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君权无双,皇命难违。
无论这个人之前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常常是皇帝的一句话,就可以要了他的性命,可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持有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在古代,皇帝们为了犒劳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臣子,往往会奖励一些丹书铁券,后来演变成了免死金牌。
具体的作用也很明显,一个是如朕亲临,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免去一次或者两次死罪,不过,虽然丹书铁券的作用很强,但这并不代表有了它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唐朝名臣李善长就曾获得了一块丹书铁券,可是当他被斩首时拿出这个“免死金牌”后,本以为可以逃过一死,但是朱元璋却笑道:擦亮眼睛看上面五个字。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不世名臣李善长
元朝末年,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义军。
后来,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作战勇猛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建立了自己的一方势力,笼络了一批能人异士,这其中就包括了李善长。
或许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朱元璋就算不当皇帝,也能衣食无忧。
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郭子兴听信他人谣言,不仅要剥夺朱元璋的势力,更是想要将李善长将朱元璋的身边挖走。
对此,李善长却怎么也不同意。
其实,在此之前,朱元璋曾经向李善长讨教,如何才能结束乱世纷争,让天下太平。
而当时,听闻朱元璋的这个疑问,李善长也微微笑道,“唯有效仿汉高祖刘邦那样,统一天下,才可以结束这乱世纷争,让天下太平,百姓得到安宁。”
经此一事,李善长早已认定了朱元璋,因此,可以想象,李善长不同意也情有可原。
自郭子兴挖人无果后,朱元璋更加感激李善长的忠诚,也更加信任李善长,而李善长也没有愧对朱元璋的信任,不仅屡次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更曾带兵奔赴前线,与敌人作战,屡立战功。
在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论功行赏之时他也没有忘记李善长的功劳,不仅封了他高官让他拥有极大的权利,更是赐予他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让他可以放心行事。
此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明朝的律法进行了完善与改革,期间,朱元璋命李善长也加入其中,对于李善长的诸多想法,他也给予了最大的尊重。
可是正是因为朱元璋对于李善长的种种重视,或者说是偏爱,才造成了李善长持宠而娇,最后沦落得满门抄家的悲惨下场。
二、免死金牌暗藏玄机
李善长在得到足够的权势之后,渐渐地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尤其是在经历了几次,他借朱元璋之手铲除了一些他的对手之后,他变得更加的自我,更加地目中无人,这也为他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由于有朱元璋在背后为李善长“撑腰”,致使当时的朝中大臣纷纷人人自危,生怕得罪了李善长,而被李善长进献谗言惹祸上身。
许多贤明之臣明明对于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但是碍于这个原因,也只能看着他嚣张跋扈,敢怒不敢言。
这更让李善长十分享受,况且在他得到权势之后,许多趋炎附势的人都纷纷来巴结李善长,希望从他的身上得到好吃,这也让李善长的贪污腐败更上升了一个台阶,草菅人命之事更是时有发生,不过他的自大妄为最终让他自食恶果。
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开始清洗朝纲,其中牵连者甚多,越有三万余人。
当时,但凡是跟胡惟庸有所牵连或是朱元璋对其不满的人,都遭到了斩首或者流放,而作为将胡惟庸引荐给朱元璋的引荐人,李善长却平安无事。
事实上那时的朱元璋已经对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有心清算与他,但是又顾忌到他是当初帮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元老”,自己又对信赖有加,于是便放过了他。
可谁知,在经历这件事之后,李善长并未半分收敛,终于在十年后,李善长因对朱元璋不尊,终于遭到了清算,被朱元璋判处斩首。
在被判处斩首之时,李善长请出了当时朱元璋赐给他的丹书铁券,妄图逃过一死,但是朱元璋却笑道:“你仔细瞧瞧,擦亮眼睛看上面五个字。”三、帝王之心
听闻此话的李善长,当时就愣在当场,看着朱元璋的冷笑,他的心里没来由地一晃,顿时看向了手里的丹书铁券,只见丹书铁券正面刻着免死二字,背后刻着五个大字:“除谋反大逆。”
而朱元璋此时的旧事重提,正是以当时胡惟庸谋反之事为引,因此丹书铁券的免死作用,赫然不在此列。
胡惟庸就这样,尽管手握当属铁卷也被判处了斩首执行,不仅是他,他一家七十余口,都被他所牵连,连坐之下无一人生还。
诚然,丹书铁券确实有免死的作用,但是自古以来皇权比天,皇帝手中的无上权力,完全可以绕过这所谓的免死金牌。
如果皇帝想要杀一个人,别说他有一道免死金牌,就算他有十块免死金牌,又怎能逃过呢?
真正的免死金牌,不是什么丹书铁券,而是帝王心里的想法,如果能够让帝王不起杀心,那么就算没有丹书铁券,也不会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