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一首满江红深切表达了自己伐金的决心和浓浓的爱国之情。可多次北伐成功,打得金国仓惶逃窜的岳飞,却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对于岳飞的死很多人说他是不懂政治,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才会因为秦桧那莫须有罪名的诬陷,被赵构下令处死。要不然以他当时的功绩,怎么会因为那破绽百出的罪名而被草草处死。
其实岳飞的死不是简简单单一方的责任,可以说,如果缺少其中的一环,岳飞就不会死。今天,就来走进岳飞的一生,追寻他被冤死的真相。
三次投戎立志报国
北宋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的一个普通人家。年少时期的岳飞十分沉默寡言,他经常自己在角落里研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后来,他又先后拜周同、陈广为师,天生神力的他很快精通刀法,一县之内无敌手。
宣和四年,朝廷招募“敢战士”以抵御辽国。岳飞前去应征。经过层层选拔与考验,他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在这期间,他生擒了贼寇陶俊、贾进,开始在军队崭露头角。然而,此时岳飞的父亲不幸岳病故。岳飞不得不辞别故友,回家为父亲守孝。
岳飞守孝两年后,河北等路突发水灾。人民生活日子困苦,为了谋生,岳飞又再次投戎。
没想到一年以后,金国和北宋的合作在辽被灭后宣告破灭。金兵大举南侵北宋,积贫积弱的北宋无力阻挡。宋徽宗急忙传位宋钦宗,率亲信逃离,可还是被俘,靖康之耻成了宋朝无数将领一生的痛。
一路走来,岳飞亲眼目睹了金人对北宋百姓的杀戮,奴役,看到底层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任人欺凌的景象,岳飞心中十分愤慨。他决定再次从军,讨伐金国,还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
可他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弱小的妻儿,一旦离去就不知归期。他不放心自己的父母妻儿在这乱世里独自生活,可又想为国家出生入死,一连纠结了好几天。
这件事被岳飞的母亲知道了,她告诉岳飞不必担忧家里,生逢乱世,作为男儿就该精忠报国。还为岳飞在后背刺下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希望他以此为训,抗击金兵。后来,岳飞别过亲人,踏上了伐金的征程。
战功显赫惨遭陷害
从军后的岳飞凭借过人的胆识,高强的武艺,严苛的军规,所带的军队所向披靡,给金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而当时宋朝积贫积弱,十分腐败,他的军队也因为纪律严明,骁勇善战遭到朝中大臣的嫉妒眼红。他们一边渴望岳飞旗开得胜,一边又想除掉这个不确定因素。
而习武之人向来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岳飞不懂朝堂上的暗潮涌动,他能做的就是在战场上取敌人首级。与金人作战的他六战六捷,让高宗皇帝十分赏识。
后来,岳飞又在牛头山设伏,打败了让宋朝闻风丧胆的金兀术,成功收复建康,打得金军仓惶北撤。岳家军的名声也逐渐响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加入岳家军报国。
岳家军的势力不断扩大,已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忌惮。结果,岳飞又镇压了杨幺起义军,收编了他的精兵五六万人,实力大大增加。
作为重文轻武的宋朝,拥有如此一支军队显然就是大忌。而自古武将的政治敏感度好像都不高,丝毫没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岳飞还整天嚷嚷着:迎回二圣。这让那些主和派十分不满,纷纷开始排挤岳飞。
而作为皇帝的赵构也是个主和派,他根本没有抗金的雄心壮志,只想靠着岳飞等人威慑金国好让自己能安享荣华富贵。
可岳飞不顾主和派的阻拦,执意抗战,拒绝议和成功的封赏,主动联络北方义军,继续坚持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的大业。
虽然在金撕毁和议书后,他一路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朱仙镇等地、消灭了金军的一大部分主力,可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如愿收服中原。
眼看岳飞就要收服中原,赵构下令让东西两线收兵,又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的阴谋,可为了不让岳家军全军覆没,只能痛呼: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回朝。
岳飞一回到临安,就陷入秦桧、张俊等人精心布置的圈套当中,他们将岳飞关押进大理寺严刑拷打,可还是没有任何岳飞叛国的证据。
这时候,金兀术又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听信此话的秦桧禀告赵构,赵构即下令赐死岳飞。自此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年仅39岁。
深挖死因众说纷纭
岳飞之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冤案,秦桧和他的妻子一直跪在岳飞墓前,至今背负千古骂名。可深挖岳飞真正的死因,似乎秦桧夫妻只是一个棋子。
众所周知,岳飞之死是因为秦桧和他的妻子出于一己之私,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残害。可岳飞当时已经身居高位,手握兵权,处死一个平民百姓尚且需要他的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作案手法。
可地位不凡的岳飞偏偏就那么不清不楚,草率的被处死了。要说秦桧真有那么大的本事,恐怕没有人会信。
其实,前面提到过,宋朝重文轻武。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便杯酒释兵权,究其根本就是赵匡胤乃将士出身,他害怕有一天别人也像他一样黄袍加身,推翻宋朝。所以,他十分忌惮手握兵权的武将。
而这一传统在宋朝一直流传了下去。本就忌惮岳家军的赵构整天还被岳飞迎回二圣的奏折气得夜不能寐。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赵构的位置是比较尴尬的,当时他提出的迎回二圣只不过是一个笼络人心的手段。
要是真的迎回二圣,就算他的身份地位不会有任何变化,可他还是要每天防着宋徽宗宋钦宗的小动作,这对整天只想着享受生活的赵构来说简直就是没事找事。
于是,在岳飞收复中原的大业即将完成的时候,赵构匆匆将他召回。苦于没有证据的赵构,在秦桧陷害岳飞时就来了个顺水推舟,毫不调查就下令处死岳飞。
既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又没有落得个妄杀忠臣的骂名,可谓是一箭双雕。或许岳飞的死因不止这么简单,但他迎回二圣的决心也不可避免地加速了他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