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朝代与朝代之间的兴衰覆灭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朝代的灭亡是有很多因素影响的。
比如君王一意孤行不得民心,比如国家政治经济存在巨大问题等等。一个优秀的君王可以在治理期间内,让国土的百姓都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
但人不能长生不老,君王就必须要考虑传位问题,这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问题,需要皇帝慎之又慎。有人就表示,如果当年康熙换一个皇子传位,指不定清朝的结局就不会变成那样。
一、康熙时期皇子夺嫡之争
清王朝总共延续了二百七十八年,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并不短暂。在这个期间一共换了十二个皇帝,要说清朝的巅峰时期,那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分别是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以及乾隆帝弘历。
当然,有人表示,实际上雍正帝跟乾隆帝时期的繁荣主要是靠康熙时期打下的基础,最昌盛还是要看康熙时期。
康熙一生中有非常多的儿子,通过一些历史记载和影视片段,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在继承人这个方面,康熙其实犹豫过几次,以至于后面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抢位之争。
虽然他很早就把皇后的儿子立了太子,但是实际上太子能力低下,不能肩负重任。其他的皇子也并不服气太子,经常会明里暗里的给太子下套,想要取而代之。
康熙也曾经两次废除太子之位,废了太子之后康熙也不着急立新的太子。毕竟太子之位属于众矢之的,每个人都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在这个位置要面临更多的困境。
而且,没有立太子也可以趁机考察一下各皇子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以及其他为人处世方面的表现,让每个皇子都觉得有希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
在后面争夺皇位的时候,几个皇子主要分成两个阵营,一方是四皇子胤禛阵营,一方是八皇子胤禩阵营。
八皇子阵营里有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九阿哥和十阿哥。八王爷当初有“八贤王”的称呼,可见他也是非常有能力,不仅有好几位皇子支持他,就连朝廷内有很多大臣也站在他那边。
但可惜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想着有这么多人拥护他就飘飘然。要知道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底下的皇子和臣子不孝不忠,也因为他夺嫡的表现太明显,因此很快就被康熙冷落了。
二、十三皇子能力出众
而四皇子阵营则有十三皇子胤祥支持,四皇子就不用说了,他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才能和手段都是有目共睹的。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皇子胤祥其实也是非常有头脑和治理国家能力的人,他是敬敏皇贵妃所生,敬敏皇贵妃深得皇上宠爱,所以十三皇子出生之后,皇帝也同样很喜爱他。
根据历史记载,康熙不仅很疼爱十三皇子,对于他的能力也是很肯定的。比如在十三皇子十二岁那年,东巡盛京祭祖谒陵康熙就会带着十三皇子一同前往。
东巡盛京祭祖谒陵是一年一度的大型盛事,在这种重要的场合能够被皇帝选中伴其左右的,可想而知是一种认可的表现。
除此之外,康熙还经常会询问十三皇子关于政事方面的看法,跟他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俨然是把十三皇子当成接班人培养看待。
清朝经常举行骑射活动,皇帝也比较看重皇子的骑射水平。在这一方面十三皇子也表现突出,力压一众皇子拔得头筹,甚至曾经在皇家组织的骑射活动中,单枪匹马就成功射下一只猛虎,让人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十三皇子的性格开朗,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方面已经渐渐发展起来。
十三皇子并不排斥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对待访华传教的使者态度谦逊有礼,认为这样知己知彼,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实力。但可惜,康熙最后也没有选择十三皇子来继承皇位。
三、如果十三皇子当皇帝
四皇子胤禛上位之后,很快就重用起十三皇子,加封他为和硕怡亲王。十三皇子在雍正时期做出了非常多突出的贡献,负责管理几个重要的部门。
因为雍正刚刚上位,有很多遗留的问题和情况都需要他去解决,此时十三皇子就是帮忙分摊工作的最佳帮手。
不管是民生事务,还是军政要事,十三皇子都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有人说他其实是副皇帝。只可惜十三皇子在雍正上位八年之后,就积病成疾去世了。
后人也经常幻想,如果当年上位当皇帝的是十三皇子,清朝或许可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可能不是对手。这也并不是凭空想象,因为十三皇子在雍正时期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加上他擅长行军打仗,也比较重视国家军事实力方面,相信会加强国家军队的建设。最关键的是十三皇子对于西方文化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会像雍正一样比较保守治国。
如果他可以治理清朝,那么也许清朝就不会在科学发展以及人民思想方面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能够顺利融入世界跟上发展的步伐,清王朝或许能成功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
结语
按照后人的设想,确实清朝可以更加繁荣发展,不必遭受后续的屈辱历史,不用被外国侵略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可是这些也都是假设,现实生活中没有如果,历史和时间也没有办法轮回倒转。与其受困于过去,不如着眼于当下。
现如今我国发展虽然稳步前进,但实际上也还有很多荆棘在前方等待。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共同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