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潢之死:底层文人上进路被谁阻断,并论左宗棠何以幸运
创始人
2025-07-15 06:32:27
0

《天下长河》这部电视剧的书胆可以说是靳辅和陈潢,靳辅因为是八旗子弟又位高权重、功业非凡,所以在正史上留有很多素材。但是陈潢作为一个落魄的汉人穷秀才,正史之上只能作为靳辅的小陪衬留下淡淡的一笔。

影视与历史,师爷的悲歌

可以说影视艺术是影视艺术,历史是历史。历史上的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陈潢、康熙等人不可能以现代的思维活在历史,特别是皇帝、大臣们的一些“小玩闹式”的职业手段,那可太小看古人的智商了。尽管看艺术的人一般智商会随着情节、自我心情和心理投射而忽高忽低,但记住历史的“礼教”、“规矩”,让“小玩闹”根本不可能出现。

特别是陈潢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并没有什么我们这些俗人眼中的“高光时刻”,只有作为一位将治河、将做事摆在第一位的“有用的人”的现实绩效。作为清朝治河事业上的能人,陈潢的才能得到靳辅的赏识,从而得以有用武之地。

陈潢因靳辅而光辉,也因靳辅而惨死;

陈潢因康熙重视满汉团结而能够光辉,也因康熙的面子而冤死;

陈潢因幕宾身份而“名轻权重”得以做事,也因“名位不协”而病死。

陈潢的一生代表着底层文人在清初上升之路是多么艰险,也预示着底层文人从来不会因为危险而畏首畏尾、不去做事。例如后世的左宗棠,虽然也险些因陈潢的类似罪名被杀,但终因“时势所逼”而终享大名。

浪迹天涯四十年,陈潢以诗得重用:幕宾是底层文人取得功名的方式之一

陈潢已经四十,仍然漂泊各地。他生于1637年(崇祯十年),卒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51周岁并不大,但在清初寿享51岁也不算低了。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路过邯郸夜住吕祖庵(也有说卢生祠)时,看到墙壁上有一首诗,看后非常惊讶便找来主事人(也有说知县)询问此人为谁,经过交引引为幕宾。

那么,陈潢的诗是怎么写的呢,有两个版本,其一曰:

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做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

其二曰:

富贵荣华五十秋,纵然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道,愿与先生借枕头。

因诗而识其才,靳辅想用之。但空有诗才,绝不会被靳辅这样的实用之学大臣赏识,也不会受重用。恰巧,陈潢正是靳辅最急需的人才。

陈潢字天一,又字天裔,号省斋。一说是秀水(嘉兴)人,一说为钱塘(杭州)人。自幼不喜欢八股文章,喜欢“经世致用之学”。

儒家乃是“入世”的学问,因此解决社会问题其实是主要工作之一,也就是“学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学以致用”的“致用”反而日渐衰落。特别是宋朝以后,因为儒家思想成为最重要的“上升路径”,大部分普通人想要获得人生的成功就需要把“学问”弄好,日渐对“致用”冷淡。这就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儒生主流现象,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幕府、幕宾日渐成为非常重要的官员智慧来源之地。

包括大名鼎鼎的胡宗宪、孙承宗等人其幕府内的幕宾都比较多。那么,因为家贫、因为性格、因为理念,对于八股文的蔑视也就大有人在。特别是“明清易代”时期,随着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成为主流,很多人不愿意为了八股文而失去学习“有用之学”的机会。陈潢就是这种思想的人。

陈潢因为生活在水国,对于农田水利方面非常感兴趣,年轻时就曾经读遍天下相关书籍,并走访天下甚至宁夏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因为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19年里,天下大河如黄河、淮河等,以及运河连年发生淤塞、溃坝事宜,为了更好地学习治河,陈潢也前往考察。也就是在这时,他遇到了当时的新任河道总督靳辅。由此,成为靳辅的幕宾。

靳辅与陈潢间的合作,是师爷展示才能的悲剧性表现

靳辅时期的河道总督管理江苏、山东、直隶三省的河务,在靳辅之前,河南的河务工作也由河道总督管理。靳辅之后的康熙朝,河南境内的治河则改为河南巡抚管理,河道总督的衙门从山东济宁迁到江苏淮安的清江浦。以前河道总督的主体任务是主要关注山东,靳辅时期江苏的河道问题日益重要。

之前,靳辅任安徽巡抚六年,作为地方大员,河道问题也是关注对象,所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无论巡抚之前的京官生活,还是巡抚的综合行政性质,很显然,他并非专业人士,顶多算半个专业人士。由此,他就必须要有专业的治河幕僚为自己出主意。也因此,二人相谈甚欢,十一年的亲密合作,使得二人都成为清康熙年间的著名治河专家。

二人之间因为地位关系,陈潢的思想作为参考资料附载于靳辅的《治河方略》中,可以想见,以陈潢的地位和经济条件,他的作品若想单独出版是很难很难的。《治河方略》刊印在康熙二十八年(1688年),当时的书名叫《治河书》,但此书并没有付诸排印,只有少量存世。

其后崔应阶(?-1780年)在乾隆年间重新编辑改名为《靳文襄治河方略》(简称治河方略),陈潢的《河防述言》、朱之锡(1623-1666年,顺治康熙朝治河名臣,雍正敕封其为“朱大王”,乾隆敕封为“助顺永宁侯”)《河防摘要》被附载其后。

骆秉章和左宗棠则是戏剧性表现

历史总是很巧合。靳辅和左宗棠的谥号皆为“文襄”,同时,陈潢以幕宾身份协助靳辅得以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又因“名位不合”被制裁而亡,至于其亡故,基本文献多说其病死。实际上,他受了很大的苦难。同样,晚清历史上的著名大臣左宗棠也是一位师爷出身,也曾因为“名位不合”、师爷裹挟大臣的罪名险些被咸丰所杀。

同时,左宗棠也不喜欢八股文,同时代的人对其八股文章也是评价不高。但左宗棠自幼却和陈潢一样对“经世致用之学”非常感兴趣。农田水利、地理兵书等都是他的喜好,因此,鸦片战争时期,左宗棠才会有诸多军事想法。在做小学校长时期,他也观天下地理,畅谈治疆方略。可以说,他们的所学都为日后的成功在打基础。

这就不禁让我们想到学问重要还是实用重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不知看客如何想,可以聊聊。闲言少叙,书归末端。

晚清时期以师爷身份成为一方诸侯、高官者并非左宗棠一人,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刘蓉。那是一个师爷(其实李鸿章不是师爷出身,因为李鸿章本身就是京官而且也办过团练,寄身曾国藩幕府也是有官职的)得以成功的年代,那个年代不问学历只问能耐、那个年代不问出身只问能耐。

为何如此?因为那个年代是民不聊生的年代、那个年代是混乱战乱的年代,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票子而不得不“不拘一格降人才”。

反观靳辅、陈潢时代,那是一个清朝统治者日渐稳定、皇权日渐强大的年代,因此,靳辅、陈潢倒霉了。反观咸丰年间,骆秉章、左宗棠这一对儿督抚与师爷的故事,因大势所趋而成为历史上的美谈。

靳辅之死、康熙之悲,有才能有性格的能臣总是悲哀晚年

1885年晚清的脊梁断了:左宗棠24小时内的6篇奏折和遗折

奥斯曼变土耳其的99年:阿拉伯各国独立、库尔德民族被承认简史

相关内容

暑期研学热潮涌 闽清景区活...
暑期来临,研学热潮在闽清涌动。这里的景区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学...
2025-07-15 08:39:24
连江杉塘110千伏变电站投...
连江杉塘 110 千伏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这一重要事件为当地电力供...
2025-07-15 08:37:04
原创 ...
分裂性质均为统一民族的分裂 应当讲,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分裂都是由...
2025-07-15 08:33:45
原创 ...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
2025-07-15 08:33:41
原创 ...
一、冉闵: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
2025-07-15 08:33:37
原创 ...
自汉武帝元光年间,胡人就开始不断向中原内迁,而且势力逐渐扩大。 “...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7-15 08:33:21
科技助力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记者8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柳本立研...
2025-07-15 08:33:13

热门资讯

2025 恒源祥掼蛋锦标赛江西... 7月12日,2025 恒源祥掼蛋锦标赛鹰潭站在鹰潭市华泉精品饭店正式开赛。本次赛事吸引了 238 名...
安全高效!木材运输车不是花架子 回溯至八九十年代,那些在山区辗转奔波的驾驶员们,对木料运输的记忆无疑尤为深刻。即便时至今日,在一些经...
原创 雅...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有四大文明曾闪耀璀璨,它们是尼罗河流域的...
原创 鏖... 西川第一大将张任的出现,让刘备军遭遇了几场惨痛的失败,军师庞统的阵亡不仅让刘备悲痛欲绝,而且大军瞬间...
原创 揭... 导语---揭秘玄武门之变,李渊当时在泛舟游玩?史官:情形太乱无从下笔 历史上有很多传奇人物,他们的英...
原创 朱... 老朱是开国皇帝,出身草根,经过艰苦的创业,建立了大明王朝,为此他深知创业的艰难,也亲眼目睹了王朝覆灭...
原创 原... 俗话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说的就是民间的皇宫乔家大院,但是殊不知,在河洛有这么一个庄园,虽然建...
原创 宋... 北宋建立后,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茶叶及瓷器的出口换取了大量的财富,用以维系着一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
原创 《... 前言:《知否知否》是一部以北宋为时代背景的古装剧,虽然它的定位在“深宅内院”,但是有一个伏笔却存在于...
原创 曹... 《——【·前言·】——》 曹髦,一个年轻的魏国皇帝,面对司马昭的专权,选择了一条看似不归的路。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