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3年,北齐内忧外患,皇帝高纬却非要处死唯一的常胜将军兰陵王。高纬说:“父皇曾给他送20个美女,他只要了1个,肯定有异心!”
兰陵王高长恭,出身于北齐皇室,是皇帝高纬的堂哥。
他从未做错什么,却被高纬赐了一杯毒酒。
看着毒酒,兰陵王心中悲愤:“我对国家如此忠心,从未辜负皇帝,他却要赐我毒酒!”
说着,他端起酒杯就要一饮而尽,王妃拦住他:“你为何不去找陛下说清楚?”
兰陵王摇头:“他不会见我的。”
说着,兰陵王坦然赴死。
而在兰陵王死后,北齐的军队彻底失去主心骨,皇帝高纬也成了亡国后主。
为什么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皇帝高纬一定要处死忠心耿耿的堂兄?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追溯到高纬当太子那年。
在影视剧中,北齐皇帝高湛,利用侄儿兰陵王的优秀来磨练太子高纬,让高纬终日惶惶不安,最后杀父夺位。而他的妃子冯淑妃对兰陵王求爱不成,因爱生恨,吹枕头风让皇帝杀掉了兰陵王。
这是影视剧的演绎,一代战神死于女人的算计、君王的猜忌之中。
而真实的历史,比影视剧还要曲折。
作为太子高纬的堂哥,年少时,高长恭并不受重视。主要原因是,北齐的皇位交替实在太乱了,皇帝也没几个正常人。
一直到高湛继位,高长恭才得到了重用,开始带兵打仗。
公元563年,高长恭在击退突厥的战争中,名声大震。
公元564年,邙山之战,高长恭带着500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救下了被围困的金墉城。北周军队丢盔弃甲,放弃营帐逃窜。
这一战,是高长恭创造的奇迹,战士们为了歌颂他的战绩,自发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后,高长恭几乎成为了与斛律光并列的北齐核心将领。
都说功高盖主,必受反噬。
但高湛这个皇帝,在北齐皇帝中还算不错的,虽然他私生活不太行,还强逼着哥哥的皇后给自己生孩子,但在大是大非上,他做得还可以,至少能够选用贤能的大臣来治理国家。
因为军功不断,高长恭接连被晋封,历任大司马、太保、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
但高湛越喜欢高长恭,太子高纬就越慌张。
他实在忍不住担心,父皇是否想要把皇位传给堂兄,或者堂兄是否图谋想要篡位。
这还真不是太子高纬有什么“被害妄想症”。
北齐一共延续20多年,期间换了5、6个皇帝,绝大多数都不是父亲传给儿子,而是兄弟相争,或者叔叔抢侄儿的皇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子高纬担心堂兄抢自己皇位,也实属正常。
而让高纬坚信堂兄想要夺位的,其实是一件小事。
当时,皇帝高湛见高长恭的府上,只有王妃一人,实在太空虚,干脆让人送去20个美女。
但兰陵王素来喜欢汉族文化,娶的妻子也北方汉人贵族荣阳郑氏。
他实在不喜欢这些女子,头疼了很久,最后勉为其难收下了其中1个,把其他的都退了回去。
(《北齐书》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兰陵王本人不爱好美色,如果可以,可能他一个美女都不想要。
但君王赏赐,如果全部退回去,就太狂妄了。
于是,他勉为其难收下1个。
但这件事,放到太子高纬眼中,就变了味道。
高纬这个人,继承了父亲骄奢淫逸的个性,非常喜欢美色,但没什么能力。
在他看来,堂兄连女人都不要,肯定有更大的图谋。
公元565年,天降异象,为了顺应天象之说,高湛便把皇位传给了儿子高纬。不过,退位后,异象并没有消失。
民间纷纷传言,这是明主没有归位。
高纬听了,就更忌惮堂兄兰陵王了。
而兰陵王没有夺位的想法,高湛当皇帝时,他就主动说自己“贪墨”,如今见新皇帝忌惮自己,他干脆生了病也不去治,想着把身体拖垮,来获得君王的信任。
然而,想杀你的人,无论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他的心意。
公元572年,皇帝高纬设计把大将斛律光引入宫杀死,还把他全家满门抄斩。在斛律光死后,兰陵王就成了北齐唯一能打胜仗的将军。
此时的北齐,内忧外患,北周也虎视眈眈。
但高纬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给兰陵王赐下一杯毒酒。
兰陵王留下一句:“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北齐书》)
然后,他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值得一提的是,在赴死之前,兰陵王还让人烧掉了家里价值千金的欠条。
或许,在兰陵王心中,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君王,已经没有追随的必要,便干脆烧掉所有的欠条,了结自己的一生。
可惜了这个素来钟爱汉文化的北齐王爷,若他有北齐皇帝半点荒唐的性格,或许早就起兵,自己坐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