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提议中国向苏联输送100万劳工,主席:同意
创始人
2025-07-11 15:33:45
0

1954年9月,在诸多领导人的注视下,一架专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从飞机上走下来的第一个人,便是时任苏共第一书记的

赫鲁晓夫

!这是苏联成立以来首次最高领导人访华!

10月初,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准备了一场盛大的酒宴。这期间,中苏就援助中国一事谈的不亦乐乎,双方都很满意。可酒过三巡之后,赫鲁晓夫的一句话,却让毛主席提高了警惕,只听他说:

“我们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不是离你们中国的东北很近?”

“难道苏联对我国领土产生了想法?”抱着这样的疑问,毛主席开口道:“你说的是

海参崴

吧?”

赫鲁晓夫似乎很开心地回应道:“是的,就是这个地方。我前些天刚刚去过那里,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里的景色很美,欣赏它的人却太少了!”

说到这里,赫鲁晓夫突然直视毛主席,郑重地提出了一个建议:“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而中国人口却已经高达6亿!所以

我希望两国能够相互补充,中国派出100万劳工去到这里,共同开发,共同进步!

听完赫鲁晓夫的想法,毛主席沉默了片刻,然后他斩钉截铁回绝了这个提议。但令赫鲁晓夫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在一次中苏会议上,

毛主席

突然重新提起此事,并表示完全同意,希望能尽快派遣劳工开发海参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国土之殇

早在唐朝开始,海参崴便一直是我国东北的一片领土。清朝早期,康熙帝还曾与沙俄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

,明确中俄边境问题,海参崴隶属大清国土。可到了近代以后,一切都变了。

1856年,广东水师拦截了一艘名为亚罗号的中国船只,将船上的海盗与可疑水手全部收押。英国藉此指鹿为马,指责我国侮辱船上的英国国旗,将中国内政问题上升为国际矛盾,在广州燃起战火!同年,因为一名法国国籍恶徒在广西被杀,法国不论是非,联合英国强行出兵,

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式打响。

1860年,随着清政府战败,英法联军夺取大量利益。此时,紧挨我国的沙皇俄国也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

《中俄北京条约》

,我国从此失去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就包括海参崴地区。

其实早在这之前,海参崴便被沙俄逐渐控制。当时这里主要是清政府用来

流放犯人

的地方,并无过多领土意识,对此地也没有严格的管控。因此在沙俄眼里,海参崴成为了一块无主之地。他们看中了这里天然的地理优势,开始对其进行缓慢渗透,希望利用海参崴建立在远东地区的港湾基地。

直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海参崴彻底落入沙俄手中,从此改名为

符拉迪沃斯托克

可即便被沙俄强取豪夺,海参崴依旧有着我国不可磨灭的痕迹。直到1936年,这片土地依旧生活着30万左右的中国人。而为了消除这些痕迹,达到永久占据海参崴的目的。

1937年

,趁着我国专心于抗日战争的时机,斯大林下令强制性驱逐此地的中国人,为此不惜举起屠刀!

自此,这片本属于中国的领土,几乎看不到一个中国人,似乎再也没有和我国相关联的东西,这也成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大耻辱。但上世纪五十年代,这种情况出现了扭转!

谈判桌上的交锋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中国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在与美国的争霸中,此时的苏联处于守势。另外在斯大林离世后,

赫鲁晓夫

刚刚掌权,反对声音依旧存在。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苏共主席赫鲁晓夫决定牢牢拉住中国这个盟友,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一干代表团访问中国。

在这之前,他还特意到了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考虑了一下。虽然那里的风景很美,但游览完毕的赫鲁晓夫却心事重重,海参崴的人口太少,开发也太少了!

苏联一直想要大力开发海参崴,将其打造成

苏联的旧金山

。但此地距离莫斯科遥远,而且环境恶劣,再加上当地人口以没什么劳动力的老人儿童为主,想发展起来难上加难。

苏联人自己都不愿意到那里去,又该怎么发展呢?虽然当时有一部分日本人外出务工,能够接受当地的条件,可他们提出的要求太高了,还不愿吃苦,很难管理。在思考了一圈后,苏联把目光放在了数量庞大,并且能吃苦的中国工人身上。

于是在访华期间,赫鲁晓夫借着酒意,特意向毛主席提起了海参崴,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请求:

“中国派百万民工到此地搞开发!这样既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也可以缓解苏联劳动力短缺问题,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在提出这个请求后,赫鲁晓夫本以为我们会十分开心地答应下来。可毛主席在思虑了一会后,却暂时拒绝了这个看似对中国有利的提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为人民的利益考虑。

毛主席担心民工们到达海参崴后会遭受严重的剥削。尤其是想到10多年前,斯大林对当地华人的屠杀和流放,毛主席更是不愿劳工们踏上那块染着同胞鲜血的土地,继续接受他人的压迫!

其次,保持谨慎态度。

我国对于大事件的态度一向都是很严谨的,必须要经过会议的层层讨论才会做出决定。苏联则不同,他们有时候决定一件事,很可能是领导人一时的心血来潮。

所以在一些事情上,苏联往往表现得很消极,甚至临时反悔都有可能。我们就曾吃过这样的亏。比如在抗美援朝初期,

斯大林

曾答应给予空军援助,就在我军入朝之前,斯大林却突然改变主意,致使我军在朝鲜战场上损失严重。

所以这一次,毛主席不知道赫鲁晓夫这个决定有没有可信度,反复思量之后,他暂时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告诉

赫鲁晓夫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中国的劳动力也很廉价。如果您这样做了,会让外人觉得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什么区别。”

而反观苏联方面。米高扬知道,以赫鲁晓夫的性格,此事碰壁之后,还会在后面的会议中重提,于是在赫鲁晓夫询问他意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唱了反调:“这事万万使不得!”听到这样的回答,赫鲁晓夫也是满脸惊讶,但米高扬后来的解释,却让他清醒了过来。

米高扬

说道:“中国人一直认为包括库页岛、海参崴在内的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就是中国的。中国人到了西伯利亚,就不是要建设苏联了,而是要把西伯利亚中国化。一旦这一提议施行,届时西伯利亚的人口结构将会大大改变,甚至出现半中国化局面,到时候,整个西伯利亚都会变成中国的!”

尤金也趁机引用中国“

请神容易送神难

”的俗语来劝谏赫鲁晓夫。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直瞪着米高扬目不转睛。米高扬只能继续说道:“既然中方不同意,那就顺水推舟,下次会谈时,直接同意中方的观点就行。”然而令苏联人没想到的是,我国后来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原来在毛主席回去后,又对此事进行了细致的商讨。权衡多方利弊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借此事来保障劳工的权益,同时还能积累相关的经验,对我国后期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于是10月11日双方进行新一轮的会谈时,赫鲁晓夫故意避开这个话题,但毛主席却直截了当的向赫鲁晓夫表了态:

“关于派遣100万中国劳工到海参崴的事情,我党组织机关经过多方协调,完全同意你们的提议。”

面对我国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赫鲁晓夫也是难以反应。他想要收回当时做的决定,但又考虑到这个提议本就是自己提出的,如果随意变换态度,很可能会让他的威信大打折扣!

见自己的承诺无法收回,无奈之下,赫鲁晓夫便采用了打折扣的策略,回复道:“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况且海参崴地区物资匮乏,可能无法一次性容纳100万人的庞大队伍。因此,暂时只能接受

20万劳工

。”

1954年10月12日,中苏双方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

同时中方还提出,依照这份协议,苏联方面必须给中国工人提供和苏联工人同等的工资待遇福利,允许中国工人向苏联方面学习相关的经验。在得到苏联方面的应允之后,我方人员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招募工作。

当然,毛主席提出这样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里面的。

1891年

,沙俄为了扩充国土,决定修筑一条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大铁路,这条铁路全长9332公里,整条线路上,堆满了中国人民的血泪和尸骨。当时沙俄从我国河南等地招募了数十万的工人,并承诺工作条件优越,薪资待遇优厚。可当中国工人到达那里时,却发现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简单。

整条铁路修筑期间,中国工人的待遇的确是各国里面最差的。不仅薪资只有承诺的一半,每天还要拿出一部分来缴纳伙食费。而

沙俄

提供的食物,只是一些没有任何营养的玉米和黑面包。

除此之外,中国劳工们还要顶着零下50摄氏度的苦寒天气,穿着单薄的衣服干活。工人们或因不堪压迫、试图逃跑被杀,或被拖欠工资,而当时的清政府却根本无力拯救他们。

为了防止

重蹈覆辙

,毛主席才会提出这样的条件和要求,只为了能通过协议,来充分保障中国工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尽管苏联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但他们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却让人啼笑皆非。

就在协议刚刚签署没多久,苏联方面又表示,希望中国能适当推迟入苏的时间,因为海参崴目前无法容纳那么多人。于是中国方面表示,可以先派

1000多人

过去学习积累经验,等1956年再派出第二批。

可就是这样的让步,还是没能改变苏联方面的消极态度,反而让苏联方面更加得寸进尺,多次向我国政府表示:“不愿意让中国再派人入苏!”无奈之下,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商讨之后,最终决定主动放弃和终止该项合作计划。

古今之事,都付笑谈中

在中国宣布停止和终止合作之后,我国派人将已经入苏的

2000多人

接回国内。至此,这项看似对中国有利的项目,在苏联当局的强烈干涉之下宣告流产。

其实反观这件事,从

赫鲁晓夫

的角度来看,或许是真的希望能帮助中国人民解决当下的困难,以此让中苏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但奈何迫于形势,只能草草收场。若真能继续进行下去,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这也恰恰反映出了问题:要想保障本国人民在国外的权益,根本的一点还是要自己国家强大!

就像网上流传的那句话:

“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但要相信,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而当今世界上,类似的撤侨经历还有很多,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祖国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了!

相关内容

日本东京暴雨 火车站变“水...
近日,日本东京遭遇暴雨侵袭,其火车站瞬间变身为“水帘洞”。暴雨如注...
2025-07-11 12:38:33
原创 ...
马其顿是地处于古希腊边陲的一个地区。公元前6世纪左右,马其顿完成了...
2025-07-11 12:33:51
原创 ...
《——【·前言·】——》 唐初,李世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
2025-07-11 12:33:24
原创 ...
谈及长平之战,赵国屡战屡败,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国力不济还是朝堂之...
2025-07-11 12:33:18
探秘南越王赵佗墓穴,苦心钻...
岭南地区的考古证实,西汉时期的南越国虽然割据岭南,自成一脉,但也遵...
2025-07-11 12:33:17
原创 ...
在作为商朝鼎盛阶段的武丁时期以后,相继为王的是祖庚和祖甲兄弟两人。...
2025-07-11 12:33:10
原创 ...
勾践的王后雅鱼,在越国攻破吴国的时候选择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
2025-07-11 12:33:06
原创 ...
天龙八部的历史时期大概是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左右,此时北宋...
2025-07-11 12:32:55
原创 ...
秦国,是周国分封在西北边陲的一个小诸侯国;但当时的秦国非常弱小,在...
2025-07-11 12:32:53

热门资讯

2025“初好刺梨”六盘水马拉... 近日,2025“初好刺梨”六盘水马拉松奖牌出炉。本届赛事奖牌以六盘水特有的“工业脉搏”与“自然清凉”...
原创 战... 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 战国前期,其实仍然是延续了...
原创 岳... 文/庄生晓梦 作为金庸笔下的第一伪君子,岳不群得以成名的关键就在于他处心积虑地得到辟邪剑谱一事。在这...
原创 不... 不做大哥好多年,中国曾四次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下一次还有多久?大家好啊,我是馆长! 当今世界的大哥无疑...
原创 二... 1937年,日本侵略者全面向我国发起侵略。当时的国内早已被封建王朝掏空,好不容易推翻封建王朝进入民国...
犀角行情如何,哪里收犀牛角 自古以来,亚洲犀角便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吸引着世人目光。然而,关于亚洲犀角的价值来源以及收藏者,一直...
向海而兴 海丝印记连接古今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泉州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1982年国务院公布...
原创 1... 1927年7月25日出炉的《田中奏折》,不仅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定型与完成,此后,日本军国主...
原创 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多数人脑中的印象无非是残忍多疑、滥杀功臣。还有那句天下闻名的花鼓词“说凤阳,道凤...
历史上的今天 | 文学批评家金... 1661年8月7日 ,金圣叹逝世。金圣叹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的性格狂放不羁,以读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