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茅以升,学桥刻苦认真与造桥硕果累累,写桥文章也是丰富多彩
创始人
2025-07-10 22:03:44
0

众所周知,茅以升先生是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他的一生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桥、造桥、写桥是他人生的全貌。茅以升学桥时刻苦认真;所造的桥硕果累累;写桥的文章也是丰富多彩。

下面就与大家共同分享茅以升先生,学桥、造桥、写桥的故事。

一.学桥创造了“五早”记录

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其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当时镇江市的名士,所以非常重视茅以升的教育。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他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茅以升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0岁时所经历的一次不幸事件,让茅以升确立了人生今后的奋斗目标。

那年的端午节,家乡举行了龙舟比赛,看比赛的许多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茅以升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由于桥上人太多把桥压塌了,造成砸死、淹死了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也让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之后,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茅以升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每当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他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就这样,茅以升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要造好桥,首先要学习关于桥的相关知识。1911年,茅以升考取当时国内著名工科大学―唐山路矿学堂,选择了桥梁专业,从此开始了学桥的生涯。

虽然茅以升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好,在校四年,他年年考第一。孙中山先生到校视察的讲话,让他进一步树立了“为祖国建设现代化桥梁,让铁路、公路畅通无阻地跨过大江大河”的愿望。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916年茅以升从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同样是因为他成绩特别优秀,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这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茅以升又进一步获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8月下旬,从美国留学归国的茅以升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任教。开始教授结构力学、桥梁设计、桥梁基础、土力学等课,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后来历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北洋大学校长。

一心想学好造桥本领的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卓越的才智创造了“五早”记录:大学毕业早(18岁)、留学早(21岁)、得博士学位早(24岁)、当大学教授早(25岁)、当大学校长早(29岁)。为他今后造好桥及传授造桥经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二.造桥硕果累累

有了雄厚的理论基础,茅以升造起桥来可谓游刃有余,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的成名之作。特别是这座桥经历了建桥、炸桥、复桥的复杂过程,让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们,充分显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茅以升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率领“钱塘江大桥”建设者们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破了民间“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可是当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之后,日本人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很快便打到了钱塘江边。为了阻止日本人从钱塘江大桥进军杭州,国民政府下令炸桥,这对于茅以升来说,也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

但是,为了保护更多民众的安全,茅以升不得已参与了炸桥计划,也正是在茅以升的指挥之下,将炸药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砰”的一声,钱塘江大桥只剩下桥墩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又拨出了巨资修复钱塘江大桥,然而属于这座大桥的苦难远没有结束,

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内战爆发,钱塘江大桥再一次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当国民政府败走台湾的时候,他们试图炸毁钱塘江大桥,不过当时的工兵并不懂得如何放置炸药,而当时的茅以升根本没有配合,所以当炮火响起的时候,钱塘江大桥只是受到了轻微的损伤。

新中国成立之后,彻底修复钱塘江大桥的重任,再一次落到了茅以升的身上,经过三年多的修复之后,钱塘江大桥终于呈现出了它往日的容颜,并在1954年的时候重新通车恢复使用。这座经历炮火洗礼的大桥,不仅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变幻,而且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除了修建钱塘江大桥之外,茅以升还曾经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并为周恩来总理指定为设计方案最终审定签字负责人。由此可见,茅以升先生造桥真是硕果累累啊。

三.写桥文章丰富多彩

茅以升一生除了学桥、造桥而外,还会“写桥”,他将自己的授课与多年的造桥经验写成文章,以彰显自己的工程爱国思想,并且可以传授给后人,让祖国的建桥事业更加美好与强大。

茅以升先生曾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堪称丰富多彩。

总之,桥梁专家茅以升,学桥时刻苦认真;所造的桥硕果累累;写桥的文章更是丰富多彩。他的刻苦学习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真诚卓越的写作风格,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应该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不断求实创新,汲取先进科学知识,奉献所有聪明才智,将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占据,直到1971年10月25日才恢复。在联合国大...
原创 北... 在漫长的征战中,拓跋珪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成功降服了匈奴刘库仁和刘卫辰的部众,使得拓跋部成为塞上的...
原创 绝... 2017年,随着《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的出版,一套揭示日本在华罪行的原始资料浮出水面。此书的发布...
原创 毛... 2012年3月14日,在北京海淀一处寓所内,86岁的程汝明安静地走完了一生。 老人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
躬耕教坛 使命如磐——记安徽省... 2024年7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前夕,安徽省凤台县最美拥军人物工作室牌匾被中国人民革...
原创 李... 在古代,有一种说法:“狡兔三窟尽,忠犬烹于灶”,这象征着功臣的悲剧命运,暗示着那些功绩显赫的将领往往...
原创 江... 说起朱元璋,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明明只是一介布衣,却偏偏做了明朝开国皇帝。从一个饭都吃不饱的放牛...
原创 直... 自从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对外的殖民扩张就一直在继续,列强不断的欺压、掠夺殖民地的自然资源。而这些...
原创 高... 中国铁路建设的历程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化的生动写照。从1876年英国人建成的吴淞铁路到詹天佑设计的“之”...
安史之乱最后一战,大唐十五万大...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动荡的时期,而昭觉寺之战,则是这场乱局中的最终一战。这场战役,见证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