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200字,分为三大部分。
(一)七十五年前,一次副国级站队
(二)大势不可逆,挟洋自重不可取
(三)形势很明朗,各国站队要趁早
(二)大势不可逆,挟洋自重不可取
清朝统一台湾时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形。前后进行了几十年的艰苦谈判。清廷最开始开出了优惠条件(1653年),同意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府归明郑管理,遭郑成功拒绝,理由是拒绝剃头。
后来(1654年)清廷步步退让,给了海澄公、潮州王等副国级待遇,还提出了对台优惠的贸易政策,并且可以实行
一国两制
,只需要遣子入京挂职。
如果这期间郑成功或者郑经答应了,那也是副国级的王爷,比平西王吴三桂还爽,妥妥的一个小独立王国,但是郑经发现这样不统不独不武,可以吊大陆的胃口,要粮要饷,所以拒绝了。
(1677年)康熙没办法,一狠心继续退让,说只要愿意统一,什么都可以谈,甚至答应了比照朝鲜的待遇,象征性纳贡就可以。
但是又被郑经拒绝了,说绝不剃头。康熙一咬牙,不剃头就不剃头吧,明朝的服饰也可以保留,总该可以了吧!
郑经的条件,康熙都答应了,按说郑经没话可说了,但是突然又加了一条,又提出了海澄为互市(通商口岸)。
(1681年)康熙:去你马的给脸不要脸的台湾贼!施琅给我攻!(康熙: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
1683年,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势如破竹攻入台湾,郑经之子郑克塽投降,然后全家被押解到北京,后被软禁至死。
1684清政府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连个省都没混上,一国两制就更别想了。
郑经父子,挟(海)洋自重,利用大陆求统一之心,不断提高统一的门槛,企图捞取更多的利益,最终必然错失了副国级的良机、身败名裂。
历史让人唏嘘,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在台湾省的某些人,只要勇敢迈出正确的一步,就是副国级的站位。否则就是遗臭万年。
(三)形势很明朗,各国选边要趁早
同样,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进入了破局阶段,形势越来越明晰。美帝霸权的瓦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