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2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旅长李德生接到了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将敌人引至大别山腹地,为野战军司令部北上提供掩护。这任务之所以艰巨,源于当时大别山地区集结的敌军规模庞大,竟有10个整编师之多,装备充足,给养充足。这场任务对于十七旅来说,无疑是临危受命,冒险奋斗的重任。
李德生深谙战场风险,明白这项任务的困难和危险。十七旅虽然以作风优良、善打硬仗著称,但面对数量众多的敌军,挑战之艰巨令人望而却步。然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将,李德生绝不屈服于困难,因为他深信刘邓首长和纵队首长的信任,他们交给十七旅的任务,绝非送死,而是相信这支劲旅能够扛起这份责任。
面对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单靠勇气和蛮干是不够的。李德生明白,必须动脑筋、用智慧,才能成功完成掩护任务。他首先采取的行动是主动出击,示形于敌。在12月2日夜间,十七旅突袭了驻守在湖北麻城宋埠集镇的敌人,以出色的战术歼灭了敌军中较弱的8个保安中队和1个“义勇团”。接着,他大胆率领部队向大别山腹地挺进,制造出我军即将有大动作的假象。这个巧妙的“起手式”让敌军指挥中枢感到震惊,他们担心后方补给线被切断,纷纷调动兵力向鄂东地区增援。这正是李德生期望的效果,成功地牵制住了敌人。
然而,任务的艰巨程度不仅仅在于敌军的庞大规模,还在于极其恶劣的天气和崎岖难行的道路。隆冬时节的严寒、风雪交加,对部队的行军极不利。山区的道路难以行走,有时甚至要趟过冰封的河流,给整个旅的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同时,敌人随处可见,部队必须小心行军,防止被敌人围追堵截。例如,在1948年元旦,部队采购物资,却突然面临敌军的袭击。部队迅速了解到敌人的动向,及时转移,逃过了一劫。作为最高指挥官,李德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清楚每一步都不能失误,否则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尽管面对十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十七旅在李德生的指挥下,毫不胆怯。在困境中,他们凭借着正确的决策和机敏的反击,在敌人结合部游走,甚至把他们戏弄于股掌之中。为了引开敌人注意,李德生下令在行军途中设立“迷魂阵”,留下大量标语、口号,虚构晋冀鲁豫野战军多支主力部队的番号。敌人对“共军主力在行动”深信不疑,却不明白真实兵力和意图。十七旅的行动让敌军束手无策,他们追不上,打不着,剿不灭。
十七旅这次神奇的行动,不仅掩护了野司机关北上,也为我军主力完成集结争取了充足的时间。最终,我军顺利转入进攻,歼灭了大量敌军,取得了全面胜利。名将李德生领导的十七旅,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成功地创造了一场军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