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官员犯罪,为什么大都被发配到山西当“乐户”,什么是乐户呢
创始人
2025-07-10 21:03:44
0

中国古代的时候,那些奏乐卖唱的人身份地位并不像今天那样“高大上”,反而还有一些的“卑微”,属于最低贱的职业之一了,他们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伶人。

士农工商中,伶人是不在其列的,因此,伶人乐工算是那个时代最悲剧的产物了。其中,以山西的“乐工伶人”最为广泛了。

那是因为明朝的时候,很多犯了事的官员都会被定为“乐户”,他们还有专门的“乐籍”,和明朝时期的“军籍”有类似之处。

而且,明朝廷还会把降级为“乐户”的官员强制前往山西地区,因此,“三晋大地”上的“乐户”其实是很多的,“地上文物看山西”,其实,“明朝乐户也得看山西”。1

去过山西的朋友大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几乎随处可见的戏台,就算是现在人烟稀少的小村庄里,也大都有年代久远的戏台。

可以想象,山西以前的“戏剧”文化是多么的丰富呀。“地上文物看山西”,如果这些戏台也算作“地上文物”的话,那么这句话真的是太真实了,足够一些历史爱好者亲身感受其中蕴含的无限魅力。

而清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经过明朝数百年的“操作”,山西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戏曲文化”,滋养着一方水土。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现存的戏台大概有3000个,其中不乏珍品中的珍品,例如还有距今1000多年的金朝统治时期遗留的戏台!山西的“地上文物”真不是吹得。

2

话说回来,为什么山西的“戏剧文化”那么昌盛呢?就是简单的因为明朝把大多数流放的官员放在山西吗?其实,也不尽然。

首先要知道,山西的戏剧文化发展还是比较早的,山西“乐户”的出现也并非在明朝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例如,据历史学家所述,至少在北魏期间,“三晋大地”上就存在了所谓的“乐户”,即专门从事演奏和卖唱的乐工。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乐户”甚至还有过一段所谓的“高光时刻”。当时后唐时期的一个君主李存勖,他就十分的喜欢“听戏”,有时候还会禁不住的哼唱起来。

有一次李存勖看戏的时候,到看得正起劲时,李存勖禁不住地唱了一句“李天下”。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令在场所有的人都吓出了冷汗。

只见一位“乐师”打了李存勖一耳光,然后说:这天下全是你的,还叫谁天下呢?李存勖顿时喜笑颜开,继续重用“伶人”。而且,李存勖可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哦。

3

李存勖喜欢“伶人”到了什么地步了呢?要知道,古代皇帝最信任的就是“公公”了,但是李存勖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乐工”。

如果有人想要办事“方便”的话,第一个要“打赏”的人必然是李存勖宠幸的“乐师”了,否则什么事情都办不了的。

李存勖宠幸“伶人”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还赐予“伶人”正式的官职,后人称之为“伶官”,这破天荒的一幕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而宋朝时期的文学大家欧阳修就著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伶官传序》,其中深刻地揭示了“伶人”如何得宠依旧败坏后唐的天下的。

李存勖作为一个山西人,他喜欢听戏看戏,那么他手底下的将士也“爱屋及乌”了,即便是李存勖在“兴教门”中身死,他的部下听戏看戏的习惯已经形成了,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了。

要注意,李存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山西老表。

4

古代关于“乐户”的规定还是十分严格的,有“世代罔替”的传统。这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祖辈是“乐籍”,那么“乐籍”将会伴随自己的整个后代子孙,永生永世的从事“乐工”这个比较不体面的工作。

那个时候,士农工商当中,“乐工”算是最低贱的了,而且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任何一个环节。

而农民虽然很穷,但是他们的子孙却有靠科举入仕途的机会,这已经算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了。

到了清朝时期,清朝法律更是明文规定了“贱民”的条目,而倡优位列其中,“倡优”就是“伶人”之类的人物了。

其实,也是因为中国古代不够重视“礼乐”,把从事乐器演奏和卖唱的人看错“下人”,这才导致文人士大夫很多人都不懂的基本的乐理。

中国古代的音乐很多都没有流传下来,实在是可惜至极。

5

当然,我们现在是站在“平等”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左右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值得肯定的是,山西的戏剧文化因为各种机缘巧合的原因而持续发展壮大了,山西的“乐籍”也是当时全国最多的。

到了明朝时期,山西的“乐籍”出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这就是因为明朝廷通常会把犯了事的官员流放到这里当“乐工”。

到这里,很多人都纳闷了,为什么明廷这么喜欢把降职的人降为“乐籍”呢?而且还单单把这些“乐工”集中在了“三晋大地”?

这一引人注目的行为,是从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的。当时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为了对抗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干脆豁出去了,发起了所谓的“靖难之役”。

最后,朱棣险中取胜,成为了明朝的第二“祖”。

6

朱棣称帝后,他把很多仍然效忠于建文帝的大臣降级为“乐籍”,并把他们大都迁到了山西境内,以此展现朱棣对他们这些文臣的“羞辱”。

而且,朱棣为了防止这些“忠心的”大臣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永为乐籍,终身不得从良!

而那些被贬到山西做“乐工”的各级官员们就只好认命了,他们开始认真从事乐工的职务,不然连唯一谋生的手段就没有了,这样,山西的“戏剧文化”才开始走上了冲刺发展的黄金阶段。

此外,山西的“戏剧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因素,那就是明朝那些酒囊饭袋的“藩王”们吃喝享乐的需要,这些“藩王”和清朝时期的“八旗子弟”差不多,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

女人有了,财富有了,唯一缺少的就是精神文化的满足了。而“戏剧文化”就摆在眼前,这成为很多“藩王”们追求“精神文化”的一种便捷的方式。7

此外,山西的普通老百姓对于戏剧也是十分热爱,也就是说,山西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戏剧完全能够在山西吃得开,而且吃得很开的那种。

但是,很多老百姓喜欢听是不假,他们打心眼里还是瞧不起这些“乐户”的,有些老百姓甚至把表演戏剧的“乐户”称之为“龟家”,高兴了就会打赏你,不高兴了就一毛不拔,只是“捧个人场”。

因此,山西的“戏剧文化”发展的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的,如果有脱离“乐籍”的机会,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改变自己的身份,哪怕做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他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了。

不过,“乐工”真的有很大的功劳,他们保存了很多中国的“戏剧文化”。而现在的“乐户”应该就是那些大明星了,他们也完成了身份的华丽转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大清朝的历史时常与慈禧这个强势的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她主导着同治皇帝的统治,权力几乎掌握在她的手中,...
原创 成... 我们看《亮剑》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楚云飞,曾经提到过成吉思汗大迂回灭亡南宋的战略。很多人认为是天才之举...
原创 四... 导语: 四行仓库保卫战历时一周,是国民党守护上海的一道防线,战场向南苏州河对岸就是英美租界区。193...
原创 为... 春秋战国时期到今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但是那个时代之中所产生的思想依然是深度的影响到今天中...
原创 古... 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皇帝一声令下,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士兵开赴前线,保家卫国。 ...
原创 虽... 纣王,商朝的一位传奇君主,其一生因为纷繁的爱情故事而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历代英雄在美人关前难以...
原创 唐... 在大唐的历史上,少不了那些兄弟纷争和残杀的故事。就在其刚建国不久的时候,就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原创 同... 石 巍 第1561期 宣州和宁国府都是宣城历史上行政建制的名称,治所都在现在的宣城市区。宣州作为州...
原创 1... 1980年3月邓公终于放下总参谋长一职,将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那么到底由谁接替邓公...
原创 为... 说实话,无论从皇帝的个人素质而言,还是治国理政的能力而言,清朝皇帝总体高于明朝皇帝不少。当然,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