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侵略者全面向我国发起侵略。当时的国内早已被封建王朝掏空,好不容易推翻封建王朝进入民国,正在休养生息,所以军事实力羸弱。
但是面对日寇袭击,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大无畏的气节,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土地。
影视剧《亮剑》便是根据这段历史拍摄的,其中主角李云龙有一法宝,那就是二营长都意大利炮。这究竟是什么炮,居然被李云龙视为压箱底的神器,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其实指的是法国M1897型75mm火炮。在m1897问世之前,所有的火炮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后坐力实在太过强大了。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各国都推出了自己的方法。
譬如,我国著名的英雄降临,戚继光在当时抗倭的战斗中,为了避免火炮的后坐力影响其攻击时间,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
那就是直接找来钉子,将火炮的炮声狠狠地钉在地上。这样在打出炮弹之后,炮身就不会因为后坐力的原因而向后倒退了。
虽说这样可以短暂地提升火炮的发射时间,但其后坐力是无法通过这样消除的。时间一长,火炮本身便会受到极大的损伤,保养火炮可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戚继光的办法有些治标不治本。
可是如果火炮的后坐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其精准打击目标以及火力覆盖的速度确实会很受影响,一时间,这竟然成了世界上的一大难题。
优先对火炮进行改良的是法国的施奈德公司,他们在传统火炮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复进机。
何为复进机,就是在炮声下方装有一个接纳空气的管道,此管道又与下方的液压油相连接,当发射炮弹之时,巨大的后坐力使得管道就像是针管一样被吸入了大量的空气,导致下方液压油压缩,而当炮弹发射出去以后,液压油开始回弹,空气被排出,火炮也就回到了原先的位置,通过这种动力装置,火炮后坐力巨大的问题便被完美的解决了。
正因为如此,M1897成为了战场上的香饽饽,西方国家知道法国有这样一件宝贝后,都开始模仿了起来,再后来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M1897也受到了大量使用。
到了二战时期,诸如M1897这样的火炮已经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军事器械的发展永远是飞速的。
一战结束后,西方各国普遍觉得m1897虽然杨火力覆盖面积大,装弹速度快,但是其弊端依旧很明显,那就是太过笨重。这种重型炮车,每次都要人力拖着走,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M1897自己动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早些年西方国家就曾经研制出了坦克。
如果把火炮的炮身和坦克的机体相互连接,火炮不就可以自己动起来吗?有了这种思路,德国首先开始了研究。
不断探索下,野牛1型自行火炮问世,二战初期。德军靠着这样有着坦克履带的火炮吓退了无数敌人。
尤其是在法兰西战役中,当此等神器一出,敌军都吓破了胆,野牛1型的口径足足150mm,比M1897高了整整一倍,再加上惊人的移速,又怎么能不让人胆寒。
有了德国为先例,各国也争相恐后地的开始研制自行火炮,解决了行动缓慢的问题后,那火炮的口径自然是越大越好,甚至于在二战末期还出现了口径足足203mm的巨型火炮。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式的M1897也被淘汰,而它们则被漂洋过海,运往东方如火如荼的战场上。
虽说当年,老式的M1897被大量制造,但是西方战场人口基数本就不大,所需要的火炮也并不多,虽说大部分被卖到了我国,但对于当时的战场显然是不够用的。
没有办法,我国也只能加紧制造,但是封建时期所产生的弊端实在是对我国工业制造业影响巨大。
再加上打仗导致我国资金萎缩,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发制造,因此M1897成为了当时战场上的稀缺物件。而明明是法国产的,怎么成了意大利炮呢?
原来当时的意大利人思想新奇,在西方国家都在研究火炮时,他们打算坐享其成,于是斥巨资向法国买了一大批火炮。买回来之后,还在上面刻上意大利文,乍一看还真以为是意大利自己产的。
而当时我国军队哪知道这些,看着上面刻着意大利文,便一传再传,M1897也改名成了“意大利炮”。
但不得不说,意大利炮对于我国战场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著的,相比于西方战场的平原战斗,我国人口密集,攻城也是极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再加上日寇酷爱建造炮楼,如此一来,在西方已经用不上的老古董,居然在中华大地上成了抢手的稀罕宝贝。也难怪李云龙有了意大利炮后可以得瑟那么久。
虽说意大利炮威力巨大,但同样的,经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以发现,当时我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实在是太过弱小了。
而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是花大价钱从西方淘来的老古董。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没有错,我们的先驱用他们的生命阻止了最坏的结果发生,但是二战期间,我国也损失惨重。
时至今日,国家实力强大,甚至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制造大国。
但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切不可以享受时代红利,在安稳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放弃进步。而是要与时俱进,积极努力,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