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二爷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居然是他临死前两三个月,实在是令人唏嘘。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到被徐晃击败,老窝被端,败走麦城,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关二爷的结局正应了《易经》中的爻辞“亢龙有悔”,当你如日中天时危机也会悄然而至,因此需要保持谨慎。很可惜,关二爷只读《春秋》而不读《易》。
关羽一生虎头蛇尾,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于是后人开始不断假设,如果当时刘备给关羽配备一个军师和一个副将以弥补关羽的不足,樊城大败是否可以避免?合适的人选又如何确定呢?
购物达人都知道一句话,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选军师和买东西其实差不多,不是能力强、名气大就一定能和关羽擦出火花,有时候强强联手的结果却是一加一小于二。因此给关羽配军师,能力固然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但优先级最高的条件是要能和关羽尿到一个壶里,甚至一定程度上能“镇住”关羽。二爷性格孤僻,待人傲慢,尤其是对士人十分看不起,加上在刘备集团的资历甚高,你让他搭档一般谋士他肯定不服。如法正这样,善于出奇谋不假,然而关羽百分之百不会听从他的意见,他也无可奈何。
刘备这边能压得住关羽的文官,那只有诸葛亮了。刘备初入川时,留下关羽和诸葛亮共同留守荆州,但荆州实际上的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关羽也默认诸葛亮是荆州的主要负责人,可见孔明的威望之高。
但刘备收蜀的过程并不顺利,无奈只能将诸葛亮叫过去。收蜀后立即对汉中作战,诸葛亮更不能离开;收汉中后刘备的重心转移到益州,需要诸葛亮治理民政,所以诸葛亮根本脱不开身。这样一来,刘备这边最适合配合关羽守荆州的文官便无法成行。
副将方面,第一条标准也是要和关羽对付。如果副将和关羽不怎么熟悉,那就无法保证内部的团结。关羽这个人很排外,刘备集团要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吸收人才加入,但关羽只和一帮元老玩得好,跟后来者不怎么感冒。他曾公开表示过对黄忠和马超的不服,可见此人处理内部关系之差和性格之怪异。刘备的“创业集团”武将,真正和关羽地位相同的只有张飞,赵云要次一些。但张飞另有重任,镇守阆中,不能随便抽身,因而赵云便成为了不二人选。
赵云这个人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性格稳当。在关羽头脑发热时,他能够保持镇静,沉着分析局势。再者,他和关羽的关系不错,当他进言时即便关羽会拒绝,在此之前也会仔细考虑考虑。更重要的是,如果关羽执意要对樊城用兵,那么赵云可以留守荆州,与孙吴对峙。吕蒙和陆逊用计骗关羽将全部主力抽调至前线是荆州被偷塔的重要原因。如果赵云在,即便关羽被陆逊和吕蒙的计谋蒙蔽,下令调兵,以赵云的性格和资历,也能看出端倪并以“便宜行事”的借口拒绝关羽。当然,赵云坐镇,糜芳是断然不敢造反的。
如此看来,关羽丢荆州完全是刘备过于信任他的缘故。即便不配军师,但凡派遣赵云担任关羽的副将,也许悲剧便不会发生。刘备看人准了一辈子,偏偏最后糊涂了一把,这一糊涂,或者说关键失误,也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帝王之业。因此,相比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中最惨的是刘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