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画家郎世宁绘画作品亮相沈阳
创始人
2025-07-11 21:02:52
0

中新社沈阳8月7日电 (记者 韩宏)“丹青互鉴——清宫画家郎世宁开创的艺术世界”特展7日在沈阳博物馆开展。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展示交流部部长付博介绍,郎世宁出生于意大利,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入清宫,作为宫廷画师的他供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终长眠于中国。

8月7日,“丹青互鉴——清宫画家郎世宁开创的艺术世界”特展在沈阳博物馆开展。图为游客观展。中新社记者 禹瑞斋 摄

本次展览包括“万物和美 奕奕如生”“宫廷纪实 笔端清史”“中西合璧 开创新风”三个部分,展出了近50组件郎世宁及其学生、后继者的绘画作品。

在“万物和美 奕奕如生”单元,沈阳故宫院藏一级文物《竹荫西狑图》亮相,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图中翠竹交错曲上,竹枝间绿叶青青,瓜瓞相望;黄白相间的猎犬,体修肢健,目光炯炯。全图动物、植物明暗向背,阴阳凸凹,生动立体,为郎世宁代表作品之一。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的《竹荫西狑图》。(沈阳故宫博物院 供图)

《乾隆皇帝戎装大阅图》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该作品所绘内容为弘历29岁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时的戎装像,是郎世宁的盛年佳作。此图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特点。

据介绍,清朝中期,郎世宁、王致诚等画家为清宫带来更为写实的西洋画风。他们根据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以及宫廷礼仪、帝后生活,创作了大量纪实性宫廷绘画,以逼真的笔墨技法,再现清宫祭祀、狩猎习武等诸多场面。《乾隆皇帝戎装大阅图》等绘画作品成为研究历史史事的最好物证。

付博说,郎世宁所创造的中西合璧用笔,打破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散点透视”以及文人画追求“神似、写意”的风格,为绘画创作带来全新的理念。郎世宁在中国毕生的艺术实践,体现了古老的中国在坚守自己传统同时,也一直在包容、吸收和创新。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7日。(完)

相关内容

日本东京暴雨 火车站变“水...
近日,日本东京遭遇暴雨侵袭,其火车站瞬间变身为“水帘洞”。暴雨如注...
2025-07-11 12:38:33
原创 ...
马其顿是地处于古希腊边陲的一个地区。公元前6世纪左右,马其顿完成了...
2025-07-11 12:33:51
原创 ...
《——【·前言·】——》 唐初,李世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
2025-07-11 12:33:24
原创 ...
谈及长平之战,赵国屡战屡败,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国力不济还是朝堂之...
2025-07-11 12:33:18
探秘南越王赵佗墓穴,苦心钻...
岭南地区的考古证实,西汉时期的南越国虽然割据岭南,自成一脉,但也遵...
2025-07-11 12:33:17
原创 ...
在作为商朝鼎盛阶段的武丁时期以后,相继为王的是祖庚和祖甲兄弟两人。...
2025-07-11 12:33:10
原创 ...
勾践的王后雅鱼,在越国攻破吴国的时候选择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
2025-07-11 12:33:06
原创 ...
天龙八部的历史时期大概是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左右,此时北宋...
2025-07-11 12:32:55
原创 ...
秦国,是周国分封在西北边陲的一个小诸侯国;但当时的秦国非常弱小,在...
2025-07-11 12:32:53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时,除了占据法理的一纸来自长安,还是被李...
原创 将... 朱元璋在世期间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的名单,他这么做的原因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不会无故伤人命,也...
原创 “... 磨难能带给人什么,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曾经那个充满迷惘、混沌、血和战火的年代,有很多杰出人物...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他用一生的精力打造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蒙古帝国。然而,这个帝国在他...
原创 小...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皇帝和统治者,其中一些人或多或少拥有一些傀儡皇帝的身份,甚至有些人还能通过禅让...
原创 慈... 晚清末期,尤其是在最后几位皇帝执政的时候,实际的统治权并未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相反,慈禧这位令人又爱...
原创 金... 金国最厉害的时期,不但挡住了南宋的北伐,还出兵震慑西夏、高丽,迫使两国臣服。此时的金国,那是如假包换...
原创 同... 埃及的文明是中断的,中国的文明是连续的。文明的连续性使得很多古代的东西在现在可以找得到痕迹。而埃及的...
原创 蒋... 1932年3月6日,经过国民党内部多年派系斗争的蒋介石重新回到政治舞台最中央,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在牛河梁遗址感受红山文化魅力 被评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备受考古学界和公众关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