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亚洲犀角便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吸引着世人目光。然而,关于亚洲犀角的价值来源以及收藏者,一直是一个谜团。今天,我们将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带您领略亚洲犀角的珍贵之处。
亚洲犀角,顾名思义,主要产自亚洲和非洲地区。早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将犀角引入中国,从此在中国市场上逐渐流行起来。由于犀牛角存世量稀少,其药用价值极高,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据最新统计,每克犀牛角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0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同等重量黄金价值的100倍!
这种惊人的价格背后,是犀牛角无与伦比的品质和价值。
犀角这种产自国外的珍奇物品,最初在商代使用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它的药用价值。由实用品转为工艺品,则是在宋代出现了有造型的犀角雕之后,文人雅士开始在犀角酒杯、盏、觚上雕刻,以显示文笔和画工,但受到材料稀缺的限制,当时的犀角雕也是非常稀少。
明清两代,是中国犀角艺术的高峰期。当时的犀角雕刻作品,主要以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及广州等地的犀角雕刻场为主。这些精美的犀角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也反映了人们对犀角的热爱和尊重。如今,这些犀角艺术品已成为珍贵的文物,成为了后人研究明清时代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收13616171821
随着犀角热的出现,市场上的犀角雕也多了起来。但市场上的犀角雕90%都是赝品,有的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可言的合成犀角,有的是黄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
那么如何识别真假犀牛角呢?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有的造假者将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剖开,一层层烫压,再煮熟后制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于看起来也有成片成片的竹丝纹,而且价钱不贵,令很多收藏者上了当。至于市
场上存在的合成犀角做成的赝品,成分为树脂胶、石蜡等化学物质,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的虽然是犀牛角,但不是明清雕刻,而是现代仿品,价值就相去甚远。那么如何判断犀角杯的新旧呢?就要看雕工,看作品属于哪个时代的风格。可以多研究一下博物馆里的藏品,像明代犀角杯风格大气、庄严高贵,而清代犀角雕刻雕工繁杂,刻意显示刻工技巧,这是两个朝代的犀角雕刻在风格上的区别。此外,像明代时朱元璋实施海禁,多数犀角都是从非洲、爪哇、印度走私来的,材料稀少珍贵,所以雕刻家采用磨工浅浮雕;而清代海运进一步发展,进口材料增多,更有官员直接从国外购买,雕刻家得以在犀角上用高浮雕、镂雕刻意展现刻工。
不过,清朝传世的犀角杯中也有很多刻意模仿明代风格的仿古杯,尤其以乾隆时期最为突出。因乾隆好古,当时宫廷造办处制作了大量的仿古杯。而且清代很多犀角杯是染色的,犀角本身的天然蜂蜜色,经过工匠染色变成古铜色,就会有古色古香的感觉。但乾隆时期的犀角杯并不是最好的,犀角雕精品多出在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前期,大都采用浅浮雕的精湛技艺,只在犀角上雕1毫米的深度,却能展现七八个层次,比深浮雕、镂雕难度更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亚洲犀角之所以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因为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