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历史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逃不掉的一轮旋涡,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代以来,
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战争
。战争给人们带来胜利、喜悦,也给人们带来家破人亡和悲欢离合。
在我国古代的战争中,为了能够快速赢得战争,
许多将领会在攻破城门之后,他们会选择屠城。
屠城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残忍的,许多平民百姓命丧于此,
然而从战胜者的角度来看,屠城又是合理的。
在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之下,他们又为什么会选择屠城,
一座完整的城池,一群普通的老百姓,面对这些残害,一场屠城究竟有多可怕?
一、古代战争瞬息万变,为什么会屠城?
古代战争是获取胜利的一种必要手段
,在封建王朝时期,少数人手中掌握着大多数人的生死大权。作为平民是最没有权利和地位的一群人,例如从商朝流行的活人俑,直到后来秦朝建立才将其替代为假人俑。
而战争中,面对那些非我族类的百姓们,有的会选择降服,有的会选择知人善用,而有的就会选择屠城。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被坑杀,
那么一般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屠城,又是为什么要屠城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古代一场攻城战,究竟有多么艰辛。
《孙子兵法》中曾说过,一场攻城战至少要消耗军队三分之一的人员,并且还有可能攻不下来。在我国历代的攻城战中,往往都会经历数月的时间。
例如当初
蒙古大军攻占钓鱼城,足足用了五个月的时间
,依然是一无所获。所以在长时间的耗费之下,
不论是军事资源还是人力、财力都到达了枯竭的状态。
所以在攻破城门之后,有的将领会选择烧杀掳掠。
一个是为了犒劳辛苦的士兵,再一个可以快速的补充各方面的资源。
一座城池的资源,足够滋养一支军队了。为了能够快速地达到目的,屠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没有反抗和阻挠,要想夺取物资岂不是手到擒来。
除了抢夺物资之外,
屠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威胁恐吓。
攻城战易守难攻,但为了能尽量快速地推进战争历程。攻城方往往会给出一个诱惑的条件,“降者城中百姓不杀。”利用屠城来对城内的人进行威胁,让他们放弃反抗。
尽管算是一种例循喊话,但如果真的可以用最小的消耗赢下战争,实在是一桩美谈。这是战前的威胁,而
在屠城之后,针对其他城池也是一种威慑
,让他们知晓厉害。看着吧,如果不投降,屠城就是你们的下场。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古代的屠城是一场极致的发泄。
在经历了多天战争之后,这时候的将士们经历了身边兄弟的死亡,自己的受伤,更重要的是带着家国情仇下,他们对城中的普通百姓也视作敌人。
面对敌人,只有选择悉数尽杀,不能给他们反扑的机会。
比如著名的“咸阳之战”
,项羽率兵攻打咸阳,
屠尽咸阳城,甚至一把火烧了秦朝宫殿
,大火连烧了三个月。正是因为项羽对秦朝的痛恨,在他的指挥下,手中的将士们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屠城是一场报复和反抗,
发泄心中的愤怒,长久的战争下将士们需要释放
。所以尽管屠城是十分受争议的一个作战方式,造下太多的杀孽,但他依然存在于各朝各代的战争当中。
综上所述,屠城对于攻城方来说利益大于弊端,尽管留下的名声不好。但是不论是对于将士还是君主来说,都是合理且值得做的事情。但将其放在我们普通人眼中,这样的做法残忍至极有违人伦,无法接受。
二、古代屠城究竟多可怕?人畜尽屠
尽管对于屠城,我们深恶痛绝,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总是上演一幕幕的惨绝人寰的屠城战争。
那些血淋淋的历史记录告诉我们屠城的可怕之处,
以张献忠屠川举例,告诉大家真实的屠城究竟多么可怕。
也许你曾经听说过,如今四川重庆的人都是从其他城市迁徙过来的,湖广更甚。这是因为历史上曾认为,在明末清初时期起义军将领张献忠多次屠川,尸横遍野。凡他所过之处皆是如此,
《明史》
评价他,“
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
。”
他的性格暴虐热衷杀人,如果一天不杀人就会不高兴。崇祯十六年,
张献忠攻破武昌,随后在当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将武昌当地的适龄男子全部强行充军,其余的不论妇孺男女老幼,皆被悉数杀害,
尸体飘满了长江
。
而在一年后,
张献忠杀进了成都内,他下令屠城三日张献忠在崇祯十七年攻破成都,他下令屠城三日
,还将当时的大明蜀王的尸体捞出,进行一番羞辱后再次丢入河中。这还不算完,根据记载,张献忠曾三次进入成都,进行大规模的屠城。
甚至还创造了许多杀人法,将青年女性全部充当军妓,剩下以各种名头全部杀掉。
如果碰到孕妇,则会残忍的剥开她的肚子,然后将婴儿高高抛弃,将婴儿穿过尖刀。把那些孩子聚在一起,周围点一圈柴火,士兵在外面用武器刺杀。
惨绝人寰的尖叫声不绝于耳,有人问屠城就多可怕,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记录。
他们在屠城时不会顾及性别、权势。就算你拥有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他们的手下留情,反而会从你先下手。
《中国新史》
中曾写道,张献忠自从进入四川成都之后,
所到之处没有一个活物,四处杀人放火
。当时四川的百姓们太害怕,有一部分直接逃进了深山老林中,才得以存活。而那些被他抓住的人,要么斩首,要么被凌迟,甚至半死不活。
就连当时的外国传教士都记载,“
尸积成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
”尸体堆积成山,河内全是尸体。当时的巡抚李乾德曾描述自己入蜀之后,“
万里烟绝,一望凄凉。
”
“
如游异域,忽睹罗刹。
”仿佛是身处他国,那些被残害的人如同罗刹鬼一般恐怖,整个蜀地都遭受了张献忠的屠戮,
许多百姓的尸体残缺不全,缺胳膊断腿,五官残废。
而张献忠甚至还会活剥人皮,他将屠杀看做是一场游戏,这样的人实在可怖。
蜀地一片荒芜,人畜皆被屠杀。
而根据万历年间的统计,
当时的蜀地人口达到了三百多万,而康熙年间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四川的人数不过一万八千人
,不如其他省一个县的人多。人数的骤减,即便是在除去天灾和生老病死的常态化之后,也不可能在百年间死亡三百多万人口。
除此之外,张献忠有记载的屠城还不吃如此,
武昌、安徽、霍山等地都曾遭到过他的屠戮。
尤其女人更容易受到屠城的迫害,古代女性地位地下,而屠城的将士他们不会急于杀掉女性,他们会将女性当成军妓,对她们侮辱、殴打、折磨。女人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物品,可以随意处置。
古代屠城有多可怕,我们可以从张献忠屠川中发现许多端倪。
城中凡是活物近乎跑不了,所有的钱财被搜刮一通,而女性的境地就更加危险了。所以我们会说,古代的屠城是一场报复,是一场有违人德的战争。
屠城过后是普通群众的死亡,是当地尸气不绝于天的腥臭,一座城池失去人之后无人耕种、无人经商、无人传承,也就会渐渐地沦为一座死城,逐渐消失。抹去一段文明、一段历史,这难道还不够可怕吗?
三、从当今望历史,更令人深思
对于屠城的历史我们无法做出选择,也无法站在后人的角度去过度谴责前人。
毕竟屠城的事情在古代不算少数,这是历史的更迭。
而从将士们来看,不论对于进攻方还是守方,他们都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和不可逃脱的责任。
也许这的确残忍,但对于我们来说,无法做出正确的评判。
对于古代的屠城历史,距离我们已经有些遥远了,我们只能从史料的记载中去窥探一二
,但是我相信对于现代的国人来说,有一段历史我们不该忘怀。
一段近代的屠杀记录——南京大屠杀。
三十万同胞惨遭日军杀戮,就发生在百年之前,我们同样可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这场战争的残忍。
妇孺受辱,青壮年被杀,杀人比赛周周举办,这样的一段屠城历史我们怎么能忘?
我想在我们深刻了解到屠城有多么可怕之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铭记历史然后去热爱和平。选择和平不是代表接篇而过,而是代表我们再受到这么多磨难之后,依然可以砥砺前行,我想这也是华夏民族能够屹立千年不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