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国民党军第7兵团收拾好家当,准备西渡大运河。上峰突然来了一道手令,命令:“第7兵团就地等待,和44军一同撤退。”第7兵团司令接到命令后,悲叹道:“老头子又乱指挥,这是催命符啊。”
在国民党军中,指挥混乱由来已久,越级指挥、政令不一的情况更是频频出现。有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向国民政府提议:“严肃部队规定,以确保政令通畅。”这个建议很快被束之高阁,原因嘛?还是因为蒋氏特别喜欢越级指挥,到了痴迷的地步。
蒋氏是地痞流氓出身,在民国乱世左右逢迎,采取各种手段掌握了国民党军政大权。他本人毫无军事才华,却自诩“十全完人”,对国民党军的训练、作战指指点点。在国民党军进行战斗时,蒋氏最爱跨过前线指挥官,遥控指挥前线部队,甚至能指挥到团一级。
有时候前线部队会收到多份命令,前线指挥官让“撤退”,蒋氏命令“进攻”,不知道如何去执行?政令不一导致国民党军战斗力减弱,在战机转瞬即逝的战场,给前线部队带来极大的影响。
1948年10月,按照国民党徐州“剿总”的命令,国民党第7兵团准备向徐州靠近。国民党第7兵团在新安镇收拾好家当,部队正准备开拔时,蒋氏发来一道手令。原来,身处海州的国民党第44军也准备后撤,想让第7兵团在新安镇等一等,两支部队一起撤往徐州。
为此,第44军军长把电话打到蒋氏那里,请蒋氏命令第7兵团等待一下。蒋氏考虑:“在台儿庄、贾汪一线,还有国民党2个军驻守,华野主力一时打不过来。”于是,蒋氏下令:“第7兵团在新安镇等待,与第44军一同撤往徐州。”
黄百韬心乱如麻,对部下哭诉:“老头子又越级指挥,这真是一道催命符啊!”等了几天后,第44军才姗姗来迟,华野主力已经杀到台儿庄、贾汪一线。黄百韬急命部队:“快速西渡运河,朝着徐州一带靠拢。”
国民党第7兵团日夜渡河,华野主力杀到运河边时,黄百韬兵团还有一个主力军留在河对岸。黄百韬选择“丢卒保帅”,把这个主力军丢下,狼狈向徐州逃跑,避免了全军覆没。
在后面的“碾庄战斗”中,黄百韬兵团遭遇华野主力包围,黄百韬想要撤入徐州城。蒋氏为了守住徐蚌地区,派遣飞机前来,给黄百韬空投了一份手令。手令的内容为“着该兵团就地抵抗,不准后退一步”,黄百韬无奈率部坚守。
华野主力攻克碾庄后,黄百韬本人开枪自尽,国民党第7兵团全军覆没。到了淮海战役第3阶段,杜聿明准备率3个兵团,向西撤往鄂皖交界(地势平坦,方便大兵团逃跑)。杜聿明给蒋氏的意见是:“如今保存实力最重要,徐州3个兵团向西撤退出去,再想办法解救被围的黄维兵团。”
蒋氏最初同意了,被围双堆集的黄维不停来电,哭着请求:“校长,学生一定坚守到最后一刻,请校长派援军营救。”蒋氏听到黄维痛哭流涕的请求,心又软了,再次派出一架飞机空投手令。
杜聿明打开蒋氏的手令,只见上面写着:“黄维兵团不能放弃,着你率领3个兵团设法营救,不然军法处置。”杜聿明明知道双堆集危险,却因为蒋氏的威胁,不得不改变行军方向,命令部队南下双堆集。
果不其然,华野、中野主力已经设下了天罗地网,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黄维兵团率先覆灭,杜聿明集团紧跟其后,迎来了最终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