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一号人物不必多说,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依靠着自己极高的军事能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除了重用宗族兄弟之外,多次颁布招贤令,广纳人才,在这些人才中,其中有两人是曹操留下来,专门辅助曹丕父子,曹操生性多疑,他留下的两人都是曹家宗族之人,相比于其他外姓,他们的忠心更加可靠,而且他们的能力也足够稳定曹魏。可以说如果此二人不死,司马懿父子根本不敢去篡位,此二人便是曹真和曹休。
如果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以知道曹真在里面根本无大用,丝毫不懂战术,屡败于诸葛亮,受挫于司马懿,而其为人气量极小,最后竟被司马懿气病,最后一根压死他的稻草也是诸葛亮的一封信。但事实上历史上的曹真可以说是有勇有谋,屡次阻挡诸葛亮北伐,借用魏国国力优势采取拖延战术耗尽了蜀军草粮,聪明如世诸葛亮也一筹莫展。曹真还曾派郝昭在陈仓用一千士卒,让诸葛亮十万大军空流泪。曹真在世时司马懿仍不敢轻举妄动,到了曹真死后其子接班,因一场兵败被司马懿以谋反之罪诛了其三族。
曹休可以说是一位很单纯的优秀武将,在曹操于兖州举义兵讨伐董卓之时他从吴地走荆州,北归中原。当曹操见到他时夸赞其“此吾家千里驹也。”由此被曹操着重培养。而曹休也不负所望,在曹丕继位后,屡次立下显赫战功。有一次伴随曹丕出征,三路大军伐吴,曹休担任一路主帅,斩杀吴军数千,取得大捷。
在曹丕死后,他仍然鞠躬尽瘁再度辅助魏明帝曹叡,曹休在对吴作战中表现优秀,连斩东吴多名大将,攻城略地无所不能,可谓是后三国的优秀将领,并且升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但可惜的是,他虽有着过人的战斗能力,但政治警觉性还是欠缺了一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曹休表现的一般,而且曹休是一个极其爱惜名声的人,这让他极难度过心劫。
太和二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使出假降之计,骗得曹休出兵,在石亭发生大战。而曹休立功心切,孤军深入后却惨败,差点全军覆没。此战,大败使得曹休声望大跌,国力财政消耗,曹休自己更是惭愧不已,每日饱受煎熬,从而导致背部生了毒疮,最后毒发而亡。
正是由于两位大将的相继去世,此时曹魏重臣链出现了断层,此时司马懿逐渐伸出了权力的欲望之爪。抵御了诸葛亮的四次北伐,还灭了公孙渊,此后更是夺得了魏国关中兵团的控制权,最终凭借对曹魏军权的影响力,篡夺了曹魏的基业。
倘若此二位大将多活几年,或许历史又会发生巨变。正是曹家势单力薄,才给了司马懿篡夺曹魏权力的机会,可人算不如天算,白瞎了曹操一世的辛苦打拼。
文/王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