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玄宗为何晚景凄凉?频频私下动作不甘丢权,结果犯了致命大忌!
创始人
2025-07-15 15:33:43
0

《——【·前言·】——》

曾经的盛世之主唐玄宗,在晚年为何会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一生功勋卓著的他,到了暮年却难以接受权力旁落的现实,不甘心地在幕后频频出手,试图重掌大权。

然而,正是这些私下的动作,最终触犯了不可逾越的禁忌,导致他晚景凄惨、尊严尽失。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明君在晚年一步步走向失败?他所犯的致命大忌,又为何会引发如此悲剧?

入京盛典暗藏心机

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被迫委托儿子唐肃宗监国。肃宗先在灵武即位,玄宗在四川为太上皇。两年后,肃宗平定叛乱,迎玄宗还京。表面上,父子俩亲密无间,玄宗赐宴群臣、散财于民,一如往昔。

但不安在暗中滋长,当昔日的权力在眼前晃动,玄宗还能安心当个太上皇吗?这场父子间的权力较量,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在朝堂之上、宫闱之中悄然展开。

肃宗就藩镇之乱平定不久,就于757年派人迎接玄宗回京。在皇城咸阳,肃宗换下龙袍,披紫袍拜见玄宗,父子抱头痛哭。

玄宗在百官拥簇下,神情激动地走上城头远眺,接受万民朝拜。整个入京盛典俨然天子巡幸,到处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玄宗沐浴在熟悉的荣光中,不免有些飘飘然。

这场盛大的仪式,不仅是为了安抚民心,更是肃宗向世人展示自己孝道的舞台。然而,在这表面的和谐之下,肃宗心中却暗藏警惕。

他深知父亲的威望与能力,因此在每一个细节中都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权威,生怕一个不慎就让大权旁落。

而肃宗虽然言谈恭敬,但行动上却处处提防。先是邀请玄宗停驻兴庆宫,这里正是玄宗当年经常居住的行宫,既能唤起父亲美好回忆,又便于控制。

肃宗还命陈玄礼、高力士等心腹继续侍奉,将梨园弟子、玉真公主等人也安置在玄宗身边。看似下大力气侍奉,实则暗中布控,严密监视。

这种安排既体现了肃宗的政治智慧,也暴露了他对父亲的不信任。他用看似周到的安排,巧妙地将玄宗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既不失孝道,又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精心设计的"金丝笼",成为父子关系日渐疏远的开端。

东宫秘谋浮出水面

玄宗在初到长安时,确实也想就此隐退,在儿子治下享天伦之乐。但日子一久,他发现皇权的滋味实在难忘。玄宗开始频繁出入宫外,在长庆楼招摇过市,接受百姓的朝拜。

他还暗中接触禁军将领郭英乂等,赐宴犒赏,讨好笼络。剑南旧部进京,也被玄宗屡屡召见。这些举动不仅仅是对往日荣光的怀念,更是一种试探,玄宗在暗中测试自己在朝野上下的影响力。

他的每一步棋都走得小心翼翼,既不想彻底与肃宗撕破脸,又在为可能的翻盘做准备。这种微妙的平衡,反映了玄宗老谋深算的一面。

消息很快传到肃宗耳中。他虽然了解父亲不甘寂寞的性格,但也没料到玄宗会如此明目张胆。难道他想重操旧业,发动政变吗?毕竟,玄宗是夺权的老手,他一生中就没输过政变。

当年为了皇位,他连亲儿子也能毫不犹豫地杀掉。如今自己刚刚登基,根基未稳,万一玄宗真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肃宗的忧虑不无道理,他深知历史上那些被废黜的皇帝往往难以甘心退位。玄宗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肃宗的神经,让他夜不能寐。这种紧张局势,也迫使肃宗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渐行渐远的君臣情谊

宰相李辅国看出苗头,再三上奏肃宗,劝他防范玄宗谋反。起初肃宗还有些犹豫,毕竟天伦难违。但随着玄宗的动作愈发频繁,即便再不忍心,肃宗也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这种内心的挣扎,反映了肃宗作为儿子和皇帝的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他既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又不愿完全与父亲决裂。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导致了他后续行动的犹豫不决,给了玄宗可乘之机。

760年初,李辅国开始从玄宗身边的马开刀。他以"肃宗之命"为名,将玄宗的马从300匹减至10匹。这看似寻常,其实意义重大。

一旦真要造反,没了足够的战马,玄宗也折了翅膀。这一举措不仅是实际意义上的防范,更是一种政治信号。

它向朝野上下宣告,真正掌权的是肃宗,而非太上皇。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既限制了玄宗的行动能力,又避免了直接冲突,可谓高明。

玄宗看出端倪,但却无可奈何。更让他受挫的是,这一切并非出自肃宗之口。儿子不愿当面发号施令,却躲在幕后指使他人,这让玄宗心灰意冷。

往日君臣情谊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猜忌和隔阂。玄宗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被监视的囚徒。

这种从至高无上到备受约束的巨大落差,给玄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退位的决定是否明智,这种后悔和不甘,进一步加剧了父子间的矛盾。

迁居甘露殿

与此同时,肃宗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心中愈发忐忑,万一自己英年早逝,玄宗重掌大权,皇位还能姓李吗?虽说不至于像隋炀帝那般诛杀亲父,但大唐江山,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肃宗的担忧不无道理,他深知玄宗的威望和能力。如果自己突然离世,朝中大臣很可能转而支持玄宗复位。

这种局势下,肃宗不得不未雨绸缪,做最坏的打算。他开始秘密安排继承人,同时加强对玄宗的控制,以确保大唐江山的稳定传承。

肃宗再也坐不住了,李辅国再次出面,以迎太上皇前往西内游玩为名,强行将玄宗迁至甘露殿。接着,他清洗了玄宗身边的亲信,将高力士等一一流放,陈玄礼被勒令退休。

这一切变故发生得太快,玄宗根本无力抵抗。这次行动可以说是肃宗对父亲最后的"礼遇"。

他没有直接软禁玄宗,而是用"游玩"的名义进行转移,既保全了表面的体面,又达到了实际控制的目的。这种做法既显示了肃宗的政治智慧,也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往日耀眼如日的帝王,如今只能在偏僻宫苑苟延残喘。身边只剩几个宫女和年幼的公主相伴,玄宗的日子一天天灰暗下去。他不再言语,用缄默表达内心的悲凉。

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是玄宗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整个大唐由盛转衰的缩影。玄宗的沉默不仅是对现状的无奈,更是对自己一生功过的深刻反思。在这种孤独和寂寞中,他或许也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决策和行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今天。

大唐旧梦,随风飘散

762年4月,郁郁寡欢的玄宗驾崩于甘露殿。仅仅13天后,肃宗也撒手人寰。父子俩阴阳相隔,再也不能相见。这种戏剧性的结局,仿佛是命运对这对父子的最后嘲讽。

他们在生前因权力而疏远,却在死后如此接近。这种巧合不禁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常,也为这段曲折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句号。

关于玄宗之死,史书中只字未提。有人猜测他是愤而绝食,也有人认为更可怕的阴谋隐藏其中。毕竟,肃宗若先行驾崩,皇位很可能重归玄宗。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种种猜测和阴谋论的存在,反映了当时政局的复杂和不透明。

它们不仅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探寻,更是人们对权力游戏本质的一种认知。无论真相如何,这种猜疑和揣测本身,就是那个时代政治氛围的真实写照。

玄宗的一生,是盛唐辉煌的缩影。他曾将大唐推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却也在权力和私欲中迷失。他创造了太平盛世,最后却抱憾终身。

《——【·结语·】——》

玄宗与肃宗的故事,既展示了皇权斗争的残酷,又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亲情也不过是浮云。

当皇帝不仅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也意味着随时可能失去一切。唐玄宗晚年的悲剧,折射出帝王的孤独无助,也昭示着盛世难再的历史必然。

纵观整个盛唐历史,玄宗与肃宗的故事恰似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大唐的辉煌戛然而止,渐趋没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暑期研学热潮涌 闽清景区活...
暑期来临,研学热潮在闽清涌动。这里的景区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学...
2025-07-15 08:39:24
连江杉塘110千伏变电站投...
连江杉塘 110 千伏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这一重要事件为当地电力供...
2025-07-15 08:37:04
原创 ...
分裂性质均为统一民族的分裂 应当讲,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分裂都是由...
2025-07-15 08:33:45
原创 ...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
2025-07-15 08:33:41
原创 ...
一、冉闵: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
2025-07-15 08:33:37
原创 ...
自汉武帝元光年间,胡人就开始不断向中原内迁,而且势力逐渐扩大。 “...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7-15 08:33:21
科技助力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记者8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柳本立研...
2025-07-15 08:33:13

热门资讯

原创 井... #纪念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比通常所讲的意义其实要更大、更深远,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原创 商... 夏朝一共经历了十七位“帝王”(后),它的的最后一个帝王(后)是桀(履癸)。在这个有名的暴君统治中原期...
原创 卤...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56) 主笔:闲乐生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发动了第四次北伐。从...
原创 如... 崇祯就算南迁,也救不了大明王朝,只能说延续南明的寿命。大明王朝的灭亡,绝不是崇祯一个人所能够左右的,...
我在非洲经商这24年 “不去非洲怕非洲,去了非洲爱非洲”,这是我经常和别人说的话。1999年前,我没有想过这辈子会去非洲。...
原创 唐... 公元644年,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杀高句丽王自立反叛大唐,唐太宗李世民闻此消息勃然大怒,决定御驾亲征讨伐...
原创 吕... 公元前246年,13岁的嬴政继承秦国王位,统一中国的帷幕即将拉开。 但此时,作为一位小小的少年,嬴政...
原创 清... “匆匆一幕剧,贻笑却千秋。”——《游长春溥仪伪皇宫留咏》 王耀武 在中国所有的末代皇帝之中,清朝的末...
原创 东... 前文讲了南北朝的11位名将,我们接着再说下面的11位: 十二、王镇恶 提起王镇恶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