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威严,专家决定拆除,韩福裕:摆上鲜花试试看
创始人
2025-07-15 08:02:23
0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似晴天霹雳,举国上下,顿时化作悲痛的海洋,许多人都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为了平复民众情绪,纪念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中央方面经过商讨达成了一致决定:

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并建成毛主席纪念堂供后世人民瞻仰。

在全国数百名能工巧匠废寝忘食的构思与设计之下,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和建筑内部设计雏形都已经确定,并开始落实投入建设。

然而就在工程即将竣工之际,有专家对纪念堂内毛主席坐像的设计提出了质疑。

专家表示:这个坐像不够威严,最好是能够将其拆除重新设计。

二次筑像工程量极大,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

韩福裕站了出来,他冷静地表示:“此事执行难度巨大,我有办法解决专家提出的这个问题。”

那么,韩福裕为何要反对拆除雕像呢?他最后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

纪念堂的位置择选及设计

1976年,中共中央正式启动了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计划。

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与建筑师们经过多处走访与实地调查,最终确定将纪念堂的选址定在天安门广场南端。

在选址确定后,创作者们耗时六十多个昼夜,绘制出了950余张设计图纸,绘制了16600多张蓝图,终于将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雏形确定。

按照设计,纪念堂主体建筑高33.6米,宽105.5米,位置正好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

纪念堂四周设有青松翠柏等四季常青的绿化带

这寓意着伟大的毛主席将始终与祖国大地同在,永永远远活在人民心中。

建筑设计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坐南朝北,这也打破了我国普通建筑坐北朝南的惯例。

这是为了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朝向保持一致,同时,也象征着毛主席一生坚持真理,不惧险难险阻,敢于“反潮流”的高尚品质与大无畏个性。

在纪念堂内部的北大厅中,一座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毛主席坐像栩栩如生,这便是雕刻创造组负责主任韩福裕与他团队的设计师和雕塑大师们的成果。

毛主席坐像的由来

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毛主席活动的主要场所,韩福裕所率领的雕塑团队主要负责的便是在北大厅修建一个巨型毛主席雕像以及在纪念堂外修建四座雕塑群像。

韩福裕及其工作团队在接到任务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创作出了北大厅毛主席雕像设计稿一百多版。

其中,有毛主席站立眺望远方的、有毛主席身披大衣挥手指方向的、也有各类坐像的设计。

在坐姿设计稿件中,有主席双腿平放的、有端坐沙发的、还有坐于海边石头上的……种类十分复杂繁多。

在第一轮审稿中,有关专家经过协商讨论,直接否定了全部的站像设计。

因为在毛主席纪念堂这一特殊环境中,安放室内站像,将会出现与建筑和室内空间不协调的情况,与人们的心理预期也不相符。

如果是一尊站立或挥手指方向的雕像,那必然更加适合开阔的广场而非室内。

在这个特定的地方,人们的情思是敬仰、怀念的,因此相比于站像,还是坐像更加契合人们的缅怀的心绪。

最终,设计团队在几十件坐像设计稿中,选择了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先生设计的初稿: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左腿搭在右腿上。以此来形神兼备地表现出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那种亲切、潇洒、自然的神态。

在定稿之后,韩福裕团队得到上级指令,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整个纪念堂的雕塑工程必须在1977年8月前完工。

面对这个严峻的挑战,整个雕塑负责团队怀揣着对毛主席无限的爱与深切的怀念,毅然接下了任务。

设计稿中,毛主席坐像总高3.45米,需要用汉白玉石料一锤一錾地凿出外形。

而光是前期开采适合雕塑的汉白玉,就耗费了开采团队不少心血,在房山县人民的鼎力支持下,才终于挖掘到了品质上乘的汉白玉原料。

顶级的石料,需要顶级的雕塑大师。

中央在原本20余人的雕刻组基础上,扩充了原本的团队配置,新增调了八十余名优秀雕刻大师来共同推进毛主席坐像的工程进度。

组内的每个雕塑师们,几乎都是不分昼夜的全力以赴,为了尽量栩栩如生的还原毛主席的风采,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些艺术家们齐心协力,共同总结了自己从业多年来的经验,

无论是选料、清洗、雕刻刀粘合处理,他们都比对待锦绣还精心仔细,边边角角一面一棱都做的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

在雕塑师们的精湛雕琢下,毛主席坐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无论是表情刻画,还是肌肉纹理的处理,都堪称完美。

1977年7月初,众人期待已久的毛主席坐像终于完工,并在现场直接进行了安装,以确保万无一失一次成型。

坐像安装过程十分顺利,全工程仅损坏了现场10块瓦片,损耗率不到1.2%,可谓质量优等,举世无双。

纪念堂换像风云

建好的毛主席坐像慈祥潇洒的交叠着双腿,其背后衬着一副气魄宏大的壮丽绒绣,更显主席的气度非凡。

然而,新的问题却出现了,

专家们在检验视察成果时,发现在更改了原本毛主席雕像背后巨幅作品“红太阳”为“祖国大地”之后,主席腿部交叉的坐像与背景风格显得有些不太融洽。

专家们认为,交叉双腿的坐像虽然十分亲切、自然,但却与馆内庄严的整体氛围不太适配。

还有人提出,在纪念堂落成之后,全国各地的人民都会来此瞻仰主席遗容,如果碰到外国首脑与他国宾客们前来纪念堂观瞻,交腿坐姿则显得有点不适合。

甚至有人直言不讳担忧道:

“这显得有点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气……”

出于谨慎考虑,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了会议讨论这些意见,最后,中央决定接受专家的建议,重塑一尊毛主席平腿的坐像,来替换这尊交腿坐像。

中央的意见很快被传达给了纪念堂管理局,拆除毛主席坐像的工程迫在眉睫。

得知消息后,雕塑组的许多人都有些泄气,但也都无可奈何,毕竟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创作组主任韩福裕站了出来,表达了他的反对态度,而韩福裕反对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首先,单单一座汉白玉坐像,重量就有好几吨,

再次施工必须启用吊车,才能负担起雕像的重量,这势必会影响厅内其他的工程进度。

其次,吊起坐像后,后续的转移问题也十分困难,

必须拆门破墙才能辅助完成,会造成对大厅不必要的二次破坏。

最后,贸然将已经安装完善的雕像拆除换掉,

也很有可能会引起社会层面上种种猜疑并产生不良影响,伤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

韩福裕曾经担任过周总理的随身警卫,在追随周总理的多年中,他耳濡目染的学习到了周总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工作态度。

因此,在面对是否换像的棘手问题时,

韩福裕没有焦急失措,反而第一时间沉下心来,他在对北大厅仔细摸索与观察了几天后,终于想出了不大动干戈的解决办法。

那便是:在坐像旁边放上鲜花,用花朵把雕塑交腿的部分遮盖住。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专家们“不协调”的担忧,还正好可以呼应上毛主席的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美丽意境,可谓一箭双雕。

想出解决措施后,行动派韩福裕立刻将自己想出的方案提交给了纪念堂管理局的领导。

一天管理局得知邓小平要来纪念堂悼念时,他们便暂时采取了韩福裕的提议,将主席坐像下堆满了美丽的鲜花,遮盖住了交腿。

邓小平来到北大厅后,先是向毛主席坐像三鞠躬,之后才静静地瞻仰起了伟人的雕像。

韩福裕在这时候走到了邓小平身边,先是介绍了自己,接着又仔细地把专家决定换像的来龙去脉,管理局换像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改良方案一一汇报给了邓小平听。

邓小平听完后,望着雕像陷入了沉思,花丛中的主席,目视前方,眼神亲切。

鲜艳的花朵与背后青绿色的绒绣图相互映衬,色彩和谐,令主席仿佛置身于群山之巅,大地怀抱,将人带入了更加宏伟博大的意境之中。

思及于此,邓小平笑着对一旁等待他批示的韩福裕说:

“这样效果很好,行!依你所说,不必换像了!”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国务院最终采纳了由韩福裕提交的修改意见,没有再次更换毛主席交腿的坐像,而是将上百盆精挑细选的鲜花摆放到毛主席坐像前面。

在纪念堂开放展出后,“人在花中笑”的伟人雕像,赢得了万千参观者的好评与喜爱,

人们纷纷表示,这样的雕像,既能感受到主席的温暖,又能表现出主席的威严,令人印象深刻。

设计精妙的毛主席纪念堂,也在之后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被载入英国出版的《建筑史》中,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典范之一。

时至今日,韩福裕的创意仍被纪念堂的管理部门所沿用,毛主席纪念堂的参观人数更是超过2亿人次,接待外国元首190多位。

韩福裕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了可能的麻烦与二次返工的贻误铺张,成就了令世人感慨动容的毛主席坐像经典,也创造了一段属于设计者的佳话。

小结

毛主席纪念堂从决定动工,到全部竣工,耗时不超过一年。如此高效的施工速度背后,体现的是数万人对毛主席爱的奉献。

人们用劳动寄托哀思,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承载的都是大众对主席深厚的情感。

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们缓缓走进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人雕像时,许多人都情不自禁的泪湿眼眶。

那泪水凝结着人民群众对领袖伟人的深厚感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主席雄伟的雕像,仍然静静坐在纪念堂内,变的是易逝的光阴,不变的,是永恒的缅怀……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亲历记[J]百年潮,2014(01):73-75.

[2]树军,毛主席纪念堂建造背后的故事[J]建造师,2008(10):36-42.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内容

暑期研学热潮涌 闽清景区活...
暑期来临,研学热潮在闽清涌动。这里的景区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学...
2025-07-15 08:39:24
连江杉塘110千伏变电站投...
连江杉塘 110 千伏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这一重要事件为当地电力供...
2025-07-15 08:37:04
原创 ...
分裂性质均为统一民族的分裂 应当讲,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分裂都是由...
2025-07-15 08:33:45
原创 ...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
2025-07-15 08:33:41
原创 ...
一、冉闵: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
2025-07-15 08:33:37
原创 ...
自汉武帝元光年间,胡人就开始不断向中原内迁,而且势力逐渐扩大。 “...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7-15 08:33:21
科技助力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记者8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柳本立研...
2025-07-15 08:33:13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即端康皇贵妃、庄和皇贵妃、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 其中端康皇贵妃是光绪的妃嫔...
原创 原... 人人都称宋为“懦宋”,认为有宋一朝320年,我国疆域大减,处处挨打,先是辽后是金,最后蒙古人一来,连...
原创 还... 纵观历史,呈现出许多的军事奇才,他们以少胜多一战成名,致使青史留名,譬如霍去病、蒙恬,今天钢蛋要讲的...
原创 原... 一说起英雄群体,我想大家第一反应该就是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
原创 朱... 中国上下历史5000年,历史悠远,朝代众多。这些不同的朝代就如同各自闪烁的明珠,点缀在历史的画卷之上...
原创 原... 明失其鹿,群雄纷争。 满人能问鼎中原,蒙古人功不可没。所以,在清朝每一代皇帝的政治博弈中,维系好与蒙...
原创 原... 在中国,火药发明后不久,就被人们应用到武器上。唐末宋初发明的火药箭,是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早期形式。10...
原创 陈...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汉高祖:“自古以来最会用人者就是刘邦。” 诚然,刘邦作为一名文不能安邦,武...
原创 张...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孙权向曹操统治的皖城、合肥一带展开进攻。东吴军队凭着初战的锐气,一鼓作...
原创 原... 大禹是夏王朝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神性英雄之一。大禹治理洪水,庇佑天下苍生,让古华夏族先民不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