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护其统治,就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造了十二个大铜人像,被称为十二金人。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那么秦朝灭亡之后,这十二个金人最终都去哪里了呢?
据民间传说有两种说法,一是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攻克秦都咸阳之后,下令焚毁阿房宫时,这十二个金人也就一起烧毁了。二是秦始皇生前非常喜欢这十二个金人,就将它们陪葬在自己的墓中。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可信,因为在秦朝之后的史籍之中对这十二个金人有明确的记载。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据《长安志》引《三辅旧事》记载:“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徒著长乐宫大夏殿前。也就是说,汉朝的时候,将这十二金人搬运到了长安城长乐宫前。直到东汉末年,汉室倾颓,董卓在烧毁洛阳之后迁都到了长安。
据《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记载:(董卓到长安之后)“椎破铜人十及钟鐻,以铸小钱。”《关中记》记载:“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也就是说这十二个铜人中有十个毁在董卓的手里,他将十个铜人销毁、重新熔铸成了铜钱,剩下的两个金人被他搬运到了长安城清门里。此时十二金人只剩下了两个。
后来三国鼎立,占据中原的是曹魏政权。据《关中记》记载:魏明帝(曹睿)欲将(金人)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也就是说,曹魏时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剩下的两个铜人运往洛阳。可是当工匠将金人运到霸城时,由于太重难以搬动,而终止了运输,将两个金人留在了霸城(一说是如今西安市的灞桥区)。
此后剩下的这两个金人不见记载,直到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后石季龙徒之鄴”,后赵政权的石虎将两个金人搬到了邺城,也就是今天河北临漳县境内。后来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符坚又徒之长安而毁之”。
根据以上史籍文献记载,我们来梳理一下。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铸造了十二金人,在东汉末年被董卓销毁了十个,剩下的两个被历代搬来搬去,最后在前秦苻坚时期被销毁。苻坚统一北方是在公元376年前后,也就是说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金人存世有将近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