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创始人
2025-07-09 05:33:27
0

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当属开创了曹魏,成了汉末三分天下的主要人物之一。

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的过程,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得益于他身边一帮能臣武将的效力,才能创立一番大业。

曹丕篡汉自立,底子是曹操打下来的,得到了曹氏宗亲和士族的鼎力支持,才能登上九五之尊,称帝称王。

然而,曹操去世仅30年不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抓住这一机会,诱骗曹爽放弃兵权,最终夺取了曹氏的江山。

曹爽是大司马曹真的长子,魏明帝曹睿去世前,托孤给曹爽,拜他为大将军,假节钺,自此,曹爽成了曹氏宗亲之首。

高平陵事变,曹爽被司马懿诛三族,许多与他亲近之人也受到牵连。在曹魏江山即将被他人篡夺之时,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曹爽呢?

曹魏的老臣指的是当年辅佐曹操的人,他们可分为三派,分别是宗亲、士族、寒门将领。

三派中,曹魏宗亲是有心无力,士族是骑墙派,寒门将领。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寒门

寒门指的是出身一般的人,曹操时期,选举人才的标准是“唯才是举”,部下出现了许多出身寒门,但能力很强的人,如我们常说的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一共五人,他们并非士族出身,但因能力出众,或勇猛或善于指挥作战,深得曹操信任,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曹氏宗亲,有一定的统兵权。

五子良将是寒门的代表,他们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力量,曹操去世后,五子良将也相继病逝,活得最久是张郃也在诸葛亮北伐时被射杀在木门道,没能撑到高平陵之变。

其实,自从曹操病逝后,其子曹丕继位,他为了当皇帝,需要获得士族的支持,同意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让更多的士族子弟能够当大官,把控朝廷,寒门子弟晋升无望。

自九品中正制实施后,曹魏有实权的官员绝大多数是士族子弟,他们在高平陵事变发生后,肯定是以家族利益为先,不会贸然出手,当个骑墙派两边观望一下。

因此,等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曹爽被诛杀的时候,再也没有像五子良将那样的寒门子弟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了,全部都成了两边观望的骑墙派。骑墙派的曹魏士族

曹操能建立大业,与颍川士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汉末士族影响力大,他们站在谁的一边,谁的胜率就大。

举个例子,张绣手中有精锐的骑兵,能够数次击败曹操,但得不到士族的支持,无法壮大起来。

起初,张绣是刘表的雇佣军,刘表和袁绍结盟,抵御曹操,刘表对张绣是既用又防,长此以往,张绣只能被逼得投降曹操了。

吕布与曹操交战期间,吕布也曾占领兖州、徐州,都未能获得士族的全力支持,最终兵败受首,死在下邳。

曹操能够起兵壮大,除了宗族夏侯家、曹家的支持外,离不开颍川士族的全力支持,他们从曹操起兵开始,就全力投资。

颍川士族的代表人有荀彧、荀攸、钟繇、郭嘉(郭嘉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士族与曹操的关系不是下属与上级,而是合作关系。

当然,士族也不会单独投一个诸侯,袁绍身边也有不少颍川谋士,只不过曹操综合能力更强一些,最终击败了袁绍,获得了颍川士族的全部支持。

士族支持曹操,主要目的是让士族能在朝廷里获得更多的利益,达到家族兴旺的目的,士族是一个群体,并非单单指的是一人。

如荀攸,他是曹操身边的军师,荀攸要为整个颍川荀氏谋利益,并非就他一人获利。

曹操时代,他需要依靠士族支持,但又极力压制士族,选拔人才方面主张唯才是举,因此在曹魏发展较慢,曹操把握住了曹氏宗亲与士族两大势力的平衡。

曹丕继位后,为了获得士族的支持,当个皇帝,他同意了陈群提出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自此,士族掌握了官吏的选拔之权,朝廷中的大官往往都是士族子弟,寒门机会渺茫。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士族势力日益扩大,已经威胁到曹氏宗亲了。曹爽继位后,他以辅政大臣、大将军的身份,独揽大权,大量任用曹氏宗亲和亲信,唯独不给士族机会。

当时的司马懿就是士族之首,曹操打压他就是打压士族。年轻的曹爽与司马懿不同,他虽高高在上,但缺乏军功,为了证明自己,不惜发动对蜀的战役,最终被蜀将王平抵挡在阳平关,大败而归。

如果曹爽取得了对蜀战役的胜利,那么他和曹氏宗亲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就能压制士族的崛起。

为了进一步打压士族,曹爽也曾希望整顿九品中正制,取消郡一级别的行政区,将权力归属中央,这么做简直是把士族的利益全部没收了,处理不好会直接引发一起“大地震”。

曹爽这么做,于公是为了巩固曹魏江山,必须有姓曹的人掌控,于私是为了自己,他是宗亲之首,集中权力对曹爽来说能满足自己的野心与欲望。

既然曹爽启用了一些亲信和宗亲,动摇士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内心必然会憎恨曹爽。

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士族要么不站队,要么也是支持司马懿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忠诚”,一切以家族利益、自己利益为重。

司马懿也深知得到士族支持的重要性,除掉曹爽后,用各种利益稳住士族,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士族们从司马氏那里获得利益后,哪里还管曹氏的死活,反正司马懿当权还是曹爽当权,谁给的利益多士族就跟谁。

所以,曹爽被诛后,原先为曹魏打江山的士族绝大多数都没有站出来,王凌是一个例外,他看不惯司马氏专政,自己想当权臣,王凌反对司马氏是有自己的私心,他并非是为曹爽出头。有心无力的曹魏宗室

曹魏宗室无疑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他们在曹操时代是手握兵权,一方统帅,是曹操压制士族的最大力量。

曹魏宗室中,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纯等一代宗室许多走在曹操的前面,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也走在了司马懿的前面,他们都没能活到高平陵之变时。

曹魏宗室二代中的曹真、曹休两位重量级统帅,他们活着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太多统兵大战的机会,但司马懿长寿,熬死了曹魏宗室二代统帅。

为何自曹操那一代后,曹魏宗室人才越来越少了,这与曹丕有关。曹丕与曹植为世子之争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最终曹丕获得士族的支持,在这场夺位之争中胜出。

曹丕继位后,为了防止曹氏宗室篡位夺权,对曹魏宗室进行了严格的看管,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手中没有权力,无昭命不能回京。

曹魏掌权者通过严格看管宗族的方式,宗室权力被剥夺,这样固然对自己有利,但是也阻碍了家族的发展,使得曹氏家族后来越来越衰败,发展受到了很强的限制。

当高平陵事变发生后,曹氏宗族的人在自己的封地,他们手中没有任何调动兵马的权力,想要救援曹氏政权也是有心无力,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何况还要对抗司马氏为曹爽报仇。

因此,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曹魏宗室是有心无力的,他们只能看着自己祖先的基业被司马氏夺走,还要面临被杀的风险。结语

曹爽被诛杀后,曹魏政权基本上落入了司马氏之手,没有任何人能挽救曹魏江山,因为曹爽得罪了士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曹氏最终被司马氏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就光曹氏一个家族的发展,力量远不如士族发展得快,到了一定时期,即便不是司马家族夺权,还会有别的士族,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司马氏夺了曹魏的江山后,之所以会被后人批评,主要还是在手段上面太阴毒了,采取了欺诈的方式,甚至不惜发毒誓。此后,历朝历代效仿司马氏夺权之事极多,“诚信”二字遭到践踏,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远... 远远不够!原731部队成员来哈尔滨忏悔道歉! 近日,94岁的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少年队”队员清水...
原创 湘... 说左如左:痛失真将军 张一湖 咸丰五年,石达开入江西后,左宗棠曾致信曾国藩,向其透露了派王錱、刘长...
原创 岁... 在广西悟州的静谧小镇上,邓先生默默守护着两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时光印记的珍贵钱币,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原创 梁... 梁周洋:林徽因的曾孙女,30岁成一代名媛,令西方人刮目相看 在2013年,上海举行了一次国际名媛舞会...
原创 5... 引言 1951年5月,一位湖南地主给毛主席写信,信中称自己的工作问题没有着落,此次是特地来北京向他求...
肖复兴|孙犁和日记——纪念孙犁... □肖复兴 孙犁先生自己不写日记,但对日记颇感兴趣,阅读颇多,购买清末民初的日记文本亦颇多。他曾夫子自...
原创 魏... 子午谷奇谋,其是指:魏延带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出兵,一举拿下长安,而诸葛亮则率领主力部队兵出斜谷,两...
原创 张... 在三国的历史当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之间的感情一直都让人羡慕不已。自从“桃园三结义”之后,他们兄弟三人...
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重返哈... 12日晚,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少年队”原队员清水英男,乘机抵达哈尔滨。13日...
长安传古今 | 长安街的名字从... 长安街,是一条街吗? 对几乎所有中国人来说,早在双脚踏上长安街之前,就已有了关于这条街的记忆。 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