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神机妙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必然当仁不让,家喻户晓。的确,历史上的诸葛亮因为他的才能还被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以出山,辅佐刘备与魏吴斗智斗勇,堪称“神算子”。然而除了诸葛亮,元末明初的时候还有一位人物刘伯温,亦可堪称“神算子”。
世人眼里,刘伯温就如同神仙一样,可谓是一名优秀的预言家。刘伯温极为擅长算卦,通过算卦得知人的命运,曾帮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治理国家。但要说刘伯温最为神机妙算的地方,就是在他临终的时候,告诉自己的儿子,刘家九代后会出现一个奇才,百年后果然应验。
刘伯温在很小的时候,在读书方面便表现出了极强的天赋,当时与他在一起上学的同学们在学习新的一课时,只能看着课本勉强的诵读下来。而刘伯温在把课本看过两遍后,便可以倒背如流。他不光是把每句话记在脑子中,而且还可以准确的理解每一句话阐述的意思。
其实他们所诵读的儒家经典和现在我们所学习的文言文差不多,里边有很多生僻字,还有一些疑难杂句,非常难理解,他的教书先生以为他肯定是死记硬背才记住的。然而当先生提问刘伯温句子含义时,他竟能熟练准确表述下来,还能熟练应用,先生也只能直呼天才。
由此可以非常确定的是,刘伯温本就是一个天才,一个学习的奇才。而且在刘伯温差不多11岁的时候,他就考上了别人可能努力了一辈子都考不上的秀才。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认为没有什么,但当时有野史记载明朝秀才年录取量占全部人数的一万五千分之一。
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孩子,可以完成此番壮举,邻里乡亲们也不得不把他称为小神童。刘伯温和方仲永、曹冲等都被人们称之为小神童,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另外两人由于种种原因,长大后都没有什么所成,而刘伯温最后算是有所成功,成为了明代的开国元老。
刘伯温虽然11岁就考取了秀才,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踏入仕途,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学习。他经常学习春秋经,不仅成为了有名的政治家,还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
通过刘伯温的不懈努力,最终刘伯温得以入元朝为官,在职期间,刘伯温总是尽职尽责,关心照顾平民百姓,老百姓对他都是非常喜欢。本以为官路会就此顺顺当当,可谁承想当时的元末朝廷早已腐烂不堪,最终一身廉洁的刘伯温无法与他们同流合污,迫不得已辞官回乡。
由于后来元朝朝廷内外的斗争不断,刘伯温心里也是留下了一层阴影。机缘巧合之下,刘伯温接触到了《奇门遁甲》这一本书,他努力钻研其中的奥秘,后来才得以开启他的神算之旅。
元朝末年的扰动同样也引起了民间的抱怨反抗,各种起义不断。许多起义军听说了刘伯温的神机妙算,都想让他帮助自己,但最终都被他拒绝了。在好友宋濂的推荐下,他认识了红巾军的朱元璋。朱元璋初见刘伯温,就料定刘伯温能勘定天下机缘,成为老百姓的福音。
刘伯温当时看见朱元璋,也有一种”英雄难觅知音”的感觉,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决定成就一番大事。当时的朱元璋还不是领导者,只是起义军里的成员,只不过后来朱元璋不断地把握机会,力争上游,才逐渐的称为了起义军的领导者,最终开辟明朝。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朱元璋能够从一个小草根逆袭成为一代开国皇帝是他自己的功劳。其实不然,假若没有刘伯温这样的大谋士在一旁辅佐支持,朱元璋怕是很难当上皇帝。然而朱元璋这个人一直都是生性多疑,对那些帮助他建立元朝的大臣都一一害死,刘伯温也不例外。
刘伯温以为只要自己尽心辅佐,为黎民百姓造福,两人还能如同初见一样,可惜朱元璋最终还是怀疑起了刘伯温。刘伯温由于年龄增长,身体状况也日渐不佳。
一次刘伯温在朝廷上突发疾病,朱元璋于是想要趁机把他除掉,安排随身御医准备给他送行。刘伯温似是早有预料,便把自己的儿子叫进宫里来嘱咐他们好好生活,说刘家在九代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奇才。
交代完后世以后,朱元璋就让他喝下了御医送过来的汤药。因为里边有剧毒,所以没一会,刘伯温便咽气了。胡惟庸没有对手了,便更加肆无忌惮,胡惟庸案最终发生。
刘伯温的两个儿子把父亲的后事处理完以后,便也都搬回老家开始生活。虽然说日子可能过的比较苦,比较平淡无味,但是大家都在努力的生活下去,因为父亲交代过刘家九代后会出奇才,他们也相信父亲的遗言会成真。
公元后1478 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刘瑜的小男孩出生了,这个小孩也就是刘伯温的第九代孙子。当时还是明朝在统治,刘瑜因为擅长相术,所以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明孝宗任命为处州卫指挥使。虽说与刘伯温的功劳无法相比,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振兴了刘家。
当时的皇帝后来得知刘瑜是刘伯温的九世孙以后,觉得刘伯温算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而当时皇帝也正在封赏以前的显贵家族,遂决定让刘瑜祖先的荣耀得以恢复,让他继承了刘伯温之前的爵位。刘伯温百年预言得以证明。
或许许多人并不相信世上会有什么未卜先知,认为都不过只是巧合罢了。但是巧合变多了,或许就不简单是巧合那么简单了。虽然说算卦这种事情有一定的运气,但是像刘伯温和诸葛亮他们这种奇才,与其说他们是巧合,倒不如说他们的神机妙算是来源于他们的学识和智慧。
他们往往能够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上发现事情的奥秘,有着出乎常人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虽说刘伯温算出了刘家九代后会出现一个奇才,但是刘瑜的成就是远远比不上刘伯温的。刘瑜可能是因为时机,恰好赶上了这个奖赏时期,才得以勉强被称为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