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经常看到的毛泽东主席的照片,往往都是他中年和老年时期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毛泽东主席伟岸,和蔼。
但是当笔者开始搜集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候的照片时,一张又一张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候的照片不断出现,看着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候的照片,真是惊为天人,真是太帅了。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拍下这张照片,毛泽东还不满20岁,正是青春洋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
在这一年的春天,毛泽东开始认真思考探索自己的前程,当时毛泽东认为自己最适合于教书,因为此时毛泽东的父亲并不同意他自修,所以拒绝供给费用,导致毛泽东的生活很困难。
最后毛泽东选择报考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的师范学校,后来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和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后来编入一师预科第三班,再后来,毛泽东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习。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1918年,毛泽东就读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主席)
这一年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为了给好友罗章龙赴日本留学饯行行,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笔名写诗一首相赠,题为《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撞檬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大气磅礴,预祝着罗章龙有一个好前程,也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二十多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离开长沙来到北京。
刚到北京,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八人住在距北京大学不远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只有三间狭小的房子,毛泽东后来描述那是“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可见当时生活清苦
1918年10月,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征得蔡元培同意后,毛泽东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负责新到的报刊和阅览人姓名的登记工作,月薪八块银元。也就是在这里,毛泽东读到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并经常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学生研讨各种新思潮的活动,时常得到李大钊处对于新思潮的指导。
1919年3月,毛泽东因母亲病重,从北京动身回湖南,为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毛泽东归途中绕道上海。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毛泽东在3月15日参加赴法留学学生欢送会时的照片(后排右一为毛泽东),随后的3月17日,3月29日又欢送两批学生前往法国。
这是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后的照片,此时毛泽东一面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另一面主持新民学会会务。当时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和便于工作,毛泽东住到长沙修业小学,教授历史课,此时他广泛接触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和青年学生,进行各种联络活动。
这是1919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上的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这一年的5月23日毛泽东约蒋竹如、陈书农、张国基等到第一师范后山操坪,商谈响应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问题。
当时议定:每一学校推举一个或两三个代表,于二十五日上午到楚怡小学开会,连日来,毛泽东到一师、商业专门学校、明德中学等校进行活动。
向学生骨干提出:一,反帝爱国方向要明确,力争山东主权完整,反对北京政府卖国政策;二、要有统一组织,使力量集;三、要准备对付张敬尧所施加的压迫。
可以看到,此时毛泽东就已经在为救国图强奔走奋斗了,他只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爱国青年之一,但是他也足以代表那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志士。
1919年4月6日,毛泽东为母亲亲侍汤药,数年未见儿子的文七妹看见三个儿子相聚一堂,深感欣慰,所以病也有所起色。
为了不打扰毛泽东工作和为革命事业忙碌,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在病稍好一点后,决意从长沙返回韶山。毛泽东兄弟三人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在母亲的再三坚持下答应了。
在母亲文七妹临走之前,一向节俭的毛泽东带着母亲和两个弟弟,去了一趟照相馆,拍了上面这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毛泽东三弟毛泽覃、毛泽东二弟毛泽民,毛泽东母亲文素勤(文七妹)。
过了几个月,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在韶山因病去逝,毛泽东闻讯立即从长沙连夜赶回100多里外的韶山。
在母亲文七妹逝世后,毛泽东又返回长沙探索着救国道路,同时也更珍视来之不易的亲情,在来长沙的时候就把三弟毛泽覃带在身边,帮他进学校,读书认字,学习新文化、新思想。
最开始毛泽东的父亲是反对毛泽东把弟弟毛泽覃带到长沙读书的,但是还是拗不过,又加上二弟毛泽民主动要求留在韶山给父亲干活和算账,这才允许。
所以在1919年11月13日,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和叔父来长沙看兄弟二人,这是兄弟二人和父亲以及叔父的合照。
就在拍完这张照片后不久,毛泽东又来到了北京,没多久,就受到父亲毛贻昌在家乡病逝的消息,但是毛泽东在北京忙于驱张活动,未能回湘奔丧。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合影,左四为毛泽东。照片中,毛泽东面带悲伤,因为在前一天,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病逝了,毛泽东与杨开慧、杨开智一起守灵。
1月22日,毛泽东同蔡元培、范源濂、章士创、杨度、黎锦熙、朱剑凡等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出《启事》称:杨先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无意于富贵利达,依薪资维持生计.为抚恤遗孤,请诸知交慨加膊助。
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北京去上海,在途中经过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地,都停留参观游览,看了孔子的故居和墓地,登了泰山,还看了孟子的出生地。
在5月5日到达上海,住哈同路民厚南里二十九号。5月8日同新民学会会员萧三、彭璜、李思安等,为欢送即将赴法的陈赞周等六位会员,在上海半淞园开送别会。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毛泽东欢送留法会员时拍下的照片,最中间的就是毛泽东了,正是“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好年纪,一头飘逸的头发,真的帅气十足。
1924年对于毛泽东而言是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刚开始,毛泽东就同国民党部分代表乘轮船离上海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月份又从广州赶回上海,同蔡和森、向警予、罗章龙住在闸北区三曾里。此时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罗章龙、王荷波、恽代英(代表青年团中央)四人,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
1924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员在孙中山寓所举行庆祝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纪念会合影,上面就是当时的合影,照片中主要人物分别是:
前排右一向警予、右四汪精卫、右五胡汉民、左五张继、左一邓中夏;中排右三王荷波、右四叶楚伧;后排右二邵力子、右三恽代英、右四罗章龙、左四沈泽民、左二毛泽东。
1927年3月10日,毛泽东此时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这是毛泽东参加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开幕时的合影。
合影中的主要人物分别是:
前排左六宋庆龄、左十吴玉章;中排左二董必武、左八毛泽东、左9九林伯渠;后排左四夏曦、左七恽代英、左八邓演达。
这一年毛泽东34岁,从这一年开始,毛泽东真正走到了中国历史浪潮的最前沿。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