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京剧《沙家浜》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的经历。在此期间,郭建光等新四军伤病员,在地下党员阿庆嫂和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帮助下,展开了与“忠义救国军”的斗智斗勇。
这支所谓的“忠义救国军”,司令为胡传魁,参谋长乃刁德一是也。他们假意抗战,暗投日军。最终,盘踞在沙家浜的这股日伪武装,被郭建光等新四军消灭。
在京剧《沙家浜》里,指导员郭建光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生活原型名叫夏光。
抗战前期,夏光曾任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第1支队6团作战参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司令员、参谋长,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纵队长。皖南事变后,夏光仍然在苏浙一带抗日,先后任新四军旅、军分区及纵队参谋长等。
夏光的抗日经历和故事,是郭建光这一艺术形象的生活来源。
夏光是湖南武冈人,1909年生,1984年从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2012年1月22日病逝于南京,享年103岁。
在《沙家浜》“智斗”这场戏里,我们看,胡传魁这位胡司令的戏并不多,但却很有特色。给人的印象是“猪头猪脑”愚不可及,俨然就是一个草包司令。
那么,胡传魁这一舞台形象,仅仅是创作人员的艺术加工吗?当年,新四军与日伪顽作战中,有没有遇到过胡传魁这样的现实人物呢?
答案是有。
现实中的胡传魁,也即《沙家浜》里的艺术形象胡传魁的生活原型,名叫胡肇汉。
胡肇汉,1906生于湖南岳阳一贫苦人家,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4年在岳阳保安团当兵,后辗转于安徽、江苏、上海等一带,混迹于国民党军警界。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胡肇汉参加“忠义救国军”,积极从事抗日活动,立有战功。比如,他率众攻下吴县黄棣镇日伪警察所,及苏州城外北桥伪军据点。其后不久,他迎娶了当地王氏族长的女儿为妻,从此在阳澄湖站住了脚。
1939年5月,胡肇汉带着部队投奔了新四军,被编为江抗四路独立第一大队一支队,胡任支队司令,参加对日军的作战。
1940年,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胡肇汉左右摇摆起来。很快,他投靠了国民党军,同时,与汪伪政权也联系密切。抱着狡兔三窟的心理,他又与日寇勾结。这时,胡肇汉配合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出没于阳澄湖水域,袭击新四军后方医院,不断骚扰新四军,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反面。
抗战胜利后,胡肇汉先后任国民党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保安司令,国民党太昆边区清剿指挥所主任,吴县阳澄湖区区长。
1949年5月,阳澄湖等苏南地区解放,胡肇汉闻风藏匿。后辗转逃去台湾。
1950年3月,胡肇汉由台湾潜回大陆,继续与人民为敌。1950年5月21日,胡肇汉被苏州与上海的公安机关联手逮捕。
1950年11月30日,在苏州金门外华东革大礼堂,召开了对胡肇汉及其同伙的公审大会。由于其罪恶累累,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1950年12月1日,胡肇汉在苏州被枪决。
胡肇汉夫妇生育三子一女,最大的儿子生于1940年,子女都健在。
《沙家浜》里的胡传魁中等身高,是个大胖子。现实当中的胡肇汉则身材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