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毋丘俭讨伐司马师:你父司马懿、弟司马昭都是忠臣,只要你的命
创始人
2025-07-14 16:32:25
0

在司马氏家族通过“高平陵政变”崛起,直至颠覆曹魏政权的过程中,史称的“淮南三叛”并非真的叛乱,而是忠于曹魏的将领王凌、毋丘俭、诸葛诞反抗司马氏篡位的斗争。

其中真正称得上举兵主动讨伐司马氏的唯有毋丘俭一人。

毋(guàn)丘俭,复姓毋丘,名俭,文武双全,功勋卓著,曾跟随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他本人还率军攻灭高句丽丸都,将曹魏的霸权扩展至整个东北亚。

曾作为司马懿副手的名将毋丘俭为何要讨伐司马师?

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我们了解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曹魏政坛的真实状况,颠覆以往形成的一些误解。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大将军曹爽及其亲信夷灭三族。从后世的评论来看,大多认为司马懿是自己要谋权篡位。

历史书可不是这么写的。

司马懿如果是自己要夺权篡位的话,为何手握重兵的各地将领均没有任何动作?要知道他们中很多是受过曹氏几代恩惠的。

事实上,司马懿这次政变的目的是诛杀大权独揽、“无人臣之礼”的曹爽,而不是自己要篡位。

曹爽

这也是为什么政变之后,魏帝曹芳多次要授予司马懿丞相职位和“九锡”之赐,都被司马懿断然拒绝。

“淮南三叛”的“第一叛”王凌之所以准备起事,并非认为司马懿要篡位,而是王凌自己想另立已经成年的曹彪为皇帝。

司马懿直到去世,连篡位的一小步都不愿跨出,跟他三弟司马孚一样,自始至终作为“大魏之纯臣”。

当然,司马懿不想篡位,不等于他两个宝贝儿子不想。

司马懿和儿子

同样,年迈的司马懿可以作为魏国的纯臣寿终正寝,并不等于司马师和司马昭可以全身而退。

由于把曹爽派系诛杀太狠,司马氏引起了朝中资深大臣的恐惧和排斥。他们就等司马懿一蹬腿,准备把司马氏的权力一举收回。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长子司马师接管了父亲的权力,还不断扩充精兵,收揽羽翼,明眼人都看出司马师将有不臣之举。

夏侯玄是当时曹氏亲族中最有才华和名望的大臣,他也是头脑清醒的改革派,曾被司马懿所器重。司马懿死后,他跟人说:“司马懿能容我,司马师就难了。”

夏侯玄

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联合大臣张缉等人,密谋准备发动政变诛杀司马师,想让夏侯玄来替代他主持朝政,结果被耳目众多的司马师提前侦知,反杀了李丰。

随后,司马师把李丰、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夷灭三族。

古代的夷三族一般是把15岁以上成年男子杀掉,女性和未成年家属充为官奴。但司马师把这些大臣的母亲妻子及未成年子女都杀了。可谓残忍至极。

更让天下震惊的是,司马师还把魏帝曹芳废掉,扶立曹髦成为皇帝。——因为参与其中的光禄大夫张缉是皇后的父亲,司马师怀疑魏帝曹芳也参与了此事。

司马师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因为这件事情的性质跟司马懿诛杀曹爽不一样,司马懿维护曹魏皇权,而司马师废立皇帝,自己要篡位的意图已经是铁板钉钉了。

所以,这个时候,威望卓著的曹魏大忠臣毋丘俭终于挺身而出!

毋丘俭才干卓越,可选择起兵的时机一点都不合适。他曾担任幽州刺史多年,但是主政淮南时间还比较短,手中部队也不多,但他还是选择在此时起兵是有原因的:

一是司马师刚行废立之事,毋丘俭此时起兵,趁热打铁,期望天下响应共讨逆贼司马师。

二是毋丘俭与大臣李丰、夏侯玄交好,他既是为朝廷除害,也是为好友报仇,更是主动出击,以防止牵连被杀,死得窝囊。

三是当时天象有利,“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术士说此时讨伐将有天助,毋丘俭居然相信了。

毋丘俭给皇帝上表,书写檄文,讨伐司马师。这篇檄文内容丰富:

一是肯定了曹魏政权的正统性。说魏武帝曹操讨伐四方,克成大功,文帝曹丕得到汉帝的禅让,如同“尧舜相传”,曹魏功臣都是“累世受恩”,应以保全曹魏社稷为己任。

二是肯定了司马懿的功绩和忠诚。说司马懿作为魏明帝曹睿的顾命大臣,被托以后事,“勠力尽节,以宁华夏”,还准备为曹魏一统三国,可惜没有完成大业就去世了。这几乎是蜀人对诸葛亮一样的评价。

三是肯定司马孚和司马昭等人也是忠臣。说司马昭“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司马)师同”,把司马师铲除后,建议让司马昭代领职务;并说司马懿的弟弟太尉司马孚“忠孝小心,所宜亲宠”,也是位忠臣。

四是列举了司马师的十一条罪状。大略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擅杀大臣,夷其妻子,无人臣节,矫废君主,拥兵自重,伐吴惨败,不论封赏”等等。

司马师

毋丘俭与文钦共同起兵,还分别写信给各地的诸侯将领,号召他们共同起兵讨伐司马师。

其中最主要的是期望得到“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的诸葛诞相助,诸葛诞就是次年举兵反抗司马氏的,但是此时,他却由于跟文钦关系不好,竟然拒绝了这次灭掉司马氏的绝佳合作机会。

诸葛诞对毋丘俭的起兵不仅不予支持,还昭告天下,说毋丘俭在搞叛乱,积极配合司马师对付毋丘俭。

打仗是要靠实力说话的,由于诸葛诞的立场站位,天下没有人再敢响应毋丘俭的义举。司马师得以调度各地军队,以绝对优势兵力对付毋丘俭。

毋丘俭万万没想到自己对曹魏的赤胆忠心,天下竟无人响应,反而遭到了各方围剿。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率领6万精兵渡过淮河,直指洛阳。

司马师调度各方力量对毋丘俭围追堵截,将其围困在河南项城,随后通过邓艾的配合,击败了外围的文钦军。文钦、文鸯父子只好孤身逃到了东吴。

毋丘俭军困守孤城,听说文钦被击溃,士兵们的家属又都在北方,军心浮动,很多麾下士兵逃跑或投降了司马师。

毋丘俭知道大势已去,只好选择逃亡,为了掩护两个弟弟,他在途中不幸被一个农民射杀,轰轰烈烈的讨伐行动失败了。司马师秋后算账,毋丘俭的亲属也被夷灭。

到诸葛诞第二年起事的时候,他发动了淮南20万军队,加上3万东吴援军,依然被司马昭一举平定。

也许诸葛诞临死前还在后悔当初没有跟毋丘俭合作吧!

经过淮南的几次折腾,曹魏的忠臣基本被杀完了,司马氏终于奠定了改朝篡位的雄厚基础。

作者:

@青史子建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 魏东亭选择自杀以博取同情赢得康熙的帮助,而不是直接去求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不好求。 康熙...
原创 1... 1960年,毛主席来到北戴河游泳,在游得正起劲时,突然看到一个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面很生,但他却很亲...
原创 诸...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扶不起的阿斗”,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始终无法成气候的人;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刘备死...
原创 王... 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原创 三... 在三国历史中,创立蜀汉的刘备的起点可以说是最低的。孙权出生于世家大族,曹操出身虽不高,但是在东汉官场...
原创 宋... 蒙受不白之冤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保家卫国的柱石,文武双全,忠肝义胆,宋高宗赵构为何一定要杀死他? 赵构...
原创 项...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所败,按照他的说法不是自己的战斗能力不行,是老天爷都不想让他赢,都在嫉妒他的能...
原创 7...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不幸往往会突然降临。 当父亲罹患癌症离世,母亲中风且患上抑郁症,而你遭遇...
原创 李... 四百七十六年前,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自此,明朝宣告灭亡。 原以为苦难在...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不得不说的人物,作为魏蜀吴三国中,国力最强的魏国,曹操将魏国发展到了鼎盛,为曹丕称帝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