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处于中国21世纪的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九九六和零零七工作模式对自己生活的压迫,选择“躺平”去考公务员、考编制的人数也逐年攀升。“铁饭碗”这一个词汇,继八零后之后重新成为了九零后乃至零零后最为关心的话题。
在现代为了“铁饭碗”,为了吃上所谓的“皇粮”,为了过上安稳的生活,既是如此之内卷,那么在当时命运多舛的清朝,老百姓们是怎么看待“铁饭碗”的呢?为什么说清朝覆灭的原因就在这其中呢?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老百姓常说的铁饭碗到底是什么呢?正所谓铁饭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可以用来吃饭且金刚不坏的饭碗,现在常指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让人无忧衣食的工作。那么,在古代,人们也有“编制”的概念,古代也有“公务员”。比如上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是人生赢家的宰相,下至俯首听命、兢兢业业的捕头,他们都是朝廷的“公务员”。
不光如此,这些所涉及到的公务员的选拔制度、随之伴有的官场潜规则、以及“官二代”现象,都是古已有之的。那么这些编制都是如何被称呼的呢?普通办事员在古代叫吏,普通办事员达到副科级以上在古代叫官。
“官”就是由朝廷任命的、并且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行政首长,而“吏”只是行政机关的办事人员,因此,“吏”并不属于国家正式的编制。但是从身份上讲,官就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则吏则是下等人,是为上等的官服务的。
那么如果以工作性质而区分他们,官的工作职责就是根据自己发号的施令,进行对辖区的治理,也就是所谓的“一朝把权握,便将令来行”。而吏工作职责就是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辅佐自己的顶头上司,帮助官管辖一方,也就是所谓的“学成文武术,售与帝王家”。
由此可见,在古代的封建统治下,老百姓要想过上安稳的生活,并且不想为了每日的生计奔波,也不想为了衣食住行而忧愁,考“公务员”是一个人们普遍想选择的路径。那么在清朝之前,我国古代的官民之比是多少呢?
据有关资料详细记载,中国古代的官民之比前所未有的高。比如,汉代时的官民之比为1比7948人,唐代时的官民之比为1比3927人,明代时的官民之比为1比2299人。
刚刚提到我国西汉时期、唐高宗时期、元成宗时期的官民之比,那么,在清朝的时候,我国的官民之比是多少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康熙帝登帝掌管朝政之时,官民之为1比911人。
这时候就有人会表示,才1比911,比上文中提到的朝代的官民之比小了很多,为什么老百姓们觉得清朝的灭亡,编制数量占一部分原因呢?我们接下来一探究竟。在清代的朝廷定鼎燕京开始,便决定全部承袭之前明内阁等中央机构的运行机制,原来的明代官员也留任了下来,与满官一起办事,从此,中央政权机构就迅速运转起来。
皇帝之下设立三省,分别为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三省之下又设立六部,分别为吏部、刑部、工部、户部、礼部、兵部。但这与明代的官宦制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当时尚书省的直属单位是六部,明清时,尚书省被废弃,六部直接归为皇帝管辖。
那么,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五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这些机构看起来十分庞大,但并没有多少“在编人员”的。
根据光绪朝的《大清会典》和《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各部职官设有:从一品的尚书、左正二品的右侍郎、正五品的郎中、从五品的员外郎、正六品的主事以及堂主事、司务等。
在清朝,县级单位的官府就是当时的最小的衙门,虽然是最小的衙门,但也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衙役是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些衙役和更夫、轿夫一样,他们一般都不会是老百姓们所说的“在编人员”,都是官差或劳役,由上级主官开工资,与朝廷财政无关。因此,这样以来,在一个县衙中,实际的衙役人数远远超过朝廷规定的数额。一般的县按规定衙役大概在数百人左右,但实际上很多县衙衙役的总数都达到一千好几百人。
由此可见,其实清朝真正的县府的工作人员一般不是太多,一般在50人至100人,再大的县也很难超不过150人。所以,我们不难看到清朝的“在编人员”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非在编人员”超过了“在编人员”的数量。
在这种“在编人员”少的情况下,确实减少了朝廷的财政负担。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由于类似现代社会中“督查”对朝廷官员的监督以及牵制,很容易就造成了一些官员的严重的贪污现象,正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么个道理。另外,也同时因为朝廷官员没有受到监督和牵制,并且朝廷的行政机构也未能真正深入乡村,导致一些“乡霸”、“村霸”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我们通过以上文字,可以不难看出,清朝确实不存在“官比民多”的现象,为什么老百姓会有这种错觉呢?那是因为当时的老百姓把一些不是“官”的人当成了“官”。尽管他们是一些编外或挂名的,不受朝廷管制的人员,但这些人在老百姓面前却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官府。
当县令对他们的管教不力的时候,就会出现他们仗着官府的名头祸害老百姓的情况,对衙门乃至朝廷的声誉造成很大影响。而当他们贪污腐败的时候,清朝覆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