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纵横历史观
编辑|a纵横历史观
引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宋代史学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全球历史学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
从宋代史学的兴起背景、思想体系形成特点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宋代史学的表现。
宋代史学的兴起和背景
1.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和背景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朝的政治制度实行官僚统治,科举制度开始推广,社会上士绅阶层的地位提高。
同时,宋代商业繁荣,手工业和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变化都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前人对于宋代史学的评价和研究现状
早在
明朝时期
,就有一些学者开始对宋代史学进行了研究。到了
清朝时期,
随着学术的发展,
宋代史学也逐渐成为中国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代中国学者对宋代史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理解宋代史学的特点和意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史学思想的形成与主要特点
1.民族自豪感和历史意识的提高
宋代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时期
,这使得人们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同时,从唐朝开始,文人开始创作历史题材的诗歌、小说等,这也促进了宋代史学的兴起。
2.书院教育的兴盛和思想启蒙作用
宋代的书院教育以儒学为主,
强调“读圣贤之书,达圣贤之道”
,
注重培养人才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史学成为一门必修科目,这为宋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3.史料收集和撰写方法的创新
宋代史学家注重搜集各种历史资料,
不仅
收集古籍、碑刻等文献资料
,还收集民间传说、地方志等非正式历史资料
。
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注重实事求是,杜绝神话传说。同时,他们也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方式,追求客观、简明的表述风格,体现史料的真实性。
4.以“治史三策”为代表的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宋代史学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史学思想体系
,以“治史三策”为代表
。治史三策包括
“考据”、“评价”和“总结”
,其中
“考据”强调对史料的准确性和多方面考察
,以确保叙述的真实性;
“评价”则着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
,指出是非得失,有助于历史教训的汲取;
“总结”则把历史事件归纳、概括
,从中提取历史规律,有助于历史发展的认识。
宋代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纂和思想体系的构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
,
他主要是通过编写《资治通鉴》来体现自己在史学上的成就。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纵向编年体通史
,不仅涵盖了中国历史485年的内容,而且还在写作手法和理论方面都具有创新性。司马光通过编写《资治通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思想体系。
《资治通鉴》的写作背景是北宋末期,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敌侵扰,内部政治腐败
,文化萎靡。
司马光认为国家的危亡与历史的迷失有关
,于是开始着手撰写《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不仅梳理了中国历史485年的内容,而且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总结也非常精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资治通鉴》的写作特点
(1)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按照时间顺序,从周朝的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到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共涵盖了中国历史485年的内容。这种
纵向编年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形成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2)实事求是。
《资治通鉴》注重史料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司马光在选择、整理史料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他
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古籍、碑刻等正式历史文献,还收集了民间传说、地方志等非正式历史资料
,以此来确保史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3)简明清晰。
《资治通鉴》的写作风格
简练、清晰,注重文字的表达和语言的精练
。司马光采用直接明了的叙述方式,没有过多的赘言和修饰,从而使史书更加易读易懂。
(4)评价和总结。
《资治通鉴》
不仅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实,而且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
司马光着重指出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得失和教训,并总结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体系
1.“治史三策”的提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思想体系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治史三策”。这三策分别是“考据”、“评价”和“总结”,司马光认为只有按照这三策去处理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使得历史的记录变得更加真实、准确、全面和有意义。
2.“通史思想”的提出
另外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想体系是
司马光的“通史思想”
,他认为历史是具有连续性和普遍性的,不同历史事件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因此,了解历史要从整个历史进程入手,即
从古至今、从东至西、从政治到经济文化
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历史内容。
3.“论史理”思想的提出
作为一位哲学家,司马光也对于
历史思维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提出了“论史理”思想。他认为历史是可以被理论化的,
历史中隐藏着很多的规律和本质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三.司马光的贡献和影响
1.
《
资治通鉴》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通史之一
,对于后世的历史文献编纂和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司马光提出的“治史三策”、“通史思想”和“论史理”思想
,为中国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为后世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3.司马光在历史写作上的
风格简明、清晰,注重文字的表达和语言的精练
,这种写作风格对于后世的文学和历史写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司马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
也具有
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发展。
四.宋代史学的影响和启示
1.宋代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宋代史学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而且也
是全球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史学家的努力和创新,
为中国历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后世的史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2.宋代史学对后世史学思想和方法的启示
宋代史学在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创新,为后世史学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宋代史学家
注重实事求是
,
追求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
和客观性,
在方法上,还注重历史教训的汲取和规律的总结,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后世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代史学家在史学编撰和写作方面也树立了典范
。
他们不仅注重史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而且也强调史书的文笔和语言表达的清晰简洁。这些思想和方法,
对于后世的史学编撰和写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结论
司马光在史学方面主要是
通过编写《资治通鉴》来体现自己的成就。
他在史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思想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治史三策”、“通史思想”和“论史理”思想。
同时,司马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为后世中国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2.李时中:《资治通鉴后集》编纂和修订
李时中是司马光的弟子
,他在《资治通鉴后集》的编纂和修订中,对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还
注重历史事件的评价和总结
,有时还会对司马光的叙述进行补充或修改,使《资治通鉴后集》更加准确真实。
3.蔡东藩:《续资治通鉴》编纂和批判
蔡东藩是明朝时期的史学家
,他
在《续资治通鉴》
的编纂和批判中,不仅
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而且对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一些片面看法也进行了批判和修正。蔡东藩的工作为后人研究宋代史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朱熹:《春秋左传注》的撰写和史学思想的推广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他主要是
通过书写《春秋左传注》来体现自己在史学上的成就。
他不仅强调史学的客观性和求实性,而且注重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意义的探讨和分析,使得史学与儒学相融合。朱熹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史学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宋代史学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它不仅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对全球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宋代史学家们注重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
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探索了一些新的史学思想和方法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后世中国史学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伟明.司马光与中国史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杨宽,郝铭旌.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戴逸,王林生.中国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郑振铎.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李连达.中国古代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6.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中华书局,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