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朱德元帅去世,全国人民悲痛万分。葬礼结束后,朱德将军的子女回到家中,泪水不禁涌上眼眶,开始整理他的遗物。
然而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本古旧的日记。谨慎地翻开这本充满历史痕迹的日记本,里面除了记录了革命岁月的回忆和对工农阶层的见解外,还记载了一些社交细节。
然而,日记中的某一段内容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他们下令迅速寻找刘元珍。
刘元珍是谁?看完朱老总的日记之后中央为什么要寻找她?她与朱老总之间有什么渊源?
这一切到要从云南大军阀成为“云南小皇帝”说起。遭受追杀,死里逃生
朱德与云南有着紧密的联系。年轻时,他在云南军校学习,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立志为党奋斗。之后,他加入了滇军,并参与了重九起义。
1912年,朱德回到云南军校担任军事教官。
1917年,他参与了护法战争。在这一年,朱德率领军队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北洋军队,因而获得了“滇军名将”的称号。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不如人期望的那样顺利。唐继尧作为滇军的创始人,他的野心逐渐膨胀,最终背叛了革命党人的理想,转而成为了云南的军阀。他不断挑起战争,在本地肆意妄为,被形容为云南的“小皇帝”。
在1922年3月,唐继尧召集土匪和旧部,击败了试图将他驱逐出云南的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顾品珍。
随着顾品珍的死亡,唐继尧将目标对准了驱逐他出云南的人。当时,朱老总担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警察厅长,被唐继尧悬赏十万大洋通缉,认定朱老总为“拥顾派”。
尽管朱德当时身边还有超过200人的卫队,但他们在逃亡途中不得不应对沿途的追兵和伏击。当他们到达金沙江边的陶家渡时,只剩下十几人,而朱德的左臂也负伤了。
幸运的是,他们成功逃脱了追杀,顺利到达了金沙江边。当时,全国各地的军阀混战不休,而金沙江两岸则分属不同势力的控制范围。
只要能顺利渡过金沙江,唐继尧派来的追兵就无法再对他们构成威胁。
然而,在茫茫大江之上,他们找不到任何人或船只。眼看前方是一条宽阔的江河,而唐继尧的追兵也在紧追不舍,朱德感到非常焦急。
就在这危急关头,朱德突然注意到对岸江边有一个石头后面出现了一条船。他立即挥手示意,并大声呼喊让船过来。
小船靠岸后,朱德急忙上前与船家交谈,希望他们能尽快帮助他们过江。
船家曾若海听说眼前的这些人是当年护国讨袁的滇军,而与他们交谈的人竟然是在血战纳溪棉花坡中崭露头角的朱德,他瞬间变得非常激动:
“我在对岸观察了你们很久,感觉你们不像强盗,也不像坏人。我猜想你们一定有紧急的事情要过江,所以才冒险过来。没想到,我遇到了贵人!”
被船家送到江对岸后,朱德感激不尽:
“船老板冒着生命危险摆渡我们,使我们得以脱离险境。虽然我们没有贵重的物品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但我们保证会来日再报。”随后便掏出仅有的钱财给船老板。
船家坚决不接受,表示自己过江帮助朱德他们,并非为了钱财。他让朱德保留这些钱,毕竟在外旅行需要花销。
在将他们送上岸后,曾若海向雷云飞报告了情况。雷云飞随即派遣边防警备队守在岸边,如果有追兵追来,就立即射杀。
唐继尧的追兵很快赶到了金沙江,他们不愿放弃那十万大洋的悬赏,随后便准备渡江。就在他们准备渡江的时候,与雷云飞的驻江人员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双方都有伤亡。
最终,追逐朱德的追兵们发现朱德不是容易对付的对手,他们默默地记住了雷云飞的名字,只能无奈地离去。歃血为盟,从此患难与共
朱德过完河后,为了避免被追兵追上,他们匆忙离开了那个地方。过了一会儿,身边的人告诉朱德说,追兵好像没有再追上来了。朱德听到这话停下脚步,就在这时,雷云飞率领人马追上了他们。
刀枪见血,场面紧张。雷云飞看到朱德等人误以为他是追兵,便开口解释:“我是雷云飞,早就听说过朱旅长的大名。今天终于有幸见到真面目,果然非凡,令人敬佩。”
朱德看到来人并非追兵,也没有恶意,于是他开口回答:“非常感谢雷大哥及时伸出援手,今天的帮助我会铭记在心。”
当时,在云贵川一带哥老会的影响力很大,雷云飞作为哥老会的成员,帮助搭救了朱德。
很快,朱德和雷云飞一同来到了棉花地山寨,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在第五天,雷云飞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百余名同乡与朱德等人一起畅饮。
在宴会期间,雷云飞情真意切地对朱德说:“我愿与你结为兄弟,共同分享困难和幸福!”
朱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雷云飞的提议,与他一起饮下鸡血酒,成为结拜兄弟。按照年龄,雷云飞稍大一些,被称为兄,而朱德年幼一些,被称为弟。
结为兄弟后,朱德决定留在寨子里。雷云飞对这个弟弟非常照顾,不仅请来顶尖医生治疗朱德的伤势,还特意安排妻子刘元珍照料朱德的饮食,每天都为他准备美味佳肴和上好的酒。
在刘元珍夫妇的照料下,朱德的左臂伤势逐渐康复。此时,雷云飞恰好提议希望朱德留下来,共同策划大计。
朱德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雷云飞夫妇的付出心怀感激,但他内心怀有拯救国家和人民的渴望,无法安心留在山野之中。因此,他委婉地谢绝了义兄的提议,并解释了自己的原因。
雷云飞无奈地看着朱德决定离开,只能放弃自己的提议,准备与兄弟好好告别。他拿出500银元,作为朱德等人的旅费。了解到云贵川山路崎岖不平,他毫不犹豫地送给朱德自己经常骑的“百里红”小矮马。
在离开之前,朱德也准备了一份厚礼作为回馈。他把自己多年来一直依靠的大黑马送给了雷云飞,并留下了所有的长短枪支。
朱德希望雷云飞未来能走上正道,离别之际嘱咐道:“这些武器都留给你,要用在正义的道路上。”雷云飞欣然接受了这个请求。
1922年4月5日,雷云飞亲自护送朱德等人到会理垭口,含泪告别。
然而,谁能预料到,这次兄弟的分别竟成为永别。当朱德得知雷云飞被国民党杀害的噩耗时,心中充满了悲痛。中央寻人,只为完成朱老总遗愿
虽然朱德和雷云飞的交情并不深,但朱德一直心怀着对雷云飞的感激之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朱德多次寻找雷云飞的家人,却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直到1976年,朱德去世后,他的工作人员在他的日记中发现了这段往事:
1922年,我遭遇唐继尧的追杀,幸得雷云飞在金沙江北岸救了我。然而,雷云飞在后来的军阀斗争中被人所害,年仅42岁就离世了。可惜,我至今还未能找到他的妻子刘元珍大姐,也不清楚她是否还在人世间,也无从得知她的生活状况……这真是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啊。
得知这一情况后,中央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以完成朱总的遗愿。经过专人的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雷云飞的妻子刘元珍。
原来,自从雷云飞被蒋如珍杀害后,刘元珍一直处于逃亡状态。作为一个女人,在这个乱世中,孤苦无依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她不得不做出了嫁人的选择,嫁给了华坪县福泉镇白石岩陈家。
然而,在中央找到刘元珍时,她已经年迈白发。见到刘元珍,工作人员非常激动地说:“朱老总一直在寻找你好多年了!”
刘元珍终于明白,原来朱德一直都没有忘记他们……
随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当地政府特别为刘元珍提供了优抚待遇,使她能够享受国家的补助和福利。这样一来,朱总未能完成的遗愿就由政府代为实现了。
1980年,刘元珍被当地政府安排搬到了华坪县城中心镇定居。每逢节日期间,当地政府的领导干部都会亲自上门慰问。
刘元珍还曾在华坪县政协连任了四届委员,直到1995年1月20日去世,享年90岁。结语
朱老总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生,晚年更是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
朱德的崇高理想与雷云飞的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首歌颂兄弟情谊、人性、权力和牺牲的诗篇,永远在中国大地上回荡。
而他也永远记得朋友的恩情,友谊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淡化,反而愈发坚定。他的忠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毛主席对朱总的评价:“朱老总宽容度量之大,如同大海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