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色特工李白,建国前被秘密杀害,老蒋亲批:坚不吐实,处以极刑
创始人
2025-07-09 21:02:56
0

前言

说起来这个人的名字可能无人知晓,知道他事迹的人可能并不多,但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却早已家喻户晓。

1958年上映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讲述了中共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敌战区,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

和电影完全不同的是,真实事件中的主人公不叫李侠,而叫李白。

老红军变身地下党成员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原本设在上海的中共地下电台被日军破坏,没有了电台,上海的党组织一下子就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

为掌握战局情报,架设党在上海的千里眼、顺风耳,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重新设立秘密电台。

三个月后,一位头戴学生帽,身着深色学生装的年轻人住进了上海的一家旅社,在登记簿上留下了李霞这个名字,职业是小学教师。

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像极了刚从乡村来到大城市的乡下人,不过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了博学的感觉。

他就是刚刚从延安抵达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李白,此行的任务就是受中共中央委派,潜伏上海重新架设秘密电台,当时的李白年仅二十七岁。

李白,原名李华初,湖南浏阳人,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三年后正式加入红军担任宣传员。

在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了敌人的一部办公电台,借此机会红军创办了无线电训练班,李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了训练班,开始了与红色电波事业间的故事。

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眼中,李白是忠诚可靠,业务精湛,是前往上海重建秘密电台的最佳人选。

1937年7月,刚刚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已经做好了开赴前线的准备,李白也在出征的人员中。

就在开赴前线的前一天,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铮找到了李白,他带来了中央的一项命令,要让李白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

就这样,在中央的委派下,李白化名李霞,来到了上海一家约定好的旅社住了下来,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指派了专人与李白见面。

李白在向上级报告中说道:“希望早日展开工作,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电台的架设。”但是在各国军队、警察、特务横行的上海,建立完整的电台不是说话那样简单。

当时的上海已经对所有的能组装电台的零部件严格管控,李白只好通过黑市和其他渠道一点点的积累,另外还选择了一个地方隐蔽,邻居可靠的房间架设电台。

为了快速融入上海这个大城市,过惯了热血生涯的李白,开始踏入上海的十里洋场和各种灯红酒绿的场所。

但李白的内心是煎熬的,他多次和李克农表示:“我的战友都在前方流血牺牲,可我明天却在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我的良心不安呐!”

李克农用他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李白,告诉他这也是党组织交给他的一项任务,就是在花花世界里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这时的李白明白了,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架设电台打基础,他开始每天抄收新华社的电讯,为熟练抄报做好准备。

1938年的春天,电台的零部件终于搜集完毕,架设电台的任务也就要完成。

到了晚上,一切喧嚣都归于平静,李白拉起窗帘,打开发报机接通电源,轻轻按下电钮,一道红色的电波中传回了延安,当他从嘶嘶的电流声中分辨出来自延安的信号后,李白开心地笑了起来,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秘密电台在这一刻宣告建成。

凭借秘密电台,党中央的指示及时传递给上海和华东的党组织,上海和华东各地的军事社会情报,也源源不断地传给延安。

从此,在上海与延安之间,一道道往返的红色电波,架设了一座无形而坚固牢靠的空中桥梁。

可是新麻烦接踵而来。由于李白总是独来独往,身边从没有家人朋友,他经常遭到房东的盘问,甚至租房子也有了困难。

在隐蔽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在了解到李白面临的尴尬处境后,没过多久他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位女助手,她的名字叫裘慧英。

裘慧英的到来极大地消除了李白的后顾之忧,组织上让她和李白假扮夫妻,一同展开工作。

刚刚来到大上海的裘慧英根本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在得知和一位不认识的男同志生活在一起,这让裘慧英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多番的头脑风暴下,为了党组织的工作,裘慧英还是坚持留了下来,但她依旧和没有和李白形成统一的思想和作战理念,这是极其危险的。

李白将裘慧英的表现都看在眼里,他也知道让一位女同志深入到敌人后方是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他开始用实际行动来感化裘慧英,李白每天在工作时故意不让裘慧英看到,这就引起了裘慧英的注意。

在长时间的生活下,裘慧英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好奇的心,走向了李白工作的房间,在她进入这个几乎密闭的空间后,她几乎被热的喘不过气来,而李白依然稳稳的坐在那里发着电报。

裘慧英从这这一刻转变了对李白的态度,之后两人的配合是越来越默契,感情也开始快速升温。

经过一年多的共同战斗和生活,李白和裘慧英之间产生了感情,一九四零年,经党组织批准,他们结为革命伴侣。

为了庆祝新婚,两个人到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结婚照,虽然两个人曾照过一张结婚照,但假的结婚照里,两个人都十分拘谨。

而新拍摄的结婚照,两个人放松多了,连彼此之间挨着的距离也近了不少。

为了安全,李白想方设法降低电台功率,从七十五瓦降到了十五瓦,但还是被日军特务机关侦测到了。

敌人冲进了李白的房间,在房间里搜查时发觉收音机很热,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怀疑,敌人恶狠狠地向坐在那里的李白问道:“这个收音机怎么是烫的?”

坐在收音机旁抽烟的李白平静地回答道:“我刚刚在听广播呀,股票最近又跌了!”

日本宪兵和特务们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就准备打道回府,就在要走的时候,一个日本宪兵脚一踩,将李白夫妇藏设备的地板踩断了。

这个地板下面正好是一个发报机的零部件,敌人一看的目光和一下子全都聚集了过来,对于敌人来讲,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李白也被敌人逮捕了,当晚就被押送到日本宪兵队监狱。

日本宪兵反复查看着李白的双手,最后笑着对李白说:“看来你也是个老资格了!”二话不说开始用刑。

妻子裘慧英也受尽了折磨,敌人在她的双腿上压了两块大铁板,不说出他们想要的,就再加两块,在腿骨几乎被压碎的情况下,裘慧英依旧什么都没有说。

为了让她说出秘密,敌人开始让裘慧英“观看”丈夫受刑罚,这时的李白被绑在老虎凳上,下架砖头在一层层地加高,汗水已经打湿了头发。

但李白通过日本人的询问中,他发现敌人对自己什么都不了解,因为日本侵略者反复心思问他:“你的电报是发给谁,到底是发给延安还是发给重庆。”

听到敌人的问话,李白的心中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原来敌人对自己是一点也不了解啊!

想到这里的李白和敌人说道:“我既没有给重庆发报,也没有给延安发报,我是发给一个朋友,是他叫我发的,我这个朋友是做生意的,他来去无踪但十分有钱,他给我钱我就发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也拿不出证据,最终被捕了八个月的李白被日军释放,因为他们判定这个收音机是没有收报功能的,只有发报机而没有收报机,无法做电台使用。

当时的上海,确实有很多私自设立的商用电台,这件案子最终成为“无头案”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所谓的电台只有十五瓦这么小的功率,它的信号是传不到延安的。

日本的电报专家经过仔细地研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发报机的讯号抵达不了延安和重庆,所以才选择相信李白说的话,这才是他被释放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事实是李白的收音机恰恰就是收报机,只不过是她自己改装过的,这个绝活是李白从无线电专家涂作潮那里学来的。

涂作潮,绰号木匠,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杰出的无线电通讯专家。

而且单纯的发报机没有收报机的,比较符合这种商业电台的特性,况且李白所使用的发报机的功率很小。

这也是涂作潮和那个李白两个人共同研究出来的,从发报的时间,使用的波长、天线的摆放,等等几个方面应该怎么相互配合,使得功率很小的电台依然能够把讯号清晰的传到延安

在涂作潮的指导下,李白把收音机改装成了收报机,中秋节前一天晚上发布以后,在被捕之前,李白就将收音机当中的铜丝拿掉,就恢复了收音机的原状,所以日本人在他家里没收到任何有关的收报机的东西。

在被囚禁了八个月之后,获得释放的李白回到了家中,地下组织也派人来征求李白的意见,问他是想回到根据地,还是继续留在上海工作,李白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在上海开展工作。

因为在李白刚刚参加红军时,大部分时间在通信站工作,一九三一年六月的一天,在瑞金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期间,毛泽东主席还亲自给他们上了一堂政治课。

在这次特殊的课堂上,毛主席用李白熟悉的乡音说:“无线电通信是千里眼、顺风耳,无线电可以帮助我们侦查千里之外的敌人情况,打仗时我们可以互通情报,调动部队消灭敌人。”

这番话李白一直牢记在心,从那时起,李白就把“电台重于生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虽然敌人释放了李白夫妇,但对他的监视一点也没有放松,最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夫妻俩进入到一家糖果店开始当起了员工。

到了一九四四年的秋天,潘汉年领导的中央华中局情报部与李白对接上了关系,这下李白心里踏实多了。

爸爸,我要你抱我

随着潘汉年的到来,李白的领导关系也转到了潘汉年领导的华中局情报部,还给自己重新改了名字,现在叫做李静安。

一九四八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但依旧在作垂死挣扎。

国民党在国统区对人民的镇压和管制更加残酷,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设在上海的秘密电台也被国民党盯上了。

为了破获电台,国民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惜重金从美国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的无线电监测仪器,甚至聘请美国专家指导使用,还从各地抽调熟悉监听任务的特务,开始昼夜不停的监听侦测。

随着情报的增多,设立在上海的电台发报就越来越频繁,发报时间越来越长,电台暴露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反侦查技术,李白向上级建议,由另外的同志建立预备电台,在得到上级同意后,李白还承担了组装预备电台的工作。

没过多久收发报机配备齐全,电台进入调试阶段,李白还不止一次地到预备电台协助报务员排除故障。

1948年的秋天,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决战的阶段,为了配合全国的局势,为了夺取全国的最终胜利,潜伏在国民党心脏中的华东情报人员获取了大量的军事情报。

那段时间里,李白手中每天都会接到无数标注着“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的密电,这些绝密的电报都通过李白的手,传递到了千里之外的西柏坡。

当时的上海已经遍地都是国民党的特务,大街上的警车比行人都勤快,所有人都被笼罩在一片恐怖压抑的气氛中。

一天晚上,李白像往常一样开始发报,但电台上的小灯泡突然熄灭,耳机里的信号声也随之中断,警惕李白悄悄看向窗外,过了一会儿小灯又亮了起来,电台也能开始正常工作,可没一会小灯又灭了。

李白心中猛地一惊,这是敌人在进行分区停电,凭借着多年来的经验,李白知道敌人通过开关电源的方式在搜索可疑电台的目标。

然而李白并没有惧怕,他继续将国民党陆军的部署、序列、海军驻防图,长江江防计划等重要消息,伴随着电波飞往了党中央。

其实在几个月前,李白就预感到自己被捕的可能,为了保持中央和上海的联系,李白向上级建议设立预备电台。

就在预备电台即将设立成功之际,北平地下电台的报务员突然叛变,最后在敌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开始侦测我党的地下电台。

1948年12月29日的深夜,在李白居住的小房子中,李白正在发送一份十分重要的电报,但他不知道的是,国民党的特务已经在叛徒的帮助下,侦测到了李白的具体方位。

在外面放风的裘慧英发现了情况,连忙返回房间告诉丈夫,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李白并没有起身撤离,而是继续低头发报。

裘慧英明白,这时的丈夫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看到丈夫终于把最后几组密码发完后,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做完这一切,敌人也到了面前,在搜查中发现了发报的电钮后,特务们二话不说就将李白夫妇逮捕。

在各种审讯中,李白始终没有说出我党的秘密,敌人没有得到一点有用的情报,就开始对李白实施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刑讯逼供了长达三十多个小时。

在各种招数用尽的情况下,敌人只好将裘慧英和他们的孩子释放了。

1949年4月22日,李白被关押到蓬莱路警察看守所,在抵达看守所以后,李白拜托一起在监狱中的狱友写了封信给裘慧英。

在信中李白对妻子说:“我现在已经被关押在南市区蓬莱路看守所,离你住的地方比较远,你如果要来看我的话,就叫一个亲戚陪着你来。”

刚一开始,看守所的警察还允许裘慧英去探视李白,可到了后来连看望都不允许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白发现在监狱的旁边有个老百姓的阳台,在信件中再次告诉裘慧英,她站在那个阳台上就能看到自己。

妻子根据丈夫信中的指示,每天都抱着孩子来到这个特殊的阳台,就是在这个阳台上,裘慧英和孩子才能见到身在牢狱之中而遍体鳞伤的丈夫。

1949年5月7日这一天,裘慧英再次来到监狱对面的阳台看望李白,但这一次李白对妻子讲道 :“以后你们不要再来看我了”

裘慧英不解地问丈夫:“为什么,是不是要判决了”,李白并没有直面回答,他说道:“不是,天快亮了,我想我希望看到的东西已经看到。”

由于受到严重的酷刑,一直趴在窗口的李白,眼看就要滑落下去,这时候站在对面的儿子说话了:“爸爸,你来我这里,我要你抱我!”

李白听到儿子的话,眼眶顿时湿润了,他那颗一直坚强的心,在这一刻软了下来,但随即又忘记了一切,他强忍着悲痛对儿子说道:“过两天,等过两天爸爸来抱你!”

就在和儿子见面后的当天晚上,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将李白押到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

二十天后,在解放大军隆隆的炮声中上海宣告解放,但在当时并没有人知道李白已经牺牲。

陈毅得知此事后立即展开调查,并指定专人找到并联系了李白的妻子裘慧英。

查找了无数的地方,还是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李白的情况,最后找到了蓬莱路看守所的门卫才得知了李白的去向。

根据门卫回忆,在五月七日的晚上,有一批犯人被送到了浦东路戚家庙。

方向搞清楚后,调查人员赶到了戚家庙附近,而附近的老百姓在那天深夜,也听到了口号声和枪声。

在多番打听下,终于找到了埋葬革命烈士的地点,在挖掘工作中,一共找到了十二具烈士遗骸,所有人的都被绳索紧紧地绑着,面部都已经看不清了。

在挖出的十二具尸体中,裘慧英一眼就辨认出了自己的丈夫,并将他重新安葬。

敌我分明的正面战场残酷无比,但隐蔽斗争的智勇同样可歌可泣,正是有无数像李白这样的孤胆英雄深入敌腹,我们弱小的革命火种才能在一次次危难中安然无恙,才让胜利一天天地来到我们面前。

红色的电波代表着共产党人不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同李白的名字和无数默默为新中国隐姓埋名的英雄们,让红色的旗帜在广袤的中国上空永远飘扬!

相关内容

智元机器人拟“入主”上纬新...
7月8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
2025-07-09 08:40:22
两岸足球小将在榕以球会友
在榕城的绿茵场上,两岸足球小将们以球会友,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他们身...
2025-07-09 08:39:16
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名单...
近日,备受瞩目的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名单正式揭晓,令人振奋的是,...
2025-07-09 08:38:34
“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国·嘉...
7月5日至6日, “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国・嘉峪关第十六届国际铁人三...
2025-07-09 08:37:20
引入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 罗...
在罗源的矿山监管领域,如今迎来了智慧“千里眼”——无人机智能巡查系...
2025-07-09 08:36:30
原创 ...
众所周知,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以及温带季风气候...
2025-07-09 08:34:11
原创 ...
引言 邓小平生前的好战友不多,除了周恩来、刘伯承之外,当之无愧的就...
2025-07-09 08:34:00
原创 ...
长枪是最主要的冷战兵器之一,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
2025-07-09 08:33:39
原创 ...
在1949年爆发的金门战役中,我军遭遇了惨败,九千多人都牺牲在了战...
2025-07-09 08:33:39

热门资讯

走进延安,追寻红色足迹,聆听历... 上世纪30年代,一支起源于南方的新型人民军队,经万里长征后落脚陕北,一步步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站起来...
原创 清... 一百多年的光阴,只是历史长河中沧海桑田的一瞬。 然而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出现过怎样...
原创 苏... 在北宋的文化繁荣之时,苏轼和王巩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因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似的人生遭遇结下了深厚的友...
原创 淮... 淮海战役对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对于这场战役的真正指挥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
原创 人...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喜欢文章的话请点击上面的“关注”哦!可以的话当然也不要忘记点赞,小编在这谢谢大家...
原创 李... 古代的婚姻观念与现代大相径庭,注重血统的纯正与传承,甚至存在着亲上加亲的现象。在这个时期,皇宫贵族的...
原创 1... 1973年,邓小平回到了中央,毛主席为了给他铺路,特意主持了“八大军区”对调,还特意让王洪文“点名”...
原创 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问三不知”,却鲜有人能说清这“三不知”是何指。其实,这短语起源于战国时期...
原创 卧...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三国演义》开篇首语,这部记述天下枭雄的演义小说,无一字不...
原创 建... 1945年8月15日,当得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时,全中国人民陷入到民族解放胜利的狂欢之中。 透过真实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