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曾出现过无数为国奋战的革命之士。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与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思想,但当危难来临之时,他们却依然站在了同一个战线上,只为保卫共同的祖国。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同时也被他们坚韧的意志与信念所打动。时至今日,我们早已生活在了崭新的祖国之中,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再回头去看时,我们依然不曾忘记过往。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在这样一位终身都在为国奋斗的同志,他的名字叫汪道涵,曾任上海市的市长。
1915年的3月27日,汪道涵出生在安徽的明光市。他的父亲名叫汪雨相,是同盟会中有名的几位元老之一。
有这样一位极具社会地位的父亲,汪道涵的生活条件自然不错,是以在很小的时候,汪道涵就接受到了十分先进且优越的教育。
在多年的勤奋学习下,汪道涵在18岁那年考入了国立交通大学,并就读于机械系。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汪道涵也同当时的很多优秀青年一样,乐于接受各类先进思想的熏陶。
在机缘巧合之下,汪道涵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被该思想深深吸引。在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后,汪道涵选择加入中共的队伍,并开始参与一系列革命运动。
我们都知道,革命的道路充满挑战与艰险。在加入我党后不久,汪道涵就因参与革命活动而被捕。
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人生中至暗的三个月,但就算如此,汪道涵也并没有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而是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挺了过来。
在三个月后,汪道涵在父亲的帮助下出狱。此时的他已经无法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只能归乡暂住,另想办法。
回到家乡后,汪道涵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着自己的革命工作,坚信无论在哪里,他都能出一份力、发一份热。
在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汪道涵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他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后来在22岁那年再次考入光华大学,并就读于数理系。
在这之后,汪道涵一边继续着学业,一边从事着革命工作。在从学校毕业后,汪道涵先是加入了新四军,而后又转入淮南等地,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
因为在财政方面有着一定天赋,汪道涵后来还成为了苏皖边区财政厅的副厅长。
毫无疑问,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汪道涵的信仰始终坚定,对待工作的态度也非常认真。他虽然没有在战场之上冲锋陷阵,却在后方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汪道涵成为了我国机械工业部的副部长,是我国第一位担任该职位的人,与此同时,他还负责着财政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十年特殊时期,汪道涵也曾遭到迫害,但同年轻时一样,汪道涵始终未曾改变自己心中的信仰与坚持。
在65岁那年,汪道涵被调往上海,并成为了上海市的市长。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也更上一层楼。
在父亲的影响下,汪道涵的几个孩子也都奋发上进,在自己的领域开疆拓土,其中汪道涵的长子汪致远就有着一个军人梦。
汪致远后来进入了部队,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攀爬,时至今日,汪致远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位中将。同父亲一样,汪致远也致力于对祖国的建设,并希望能够将从父亲身上继承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2005年的12月24日,汪道涵因病于上海去世,终年90岁。终此一生,汪道涵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从青年时期的选择到老年时的归宿,汪道涵用他的一生证明了自己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