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珍贵的开国名将同框合影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80年代,背景是兰州军区,照片上的七位都身穿军装,站姿笔挺,自有一派气场,除了最右边的这位不是开国将领,其他六位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将领,每个人都威名远扬。然而,站在最右边不起眼的那位日后是照片上这七个人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个。
在照片左一位置的是罗洪标,12岁时就参与斗争运动,担任了儿童团团长。13岁的时候加入了共青团,随后又加入工农红军,从此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革命生涯。
抗日战争时期,罗洪标参加了晋西北反日伪军扫荡,参加了百团大战、参加了陕甘宁边区保卫等战斗。1955年,罗洪标被授予了大校军衔,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照片左二是陈康,他和罗洪标一样,也是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1935年攻打剑门关,陈康是第一个带头冲锋的战士,敢死队都没有他冲得快。如此悍勇不畏惧伤亡,在军中出不了头都是不可能的。他本人也正是个打仗的料子,陈赓大将曾这样评价过:“陈康是头猛虎”。1955年授衔大会上,陈康被授予中将军衔。
照片左三是杜义德,邓小平曾这样评价过他:“有杜义德在,我放心!”,也曾这样评价过杜义德带的队伍:“六纵是出了名的能打!”
个人战斗和带队战斗都获得邓公如此高的评价,杜义德是当之无愧的一员猛将,单单是上甘岭一战,就足以让他在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纵观整个抗美援朝时期,杜义德的表现也可圈可点。1955年,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且获得三枚一级勋章。
照片里面,站在七个人中间的是杨得志。拍这张大合照的时候,杨得志是人民军队总参谋长,是当时七个人中职位最高的一个,所以站在正中间。杨得志大名在外,是七个人里名声最响的一个。
1928年,杨得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杨得志参加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指挥红一团强渡乌江,将当时驻扎在嵩明县的国民党军队全数歼灭,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和杜义德一样,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
照片右三是萧华,萧华是江西省赣州人,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萧华的父母都牺牲了。失去了父母的萧华,秉承父母革命意志,小小年纪就投身于革命。
1929年,毛主席在潋江书院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萧华也报名了这个班,因此和毛主席有了短暂的接触。在毛主席的引导下,萧华对于革命的理解更加深刻,毛主席也常常称赞萧华未来可堪大任。1955年,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照片右二是杨勇,杨勇和杨得志齐名,是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曾创下过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1941年,杨勇运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潘西渡战斗的胜利,为平原游击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获得三枚一级勋章。
照片最右边这位是宋平。光从照片上来看,宋平与其他六位功勋卓绝的开国将军相比起来,没有多少存在感。照片拍摄当时的宋平只是兰州军区的第二政委,同其他六位开国将领比起来,确实是逊色了些。然而,宋平后来被任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属于正国级,单论这一点,宋平的成就可以说是七个人里最高的一个。
上一篇:国画中的梅兰竹菊,清新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