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所以能够让自己的势力不断的扩大,都离不开手下谋士的出谋划策,不管是《三国志》,或者是《三国演义》也罢,我们都能看到这些谋士的身影。今天小佛就说说其中的三个人。
(一)郭嘉——曹操军中第一谋士,经常出奇策良谋。
《三国演义》这样写郭嘉: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他在曹操军营时,曹军捷报频传,成功统一了北方。
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曹操担心自己不能与袁绍抗衡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公有十胜,绍有十败”。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郭嘉是要曹操软禁刘备,曹操并未接纳,以至于后来三权鼎立。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郭嘉出计谋,大破刘备,俘虏刘备妻子,擒了关羽。如此种种,皆可见郭嘉并非凡人。
他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孙权刘备,则是力不从心,以至于赤壁一战,差点丢了性命,曹操仰天长叹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二)许攸——官渡献计,大败曹操
许攸和郭嘉一样,原来也是袁绍部下,家人犯法被抓之后,他不得已投降曹操,并且主动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袁绍从此一蹶不振,曹操干掉了比自己强大很多的袁绍。
建安九年,曹操破邺城,占冀州,许攸也是参与其中并立有大功。然,这人自恃功高,不把曹操当老板看。“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后又再次口出狂言,曹操忍无可忍,将他赐死。
(三)荀彧——曹操眼中的张良
这个荀彧也是原本袁绍的手下(袁绍手下真的是良材济济,居然都被曹操打败,真的是自己的错了),后来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心腹之人,曹操称他为"吾之子房",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达十多年,后来因为不赞成曹操称为魏公,然后被曹操调离中枢,荀彧后来郁郁而终。不过有种说法是曹操暗示他自尽: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