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对汉朝将领表现出极大的欣赏。一旦抓住他们,不但不会杀害,反而会送出房产、车辆、货币,甚至还赠送妻子和官职。唯一要求就是留在匈奴担任官员。这样优厚的待遇对俘虏来说着实让人震惊,不禁让人思考,难道匈奴是个文明超常的民族?或者,他们是特别崇拜汉文化,渴望学习?
其实情况并不是那样。中行说早已为匈奴奠定了国家基础,表明匈奴人尊崇汉文化的确有一定根据。但这发生在汉文帝时代以前,当时冒顿单于领导着40万雄兵,曾围攻汉高帝刘邦于白登山。不过,冒顿单于并未伤害刘邦,两家甚至成为亲戚,刘邦把汉朝公主嫁给了匈奴,开启了中原王朝的和亲政策。
这种政策或许有些窝囊,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时期,小诸侯国也没有采取过这样耻辱性的和亲政策。汉朝建立了这一国策,对统治者或其他人来说,用一两个女人换取两国和平显得极为划算。
匈奴人在文化方面或许有些自卑,更渴望通过和亲获取更多文明因素。但到了汉文帝时期,中行说这位宦官坚决不愿被陪嫁到匈奴。他甚至威胁表示,若被强行送去,将让匈奴与汉朝世世代代结下不解之仇。结果他果真如言,立刻投降匈奴,并开始帮助匈奴重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像中行说这样的人并非少数,他们愤恨汉朝的背弃,因此开始积极报复。从那时起,匈奴人开始建立自己的民族尊严,甚至开始认为自己的民族才是最杰出的。这是人类普遍现象,对自我认同的坚定往往超过对他人认同的速度。
匈奴极力想展现更好的形象。并非只有匈奴抓到汉朝将领时才给予优厚待遇。历史上著名的匈奴王子金日磾,随父投降汉朝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迅速成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地位与霍光齐名。匈奴人招降给予不错待遇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汉朝向匈奴抓住汉族将领时也曾提供不错待遇。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向未归降的匈奴人传达一个信息:汉朝对归降者待遇优厚,有官可做。当时,匈奴人已经树立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他们希望汉朝人也能相信这一点。因此,他们极力笼络汉朝将领,试图让他们认同匈奴文化和环境。
这其实是一场人才争夺战。策反对手,是证明对方集团差劲的最好手段。匈奴如果能吸引大量汉朝人才归降,这不就是证明匈奴超越汉朝了吗?匈奴人想要传递这样的信息。
总结来说,历史是人生的镜子,一些历史人物通过实践告诉我们如何过好一生。在匈奴和汉朝的争斗中,虽然一些人被匈奴优厚待遇吸引,成为匈奴的王爷,但也有张骞、常惠、苏武等人坚守信仰,最终成为汉朝的民族英雄。这些人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