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的内容。有人认为古代的圣旨很好伪造,肯定会有很多假圣旨,其实不然,古代很少有人造假圣旨的。古代为啥没人制造假圣旨?古人:你看看上面的第一个字,如何造?具体是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在古代那个封建的社会下,皇上是全天下最大的人,是最有权力的人,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的话就是圣旨,别人都不能违背。在电视剧中,有个康熙擒鳌拜的片段。鳌拜准备反叛康熙的时候,曾命人去宣读一道圣旨,其实那道圣旨不是真的,而是伪造出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真的能够制造假圣旨吗?假圣旨会和真圣旨一模一样吗?其实,圣旨还真的不能被造假,假的圣旨和真的圣旨区别很大,而圣旨上有几点也是不能伪造的。那么这几点是什么呢?
第一点就是圣旨的长度不能被造假。电视上的圣旨很短,有二十多厘米的,也有三十多厘米的,其实,真正的圣旨是比电视上的圣旨还要长的。古代的圣旨,有的两米长,有的四米长。圣旨这么长,打开就很费劲,又岂会是随便的一个人就能打开的?之前有一道明朝的圣旨被发现了,这道圣旨有三米多长,而且上面的刺绣还很复杂。这么长的圣旨,这么精美的刺绣,想要制造假圣旨哪有那么容易呢?所以古代也很少有人造假圣旨。
第二点就是有责任制。其实制造和书写圣旨是很复杂的,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般容易。真正的圣旨是需要层层流程的,从制造圣旨开始,中间有许多过程,一直到最后一步的宣读圣旨,其中的每个过程都是需要有一个负责这个过程的人签字的。如果某个过程出现了纰漏,那么负责人就有事了。轻的话会从轻发落负责人,重的话负责人只有死路一条,并且还有可能连累到亲人。就是有这个责任制,才会让人对圣旨的这一整个流程都不敢大意,毕竟谁也不想因为这样的事而丢掉性命。所以想伪造圣旨也是很难的。
第三点就是圣旨上有绣字暗记。朱元璋统治的时候,圣旨便以"奉天"开头了,而假圣旨也更难伪造了。因为在圣旨上,会把"奉"字用来做记号,这是需要刺绣技术高的人才能做成的。不仅如此,这个"奉"字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它是根据祥云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的刺绣很难,一般人根本学不会,又怎能制造假圣旨呢?这就是古人为什么不造假的圣旨的原因。古人认为,光看圣旨上面的第一个"奉"字,就让人不知道怎么造了。
第四点就是圣旨的原材料很难弄到。圣旨是用布做成的,并且还不是一般的布。它们有的是进贡的布,有的是皇家人专用的,这些布料都是一般人不能拥有的。所以,光是没有布料,就已经不能造出假圣旨了。看了这四点,让人知道想要制作假圣旨还真是挺困难的,光是布料就是一个问题,还有那么多严格的条件。怪不得古代很少有人造假圣旨。
古代的人为什么无人制作假圣旨?那是因为圣旨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造假的。光是圣旨上面的第一个"奉"字,就让圣旨变得很难伪造了。所以,制造假圣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