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食家鲁迅:每顿饭前必喝酒,喝一口便停不下来,直到酩酊大醉
创始人
2025-07-13 13:32:11
0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中国近代史中谁的骨头最硬?鲁迅必然独占鳌头,鲁迅作为一代革命的思想家,是跨越时代的文化作者。

在他笔下,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英雄气概,也有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侠客风情。

对于鲁迅的印象,我们停留在了他以笔代枪、救国于存亡的形象当中,其实,鲁迅也有着“美食家”的称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吃货。

而且,鲁迅吃饭前必喝酒,一喝就停不下来,直到酩酊大醉,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鲁迅不一样的一面。

鲁迅的“吃货”人生

鲁迅到底有多能吃?我们从鲁迅的日记中发现,鲁迅在北平生活的14年内,他所去过有名的餐馆就有将近70家。

而那些不出名的饭店更是不计其数,鲁迅把“美食”看作是一门学问。

鲁迅曾在自己的书中写过这样一句,“所谓天才,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吃清炖火腿加柿霜糖加辣椒加螃蟹加茴香土豆上了。”

由此可见,鲁迅对于美食的执着可不止一星半点。

北平有名的酒楼有很多,而这些地方鲁迅可谓是常客了,像致美楼、德国饭店、杏花村等等。

鲁迅的口味比较符合江浙一带的特点,爱吃甜,甜品是鲁迅食谱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尤其是柿霜糖。

这种糖在南方很少见,是河南特产,其造型很像我们常吃的润喉糖,小小的一粒,入口及有一股强烈的清爽感。

而这种清爽感带有一股柿子香味,除了口嚼以外,柿霜糖还能用来泡茶,将其碾成粉末状倒入茶壶之中,清香四溢,闻着就让人嘴馋。

鲁迅日记中曾有这么一段记载,鲁迅的爱人许广平从河南带了一大包柿霜糖给鲁迅,鲁迅边嚼边写文,下午就吃了整整半大袋,根本停不下来。

除柿霜糖以外,柠檬糖、玫瑰酥糖等等都是鲁迅的最爱,鲁迅常常买上满满的一大包,放在房间里,每当思绪不清时,就喜欢吃点甜品,舒缓一下思路。

“美食家”鲁迅

鲁迅还有一个类似现在“网红”特点,就是喜欢探店。

就好比现代人一样,经常会为了寻找未曾品尝过的美食,而流窜于大街小巷。

民国时期的大街上小摊小贩可不比现在少,每当夜幕降临,民国的街头就回荡着小摊贩的叫卖声,五花八门的小摊贩挤满着各个街角。

像什么热干面、夫妻肺片、担担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街头小吃,都是屡见不鲜。

鲁迅在书中也曾写到“那些口号也是真漂亮,一听到就有馋涎欲滴之慨。”

鲁迅在工作之余,就会三五成群,邀请好友、家人下馆子吃饭。

鲁迅最爱吃宫廷菜,其一是因为口味,其二是因为环境。

宫廷菜的历史渊源很深厚,大多数是从古代流传至今,都是出自名厨之手,口味自然是无可挑剔。

宫廷菜的烹饪也十分讲究,将配料都精确到了几勺几克,再加上宫廷菜馆子的装修就颇具文人雅客的风格,也符合鲁迅的审美特点。

鲁迅写文注重的便是体现生活中的社会百态,只有自己走进了生活,才能够有所感悟,所以鲁迅爱吃,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鲁迅与酒

喝酒也是鲁迅的爱好,他常说“文人不配酒,那还叫文人吗?”

鲁迅的酒量比起当地的北平人来说,算是较差的,但是他认为只有沉浸在酒中的世界,才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悟。

鲁迅也是在酒精的熏陶之下,才创造出了孔乙己这样生活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嗜酒如命,即便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也不忘每天买两碟小菜加一壶小酒。

酒是孔乙己的精神粮食,鲁迅也是,鲁迅只要一碰酒,就喝的停不下来,每次都喝得不省人事,但鲁迅喜欢这种醉生梦死的感觉。

孔乙己更像是鲁迅的化身,生逢乱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鲁迅和孔乙己又有何异?

鲁迅笔下的酒文化,不仅体现在孔乙己的身上,在《阿Q正传》中,阿Q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

对于喝酒,阿Q是这样说的,“为酒而生,为酒而死。”

鲁迅笔下的酒,不仅仅是为了“喝醉”而生,而是通过酒这个媒介,去反映最真实的社会现状,将角色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鲁迅常说“酒是他创作的灵魂”,除此之外,酒更是文章的灵魂。

鲁迅对于喝酒也是个“粗人”,碗一定要用大的,酒一定要一饮而尽,而且一喝就是一晚上。

随着当时的社会愈发的动乱不安,鲁迅的酒瘾也越来越大,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买醉,并且鲁迅喜欢喝酒时抽着大烟,久而久之身体便出现了很多毛病。

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对其也下达了“禁酒令”,可着哪能拦住鲁迅,变着法子偷着喝酒,许广平对此也没是没的办法。

鲁迅喝酒也有这两幅面孔,跟友人喝酒时,喝得畅快淋漓,跟自己爱人喝酒时,鲁迅则很注重浪漫与仪式,喝的也是西方的葡萄酒。

到了鲁迅50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癌,这跟他平时抽烟喝酒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鲁迅也不敢喝酒了,他将自己生命最后的精力,放在了他那还未完成的文学著作上,最终,在鲁迅55岁时因病去世。

结语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笔下的事迹是对当时社会最真实的批判,他的文章充满着悲惨的色彩,抒发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讥讽。

鲁迅用笔杆作为革命最锋利的武器,唤醒人们内心的崛起,鲁迅是民族英雄,同样也是普通人。

爱抽大烟、爱酗酒,也正是鲁迅在体验了生活百态之后,才能把底层人民的艰辛描绘的栩栩如生。

相关内容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落成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194...
2025-07-14 00:33:41
原创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那个刀光剑影、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
2025-07-14 00:33:28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
今天,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湖南长沙召开 将...
2025-07-14 00:33:24
原创 ...
在诸葛亮去东吴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自己手中还有一支...
2025-07-14 00:33:09
罕见的三位名将同框合影,左...
这张比较罕见的珍贵老照片,是在淮海战役爆发时留下的。照片中的三人,...
2025-07-14 00:33:09
原创 ...
纵观历史来看,有一些神秘事件的发生,至今依然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
2025-07-14 00:33:01
原创 ...
文| 夜谈 编辑| 古往奇事说 毛人凤逃到宝岛后,竟然密谋绑架蒋经...
2025-07-14 00:32:56
原创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斗。 三国时期,由于内部的激...
2025-07-14 00:32:53
原创 ...
晚清1907年的初秋之际,一位名叫沙畹的法国学家来到清朝进行建筑考...
2025-07-14 00:32:44

热门资讯

原创 不... 不要忘记,当年八国联军联手攻打北京紫禁城,是烧杀抢掠排在第一名的俄国军队率先在北京城墙上升起了旗帜,...
原创 赫... 苏联已经崩溃31年,但苏联那段历史并没有被人忘记,特别是苏联历史上那几个领导人,这些人虽然各不相同,...
原创 选... 要说选人才,曹操是第一。但是要说用人才,刘备和孙权平分秋色,而曹操只能屈居第三。 韩信是人才,但得...
原创 年... 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伦理秩序,尊重君王,大臣更是要顺从皇帝的旨意。虽然历朝历代的大臣地位和权力不尽相...
原创 岩... 其实要说到今天的这个事情,还要先从我国的汉朝历史开始说起。众所周知,汉朝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王朝,汉人...
原创 难... 作为一位凡人帝王,纣王朝中居然有两位大罗金仙,这两位大罗金仙还对他俯首称臣,听从他的差遣。 一位是闻...
原创 民... “今生事业馀田舍,天下英雄独使君”,国学大师傅斯年是一名在夹缝生存的自由主义者,他敢说敢做,只要是他...
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 共“绘... 中新网长沙8月19日电 (张雪盈)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
原创 在...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年轻时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湖南一师的风云人物。 不过,在毛主席读书时,他还算...
原创 清... 说起清朝的这个“宗人府”,其实并非是清朝人自己建立的部门,而是在明朝的时候,由我们汉人最早建立。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