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名将,唯(关)羽耳。”“(赵)云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什么叫名将,什么叫爪牙?心里没点数吗?这就好比韩信“日夜怨望,羞与绛、灌同列”一个道理,拿赵云比关羽,对关羽来说的话,应该是件很羞耻的事情吧!
而且这还是敌国刘晔与史官陈寿的评价。关羽是谁?“世之虎将”(东吴阚泽)。方面之才,前期先主分兵一路必为羽。若刘备一统天下,大概率封异姓王第一人。史记将“樊郦滕灌”合为一传,位同灌婴的樊哙是怎么称呼韩信的?“大王,臣……”
隆中对:“横跨荆、益,保其岩阻”。荆州之于蜀汉,是实质上的二分其国,远非汉中,江州等地可相提并论。荆州是“天下之腹”、四战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三国里历史纠葛、政治分歧和边界纠纷最复杂的地方(火药桶?巴尔干?)。
一、为什么是关羽?
三国三分荆州。从负责人来看,曹魏这边派的是曹仁。《魏书》:曹仁之勇,贲育弗加,张辽其次。乃是北方的第一武将。东吴这边,自周瑜以下,鲁肃、吕蒙、陆逊,哪一个不是江东的第一流的人物。各国的荆州牧基本上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了。
文治武功、地位威望、忠心品德无不是直追主公、又能独当一面的集团第二人。既然要打“对对胡”,蜀汉自然要派一个相当的才比较放心啊!关羽是东汉朝廷封的“汉寿亭侯”。这可比“诸葛武侯”还要来得官方正式。
赵云此时不过一偏将军而已。这就好比集团副总之于中层高管,副团长之于一营长的区别。副总、副团必进董事、常委,高管或者营长还真不一定能够顺其自然。刘备进汉中王,请献帝表里的群臣,从上至下排序。
先后为:平西将军马超、左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赖恭、扬武法正、兴业李严……等120人。前5位除开许靖、庞羲2个文官,马超新附还有待观察。
孔明是宰相之才,需坐镇中央主持大局。请问,镇守荆州除关羽舍其谁?又问,论名气赵云又排第几?《三国志》:马超来降,(羽)问超可谁比?诸葛亮专门写信解释:然未及髯之绝伦逸,这才善罢。《黄忠传》:封四方将军时,孔明都搞不定了。
只好刘备亲自出面,曰:”吾当自解之。”黄忠这才能与关羽等人齐位。摆明了看不起,也就是集团内部的话语权了。吕蒙曾评价:(羽)已据荆州,恩信大行。说明关羽在处理荆州内政上亦是一把好手。这个时候,能够在刘备集团内,拉起关平、廖化、黄磊、马良、糜芳等叫得起一套班子的,唯羽矣。
二、威望有多重要?
威望这东西说起来很虚,然而在现实中又很管用。前面提到的,“请表排序第二的许靖”,刘备一开始是不喜欢的,因为此人贪生怕死。刘备围成都的时候,这个70多岁的老头居然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叫手下从城墙上吊了一个篮子,想临阵脱逃。
刘备原本不想鸟他。法正连忙解释:此人确实名气大于实际,然而在益州这种偏远地方,人心归附看的就是这个东西。先主才以礼相待。这就是名气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也会看到一种情况。
有的人自己没有什么才干,却自带一种气质,总能让大家真心跟随、依赖和归附。有的人专业技能很精湛,完成能力很突出,但若把他放到管理岗位,去团结一群去干票大的,却总是勉为其难,这种气质就叫作威望,简单讲,叫镇得住场子。
或许赵云在性格、智谋、私德方面能胜关羽一筹,但真要他去独当一面守荆州,若没有足够的威信和个人势力,能搞得定这么大个摊子吗?和游戏不同,现实世界的州郡治理远非武将与军队管理。
例如:修葺江陵城,怎样更有效率的号召老百姓搬运驻地土石?“廖化与潘睿”性格不合发生矛盾,是否该轻易介入、马上处理?糜国舅偷卖粮草,被发现了就要按律处罚?国境线确实标得很清楚,然而三岸三方的财阀、士族未必就是一块铁板。
这都需要权谋之术,个中机巧,趋利避害、相忍一方。如何在不失原则的基础上,投其所好,团结大多数,才是维护一方长治久安的关键。当然了,并不是说威望决定一切,否则为什么不让许靖来。只是在相同层次上,同是五虎级别的选择,关羽比赵云更适合而已。
三、换成赵云如何?
危机管理学并非制定更繁琐的程序规定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关键时期的一呼百应往往能胜过纷繁复杂的绩效考评。例如:刘备称汉中王后,百官群臣都希望能够封舍置田。只有赵云跳出来反对。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大义上来讲没有错。
从私德来看更值得钦佩。但很难想象赵云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同僚又是如何看待这么一位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赵云。水至清则无鱼,或许以赵云这样高洁的品质,还未等到曹、孙动手,便被荆州那批世家大族给闹走了,又谈何”两路出兵“?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清官。立五色棒棒打骞硕的叔叔,被十常侍赶出了京城;到了地方依然愣头青,要搞“严明法纪”,吓得地方豪强纷纷“窜入他郡”。逼得这群垃圾联名上书揭他的短,轰他赶紧走。因为他的履职尽责就是在要权贵的命。
身为诸侯,靠仰人鼻息,什么事都要靠人支配、指使是不行的。荆益千里之遥。2000年前,没有电报也没有手机。为将者,需独当一面、自力更生。进能攻城伐地,退能修葺固守;外能长袖善舞,内能开府治事;上能起承转合,下能独镇一方。
不依赖、能做主,搞得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没有得到过刘备的批准。因为史书没有一个字记载!关羽出兵这么大一件事,大概率就是暗合、默许。这得需要君臣多大的默契?作为下属对集团战略多大的理解能力?
刘备东征,还是赵云反对,曰:“兄弟之仇,私也。”从集团利益来讲也没错。从照顾主子情绪来说就会很尴尬。但倘若真让赵云去全权负责千里之外的荆州战略,难不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君臣都要先用书信来辩论一番?
四、赵云适合干嘛?
在现实中的上下关系,忠心耿耿不仅是指不叛变,不投敌。还需要长期相处之后的相互融合、妥协与将就,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襄樊之战败了,我们可以骂刘备不会用人?但若是胜了,是否该表扬一下集团内部的琴瑟和谐?
只是为君者,应当如何调配人才,发挥各人的长处。从当时来看,刘备集团中能有此能力的,也只有诸葛亮、关羽、张飞3人而已。像赵云这样的将军,“备知其忠矣。”只是不适合放到千里之外的藩镇去独当一面。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性格原因。在“镇得住场子”这方面,赵云或许还不如“飞扬跋扈“的魏延。赵云的性格适合干嘛?先主自然知道人尽其才。中护军——军委干部部部长,负责军队官员的选拔、考核、监察。
乱世当然需要”混不吝“的英雄。但盘子大了,人才多了,自然需要有人来制定、执行规则,确保上下流通。这就好比云龙与赵刚,都是好同志,战争时期更需要痞子,和平年代更需要文字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