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了毛主席和蒋介石,面对记者的采访,对方严肃地说道:“毛主席比老蒋高明多了!”
这个人当过共产党,后来成了叛徒,去了国民党阵营,他就是宋希濂。
宋希濂为何要对美国记者这么说呢?
宋希濂和陈赓都是黄埔一期学员,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关系自然不一般。
闲暇之余,两人经常凑在一起谈天说地,就当前的军事局势发表各自的看法,陈赓非常喜欢这位小老乡,经常在学校帮助他。
后来,宋希濂听了周总理的课,立马被风度翩翩的周总理征服,最终在陈赓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陈赓是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之一,如今宋希濂“抱”上了陈赓的大腿,只要跟着陈赓好好干,不出意外的话,日后也会成为新中国的一员大将。
但是在关键时刻,蒋介石的一封信,彻底改变了宋希濂的人生走向。
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所以共产党一直都不是学校的主流,学校里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都被拉拢到了国民党阵营,宋希濂自然也收到了蒋介石的拉拢信。
在革命理想和未来前途中,宋希濂纠结了很久,最终他还是屈服于现实,选择了前途。他应召来到南京,加入了国民党阵营,蒋介石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给予宋希濂高官厚禄,宋希濂沉浸于声色犬马之中,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
虽然身在国民党阵营,但是宋希濂一直都惦记着陈赓这位老友,每当夜深,他都会回忆起在黄埔军校时,年少恣意、畅谈理想的青葱岁月。
所以在1933年陈赓被捕后,宋希濂想尽办法营救。
当时,蒋介石已经下了命令要严审陈赓,在这种情况下,宋希濂依旧深夜闯宫,劝说蒋介石不要杀害陈赓。
后来,陈赓被救了出来,宋希濂目送他离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希濂没有响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领队伍奋勇杀敌,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为自己拼得了“抗日名将”的称号。
从这个时期开始,宋希濂就对蒋介石失望了,后来的花园口决堤、河南大饥荒,让宋希濂对蒋介石越来越失望。
1949年,宋希濂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
被俘虏的那一刻,宋希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像宋希濂这样的战犯都被关进了功德林监狱,陈赓经常会去功德林监狱看望老同学,上了战场大家是对手,下了战场依旧是同窗。
由于在狱中表现出色,1959年宋希濂得到了特赦,重获自由后,他立马找到陈赓道谢。
1982年,宋希濂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对方非常清楚他的历史,故意问道:“宋先生,你当过共产党,也当过国民党,你如何评价毛泽东和蒋介石?”
宋希濂不假思索地回答:“毛主席比老蒋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