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古代背上长个“痘痘”就得死人,“背疽”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
创始人
2025-07-14 21:03:19
0

杜甫有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古代来说确实是这样。

因为古代的生活和医疗水平远远不够高,就算是有经济条件,也不免有治疗不好去世的。更重 要的一个原因是中药见效慢,这也是寿命这么短的原因。

古代有很多可怕的病,其中一种的名字就叫“背疽”,古代的谋士范增和徐达都是得此病而亡,让古代人对这种病退避三尺。

为何古代人谈到“痘痘”谈虎色变,就算你有万两白银也没有用。那么这个“背疽”到底是什么病呢?

古有名士得病而亡

提起西楚霸王项羽,我们如雷贯耳。“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时候他震慑四方,志存高远,最后却是落了个“四面楚歌”的悲惨处境,实在让我们惋惜。

然而今天提到的却是他的谋士范增。他是项羽的“亚父”,又是项羽的谋士,一生都在为了项羽的前途和楚国的安威着想,只不过“上天不好美”。

在73岁时候,中了刘邦部下陈平的离间计,让他辞官告乡,而在回去的路上,患上了“背疽”,导致了死亡。

据史料的记载,他是因为背上的毒疮导致“背疽”,加上心情失落还有年纪的原因。日夜的操劳之加上抵抗力下降,各种营养成分跟不上,最后魂归西天。

还有一个名士就是徐达,早早的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徐达不仅是朱元璋的兄弟,更是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在公元1332年,徐达出生在一个安徽的贫困农户,但从小就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徐达有很多优点,他在战场骁勇善战,不怕流血,但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又很谨慎,下决定之前要在心里过好几遍。

他戎马一生,为朱元璋的前程和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世的人都承认他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但他最后死的凄惨,而且忍受了很多痛苦。

最主要的一个说法就是得病而亡,这个病就是今天说的“背疽”。洪武十七年,徐达由于在军队里日夜操劳和伤寒,得了“背疽”,身体虚弱,疼痛不已且不能行动。

朱元璋看他身危,于是让他返回南京养病。本来以为病会治疗好,但期间找了很多医生,尝试了很多办法,最后都效果不好,无力回天,最终在次年的二月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悲伤不已,宣布辍朝,叹道:天何夺吾良将之速!之后朱元璋亲自参加葬礼,并且追封中山王。

以上两位不缺金钱,可还是治不好“背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治疗水平太低,各种条件达不到。

另一方面就是大夫对病情的认识不清,即使知道病的来源,但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面遏制病情,导致患者如此长期以往而去世。

那么现在的人们得了背疽会不会治疗好呢?在我们人类发展了几百年之后,科技和创新如此发达的今天,再去解决这样一件事情,会不会很简单呢?

如今医者洞察其理

其实“背疽”名称现在叫作“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以现在的医术来看,其实解决这个病情还是相对比较容易。

在中医看来,它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外感风湿火毒。比如经常在雨天、雪天行走,风霜雨雪的寒气侵入体内,导致体内生寒风湿而成。

还有一个原因,“病从口入”,经常吃一些油腻油脂的食物,导致体内生湿,导致气血淤滞、内脏积热,于是湿邪阻于关节或肌肤而发。更多的人是以上两种病因共同导致的问题。

还有一种人容易引发此病。就是患上“褥疮”的。因为患上此病常年不能活动,关节血脉容易受阻躺。

又因为在床上因为背部,臀部受到挤压就会产生脓包,这种脓包病情严重的就患上了“背疽”。所以在某一部分说,褥疮就是背疽的来源。

针对这些脓包,古代一般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是在上面敷上草药,这样的办法不能完全去除病根。

还有一种方法,将脓包割开放出脓血,但是依然是伤口处理不好,所以在古代彻底治疗没有太多可能,好多都是静养。

还有一个点,和病人的生活状态分不开。古人穿的大多粗布麻衣,这种衣服太硬,一直和皮肤接触,不仅滋生细菌,重要的是把他磨破,这样更易感染,也可能引发败血症。

古代没有西药和抗生素,他们只用中药医治。中医见效慢、疗程长,等到药见效的时候已经与世长辞。

而且古代的中医发展的没有现在这么全,普通老百姓请的大夫通常对医术一知半解,所以普通人找的大夫根本是治不好的。

按照现在西方医学的观点解释,此病在根本上是一种炎性疾病,原因是蜂窝织炎为广泛的皮肤或者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化脓感染形成的,大多数由几种病菌感染所形成,而一旦形成不及时治疗,就会很快恶化和反复发作。

发病原理中的主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这两种细菌常常诱发“背脊”的形成。

这些细菌通过人皮肤细小的创伤一步一步的侵入体内或者由淋巴管或血行性感染进入体内,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

这种病的发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破损,有的会有溃疡的发生,更有甚者有流脓的症状,而且具有反复性的特点,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背疽的治疗也主要靠药物,使用抗生素最为常见。同时也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其中药物主要包括头孢和青霉素,这两种药品可以及时的预防和出现扩散现象。

也可以用外用药品进行治疗,如果内外兼用,结果往往更加明显。

以现在的医学来看,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获得痊愈。可是今非昔比,在古代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纨绔子弟,只要得上此病,大部分都是治不好的。

虽然如今大部分会治好,但是在得病之后还是要注意身体,尽快治疗,不可疏忽大意。

不知道大家见过这样的病吗?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女... 在民国的舞台上,有着一个个乱世枭雄,他们在这个乱世中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除去战争与枭雄之外,还有着一...
原创 1... 1990年9月21日,89岁的徐向前病情恶化,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也没能把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这个曾立...
为什么非嫡非长的7岁刘彻,能取...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刘启的宫廷内发生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太子更迭事件。年仅20岁的太子刘荣被废黜,取而...
原创 因... 最近小编特别喜欢一个人物呢,好几次的文章都是关于他,因为小编实在是太佩服他了。这个人呢,他本来有机会...
原创 清... 提到清朝第一美人,你能想到的是谁?有人说是孝庄秘史里风情万种的大玉儿,有人说是叶赫老女东哥,也有人说...
原创 近... 引言 正当从东海岸进行的探险展开的时候,斯坦利到达大洋海岸的消息开辟了崭新的、广阔的前景。曾经徒步走...
原创 时... 提到车臣,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车臣战争、车臣叛军和恐怖袭击,在俄罗斯最动荡的那段时间里,车臣就像俄罗斯联...
原创 成... 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强?曾经有个东亚人打得西方世界瑟瑟发抖,他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通过三次...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王朝,皇族的生活方式一如既往的奢侈!清朝皇帝对于吃饭非常的在意,不仅他们的饮食质...
原创 陈...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八岁的陈独秀从安徽来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当年考试的地点就在今天南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