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邓小平访朝后立即改革开放,会见金日成: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
创始人
2025-07-15 03:03:12
0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看着四周高楼林立,人们一派祥和的样子,此时任谁也无法想到,20年前在这个国家上曾爆发过那样一场战争。

但与此同时,也让邓小平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会见金日成时,邓小平对他说道

“最近,我们走出去转了一圈,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

那么,邓小平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在回国后,邓小平又准备如何做呢?

走出国门,去看去学

面对严重滞后的经济和科学教育发展,邓小平深知,凭借目前千疮百孔的中国经济形势,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苍白无力的。

于是,邓小平便向中央提出,我们不能把眼界仅仅放在国内的发展上,更不能盲目自信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也要派一部分人走出去。

走出去干什么呢?去看去学!看看别人是怎么搞经济,搞发展的,尤其是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他们的经济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和水平了。还要看看他们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要看,还要认真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验和完善的经济管理模式。

也就是在邓小平这样的积极倡导下,仅仅1978年这一年的时间,我国就有十几位高层中央领导人,先后奔赴50多个国家进行了不下20次的国际访问。邓小平本人也先后到八个国家外出访问。

在中央相继派出的出国考察队伍中,对以后改革开放的提出,影响最为深远的非谷牧考察团莫属。

在谷牧所著的回忆录里,就有关于1978年去西欧访问的记载。谷牧曾这样描述,说自己在法国看到的一些水电站,都不用人力,而是用高科技设备在操纵。即使在没有工人上班的节假日,也完全不影响水电站的运行,这在国内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从谷牧的回忆录里,我们不难看出,这次出行对当时的出行团震撼力是相当大的。据悉,当时谷牧考察团一共到访了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五个国家的十五个城市。

谷牧考察团的这次出访,不仅让所有随行人员都大开眼界,震惊于国外经济的强大,也让考察团从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以前的我们,

由于长期的消息闭塞,大多数中国人还自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不如我们,他们的制度是逊色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他们国家的人民也都生活在食不果腹的痛苦中。

而且,在我们当时国人的认识中,认为西方国家动不动就爆发经济危机,时刻面临大批工人下岗,无法维持生计的窘迫情况,农民更是生活的水深火热。

但是国外现实的景象,却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国外的工人住着别墅,开着小汽车,屋内的家用电器也是应有尽有。不仅生活富裕,他们的社会保障福利也很给力,即使不幸遭遇了经济危机,面临失业,国家也会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设施,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秩序。

不仅如此,国外的许多大型企业还通过建立工人的“主人翁意识”,来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比如会选择让工人参与到公司的股份中去,并在年底的时候,和企业高层一样参与管理和分红。

秉承着“人人都是企业第一责任人”的管理理念,使外国企业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人浑水摸鱼的情景,还让工人在工作中更尽心、尽量,真正的为企业发展作出努力。也怪不得国外的企业用人少,但效率高。

考察团们看到国外的这种经济发展情况和经营管理模式,无不感到震惊,也可以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国外竟然已经发展的如此快速和先进。

也正是出国考察的这一行动,才让我们国家意识到

拒绝和世界来往,总是盲目的自信,觉得自己和世界同行,属于强国,而资本主义国家才是腐败落后的这种想法太天真。

等真正的踏出“家”门,才明白我们才是坐井观天里的那只“青蛙”。

结束了访问的谷牧考察团,一回国,就向中央汇报了此次访问的的所见所闻,中央领导听完谷牧一行人的表述,也都被深深的震撼,更惊讶于我们经济发展滞后的严重程度。随即也决定务必抓住此次机会,快马加鞭的行动起来。

邓小平出访朝鲜,会见金日成

一心攒足劲头想要搞经济建设的邓小平,在约谈了谷牧后,也觉得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认为中国不能继续再实施“紧闭大门”的经济模式。

为了能让我国的经济“快中求稳”的赶上来,不再止步不前,可以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向外国引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甚至可以向国外借点资金搞建设。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邓小平始终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及时听取各个考察团回来的意见,他还亲自出发去到国外参观、学习。

在1978年9月,朝鲜为了庆祝三十周年国庆,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对中国发出邀请,以此为契机,

邓小平对朝鲜进行了一次短暂访问,并在此次访问中感触颇深。

其实早在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国就与朝鲜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为了积极促进两国外交发展,推进贸易合作,还签订了相关条约。

尤其是1950年美国企图侵犯朝鲜,以此来干涉韩国内政的行为,不仅对朝鲜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作为朝鲜邻国的中国来说,美国的这种行为,也严重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安全。

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安全,同时也基于我们和朝鲜的友好关系,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抵抗美国的侵略。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更加深了中朝两国的感情,在外交方面也来往的更加密切。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还曾在多方面给予朝鲜帮助,助力其恢复国内经济。双方在也在秉持着友好合作,互助互利的目标下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合作交流。

但是由于我国后来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在外交方面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再加上当时朝鲜跟苏联的关系逐渐变得密切,在政治经济方面增强了对苏联的依赖性,最终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和朝鲜的外交进入到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种政策的变化,中朝两国的外交才逐渐打破僵局,重新恢复友好合作往来的状态。

时间来到1978年,邓小平受金日成邀请去朝鲜访问,两国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朝鲜的变化,令邓小平惊讶

邓小平达到朝鲜以后,完全被朝鲜国内的情景惊呆了。

在朝鲜境内,

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繁华的高楼,四通发达,纵横交错的公路,还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飞驰在马路上,一派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朝鲜工厂的时候,邓小平看到的也是足以称得上符合现代化工业标准的场景。

先进机器设备工作的轰鸣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再加上井然有序的工人熟练操作机器的样子,都让邓小平感慨万分。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令邓小平惊讶于朝鲜这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是让邓小平暗暗下定决心,这次访问朝鲜一定要带点什么东西回去,比如朝鲜经济发展的经验。

在和金日成会面的时候,邓小平也发自内心的说道,“经过我们国家出发到其他国家参观访问看到的情况,再到现在看到你们城市和工厂的发展,我深深的感到我们国家与你们的差距,尤其在工厂企业发展方面,越看越感到我们已经落后了太多。”

邓小平还表示,未来中国要大力尽快发展经济,争取可以赶上朝鲜。

而金日成听完邓小平要赶超朝鲜的话,不仅没生气,还笑着表示,希望可以看到中国在将来发展的越来越好,到时候还要亲自来中国,再见一见邓小平,谈一谈如何共同发展好国内经济。

邓小平也对金日成表达了欢迎,说等未来中国发展好了,一定亲自带着他在中国好好的转一转、看一看。

看到同为发展中国家朝鲜经济发展已经超过了我们一大截,结束朝鲜访问的邓小平,对改变国内经济形势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决不能再逃避我们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及时作出改变。

于是,从朝鲜回国后,为了及时对我国发展作出正确抉择,已经74岁高龄的邓小平并没有立刻回到北京,而是不顾舟车劳顿的疲惫,去往东北三省、河北、天津等地进行一次次重要的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并发表重要谈话,也就是著名的“北方谈话”。

“北方会谈”不仅为后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全了民众的舆论基础,还打下了思想基础,又为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从朝鲜回国后的邓小平,四处奔波,经过调查研究和“北方谈话”,也逐渐考虑把“改革开放”提上日程。

邓小平指出,世界各国每天都在上演着新的变化,新科学技术,新的事物,新的等待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我们不听外界的声音,不开动脑筋,只会一直走在落后的路上。

全世界都在快速的发展,现在不要说超越其他国家,就连追上其他国家的步伐,我们也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努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邓小平首先就从经济着手,开始改变国内现状。

面对经济发展中不合理的的制度,要求相关企业大胆进行改革,不要唯唯诺诺的修修补补再继续使用,这样的话,我们永远就只能在龟速前进,永远赶不上世界的变化速度。

借鉴国外企业管理模式,施行“多劳多得”,有较高管理经验、高超技术的工人,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更高的待遇,允许让一部份人先富裕起来。

除了转换经济发展模式,邓小平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发展影响重大,所以要特别注重提高教育和科学研究在提高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国外为什么能够实现较少的人力成本承担大量的工作任务,那就是因为他们研究出来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培养出来了高素质水平的工人。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赶超国外,也要适当的学习外国的这些先进经验。

经过这些前期的铺垫工作,在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改革开放”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说我国考察团远赴发达国带来的消息,对邓小平来说是认识到我国与其他国家差距的开端,那么受金日成邀请出发朝鲜访问,再亲眼看到朝鲜国内的发展,就是直接给邓小平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刺激。

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经历过创伤,既然朝鲜能够经过自身的努力,让国内经济发展的如此之好,那么中国又为何不可呢!

也正因为如此,“走出去看一看”的邓小平,在深切体会到经济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与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后,访问朝鲜结束后仅相隔三个月,就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具有深远影响决策的原因。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当今生活最近的一个朝代,总是被人津津乐道。除了绝大多数人耳熟能...
原创 非...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难题也被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所攻克,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
原创 他... 在战争年代,军队指挥员的职务变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些人一直在军事主官位子上,有些人一直在政工位子...
原创 艺...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本是一名艺妓,因此容貌与舞姿得到了君主的青睐,得到了翁主的封号,她就是朝...
原创 魏... 魏忠贤是明朝著名的大宦官,他的一生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从一个目不识丁的街头混混一跃成为明朝最有权势的宦...
奔流少年丨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 2024年8月26日是兰州解放75周年纪念日。8月20日至8月26日,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博物馆联...
原创 吴... 公元前585年,已经衰落的周王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位客人,来自于东南地区,是东南地区吴国...
原创 旧... 公元526年,强大的北魏王朝的北部边镇,怀荒镇,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难民请愿事件。 根据美国气象学家爱...
原创 为... 前言 为什么说是毛主席救了陕北根据地? 1931年初,王明在共产国际实权人物米夫的一手扶持下火速成为...
原创 司...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第7兵团收拾好家当,准备西渡大运河。上峰突然来了一道手令,命令:“第7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