公孙瓒时,用仁义之心感化而来的。在和刘备分别时,赵云握着刘备的手立誓“终不背德也”。正所谓,刘备的仁义为他积累了良好的名号,使得他招揽了许多人才。但乱世的汉末,他也错过了不少英雄豪杰。单论武力值而言,不弱于蜀汉五虎上将的就有三人,他们分别是谁呢?
一、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当年曾与孙策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
太史慈武艺高强,在他回乡探亲时,得知孔融为乱贼黄巾军所困,奉母亲的命单枪匹马杀进城中解救孔融。后在孔融的授意下,他又冲出重围至平原向刘备求救。最终,太史慈说动刘备,借得了三千兵马解了北海之围。
后来太史慈投奔了孙策,并助其扫平了江东。不知此时的刘备有没有后悔,当初没有招揽太史慈为之效力呢?
二、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三国里,关羽和张辽的关系也可被称之为一段佳话。在刘备被曹操击败后,作为兄弟的张辽曾亲自劝说关羽暂时降曹。
张辽在追随曹操之前,曾效力吕布帐下。当时的吕布和刘备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作为部将,关羽和张辽自然也是交往颇深。后吕布背信偷袭了徐州,刘备无奈只得请曹操前来救援。骄傲自满的吕布兵败被杀,但作为部将的张辽却被曹操相中,并委以重任。
后来的时态发展也证实了曹操的眼光,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曹兵抵抗孙权的十万大军。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打的孙权闻风丧胆。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吴兵,差点还活捉了孙权。此等名将,只可惜刘备当初看走了眼,否则以关羽和张辽的交情,再加上他的亲自点化,何愁这等人才不为他所用。
三、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人。曾跟随马腾、马超父子多年,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他和马岱一样,都是马超帐下的虎将。每次出征,庞德都冲锋陷阵,其勇猛和马超一样勇冠凉州三军。
后来,马超起兵和曹操对抗,兵败后投靠张鲁,庞德也没有背叛,仍然追随马超左右。在刘备攻打刘璋时,张鲁派马超前去救援,但被诸葛亮用计收复。而庞德则因伤并没有随军,只是留在了汉中。在曹操攻打张鲁时,此时的刘备如若派马超修书一封,庞德必然会前来投靠。但刘备得了马超,因此忽略了庞德,所以才造就了后来的关羽围困曹仁时,庞德率兵救援,并一箭射中关羽前额,令关羽颇为忌惮。
如果当时的刘备招降了庞德,蜀国后期也不会出现没有大将镇场的局面,可惜可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