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鲁与五斗米道,他久据汉中为何未扩张,所收的五斗米去了哪儿?
创始人
2025-07-13 01:03:26
0

张鲁占据汉中凡二十余载,但他从未向外扩张过,其治下从来太平,未见有史书记载发生过动乱,这些都有什么原因?据《三国志》记载,张鲁发迹于“五斗米道”,但凡入教须先缴五斗米,俗称“五斗米道”。此事常见史书记载,是为事实,只是这五斗米最后去了哪儿?看官莫急,听笔者为你慢慢道来。

01.“五斗米教”的起源

这个人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就是历史上(或为传说吧)的张天师,他太有名气了,因为他被传得太神了,故尔就有了名气。当然,要往名气上扯,这个张天师就又与道教攀上了亲戚,这个我们暂行不表,只说他是怎么当上天师的,又是怎么成神的。

世传张天师名张道陵,实际上他本名叫张陵,大概是后世因为与道教扯上了关系,在其名字上又加了个道字,是为张道陵了。据说张陵是在江西的龙虎山上修道,后来成仙被封为了天师,他是中国道教的第一任天师。但据《三国志》说,张陵是在四川的鹄鸣山中学道的。要学他的道的人,都要出五斗米,所以时人称为“五斗米道”。

张陵后来不是要当天师吗,就将他的道传给他的儿子张衡,张衡后来又传给他的儿子张鲁。好了,我们的主人公隆重出场了,即张陵是张鲁的爷爷。这条人物关系线索大约可考,只是张鲁接手他爸爸的衣钵就有点玄了,这个放到后面说。

02.五斗米去了哪儿

关于“五斗米道”的起源另有一说,是说本不是张陵所创,魏文帝编纂的《典略》说“五斗米道”本起源于张修,那么这个张修又是何许人也?这个不可知,也无从考。只是魏文帝与张鲁乃同时代人,如果真的是张陵所创而传于张鲁,他不可能不写。因此,《典略》记载还是可信的。而《三国志》说,张鲁的母亲是个神婆,刘彰的父亲刘焉非常相信他,常出入于刘焉府,这是说张鲁得到了重用,或许有之,毕竟陈寿也是蜀人了。

然而,《后汉书·灵帝纪》说:“中平元年(184)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其实说的就是“五斗米道”造反,可见领头的确实是张修。张修创立“五斗米道”后,最初的情况是这样的。张修常替人治病,病好的给他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之后,张修的这个组织就叫“五斗米道”了。

据《三国志》和注引魏文帝《典略》说,张修在蜀中隔了若干里,就设立一个义舍,以便行人歇宿。又把米和肉置于其中谓之义米肉。过路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量吃饱。但是不能多取得,多取的鬼神会罚他。而且他在“道”中又禁酒。春夏则禁杀生。有小罪的人罚他修路一百步。如此,百姓的生活可因之而宽余,灾年也会有一口饭吃的了。

可见,“五斗米道”最初也确实是纯宗教性质的,并非常是如后来之张角、洪秀全等以其蛊惑民众造反。从本质上,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民间的互助组织,倒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灾年的救济了。只是张修在初心上是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后来还是终于造反了,大约也是官逼民反吧。

03.张鲁为何不向外扩张

刘焉执政益州后,迅速平定了蜀中之乱,大约也是招降了张修和张鲁,二人便成了刘焉手下的军官。刘焉当时想去益州,本来就有割据的野心,于是派刘焉和张鲁去夺取汉中的。夺取汉中之后,张鲁因野心膨胀,或为意见不和吧,又将张修给杀了,而兼并了张修的部众,之后便阻断汉中与蜀中的交通,割据汉中。

因为“五斗米道”在蜀中已经深入人心,张鲁占据汉中之后,因汉中百姓仍然狂热地信奉“五斗米道”,似乎不能不行。可是,这“五斗米道”是张修所创,亦或本来的道首为张修,他总不能将自己亲手杀死的张修又等闲扶上神坛吧。这个矛盾又怎么解决呢?

这个光环张鲁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重新戴给张修的,同时也不愿意承认此道出于其仇敌张修。五斗米道既为百姓所尊奉,那就把它拿来装在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身上,至少在当时的环境里是光荣的。而且三代相传,则根底深厚,又可以引起百姓信仰之心。于是妄言其道出于父祖。毕竟张天师已经存在了,不过后世叫张天师的实在太多,如果张鲁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张鲁据汉中,亦有二十余年,始终未曾出兵争夺别的地方。原因在于他将“五斗米道”作为了他统治的基础,仍然秉承了原来的宗旨,故有保境安民的想法。后来曹操去伐他,他的意思还不愿抗拒。可见其宗旨只要保守一地方,与民相安,并无意于争夺天下,扩充地盘。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关于明代名臣王邦瑞知广德州时间及“与王府有连”的略考 作者:徐厚冰 王邦瑞(1495—1562),字...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商人也穿“丝”... 讲解员:贞人宾 甲骨文的“丝”字,像两根蚕丝并列成束的样子。商人十分重视植桑养蚕,发展桑蚕业,并逐...
原创 “... 回味元朝(三):恐怖的元朝统治(上) 元朝的历史充满了曲折和矛盾,其中忽必烈称汗时期尤为引人关注。...
日本最疼的伤疤,美西方揭开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
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少年兵... 原标题: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少年兵清水英男79年后赴华谢罪 “抛开一切顾虑,我就想去中国” 清...
原创 陈... 1953年7月,陈老总带着张爱萍、叶飞到北京呈报解放大陈、金门到作战方案。在此期间,陈老总找叶飞、张...
原创 历... 根据史料及相关数据,东汉末年鼎盛时期有人口6500多万,经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长年的混战,至280年...
原创 毛... 老覃前天写了《1952年,毛主席游曲阜孔庙,问同游的许世友等人:孔子姓什么?》一文,讲的是写的是毛主...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
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作弊手段,不得...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