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梁山好汉,相信很多人会记得《水浒传》描述的结局:梁山好汉因为介入宋朝和方腊的战争,导致主力被摧毁。但其实,真正的历史上,宋江的规模并不大,和方腊也不具备任何可比性。而且,宋江等人的造反,是被张叔夜粉碎的——实际上在《水浒传》的同人小说《荡寇志》里,梁山好汉差不多都是被张叔夜消灭的。
所以今天小编就要说一说,关于历史上的张叔夜的故事。
1、张叔夜的才干
张叔夜生于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祖上一直在宋朝做官。因此,从出身来看,张叔夜的起点就比很多平民子弟要高——起点高,其实也意味着见过的世面和接触的教育,要比其他人好很多。小编业余时间搞金融投资,有时候深感金融世家的子弟,可能很小的时候掌握的金融理念,就要比普通家庭出来的人一辈子掌握的东西都多。所以出身好,不光是物质条件的差异,也包括其他差异。
虽然很多人对古代中国的取士制度的印象是科举。但是在宋朝,不通过科举,其实也能进入仕途,只不过出身没有科举出身的体面而已。张叔夜选择的是通过军事渠道来晋升自己。
北宋自从檀渊之盟以后,其实总体来看没什么太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局部战争始终没停:比如北宋和西夏的战争。
所以张叔夜进入军界以后,主要是和西夏人交战。张叔夜在前线也的确给西夏人一定的打击,为此还得到宋朝的嘉奖。之后张叔夜得到提拔。
张叔夜的成就,其实很大程度依靠天赋。虽然很多人说天道酬勤,但其实这不过是鸡汤宣传而已,因为人生在世的生命周期其实有限,所以想在最短时间完成最大的成就,就得依靠天赋。
比如有一次,宋廷派张叔夜出使契丹。张叔夜在契丹生活期间,搜集了大量关于契丹的地理、军事甚至政治方面的情报,并把这些都汇报给了宋徽宗——这其实就是典型需要天赋支持才能做到。
有说法认为,宋徽宗对燕云十六州乃至整个辽国地理的了解,其实都是基于张叔夜带回来的情报。
2、张叔夜之死
北宋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张叔夜在海州担任知州。这期间,宋江的起义军出现在海州境内,被张叔夜击败。宋江眼看自己斗不过张叔夜,只好率领残部向张叔夜投降——这其实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
转眼间到了宋钦宗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这一年金兵南征宋朝。张叔夜向宋钦宗上奏,认为只要有骑兵,就能拦截金兵的侵略。但是宋钦宗没有回复张叔夜。随着金兵出现在开封附近,宋钦宗这才慌乱中要求张叔夜勤王。此时六十多岁的张叔夜,带领宋军在开封城外和金兵交战多日,诛杀金兵将领多名,鼓舞了宋军士气。
其实金兵孤军深入,如果宋钦宗抗击态度坚决,或许靖康之变不会发生。但是之后宋钦宗和他的神棍父亲宋徽宗昏招不断,所以导致开封沦陷,北宋也在靖康二年灭亡。由于徽钦二帝向金兵投降,所以宋朝的满朝文武都被金兵控制起来。
对于庞大的中原,金兵其实很纠结:直接统治的话,金没那个实力,但捞一笔就走又不甘心。于是金廷册立北宋大臣张邦昌做“大楚”皇帝(史称伪楚),而后押解徽钦二帝、北宋宗师以及大臣、工匠等人到北方。
张叔夜当时在开封附近,也因为皇帝的旨意被解除武装,并被押解走。张叔夜在抵达北宋和金国的边界的时候,担心自己这辈子会客死在金国境内,于是选择自杀身亡。就这样,一代军事奇才张叔夜,人到晚年没能得到善终。
或许张叔夜临死前更多上不甘的心理:自己这辈子杀死西夏人无数,没能死在西夏人手里,也没能在战场上死在金兵手里,却因为皇帝的昏庸,而死的如此憋屈、窝囊。
所以有时候小编觉得,或许张宗昌去世的时候,更多感到的是死不瞑目吧!
3、身后事
金兵撤走之后,张宗昌不敢继续当“大楚”皇帝,于是宣布退位。之后在宋朝残余势力拥立之下,赵构登基称帝,这便是宋高宗。
宋高宗称帝不久得知了张叔夜的消息。虽然后世认为宋高宗软弱,但其实他也知道张叔夜这样的忠臣不多,所以张叔夜死后,宋高宗追赠他谥号。到了南宋绍兴八年(西元1138年),金和南宋达成停战协议。张叔夜的尸骸也被送还给宋朝。就这样,张叔夜得以魂归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