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其是指:魏延带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出兵,一举拿下长安,而诸葛亮则率领主力部队兵出斜谷,两路在长安与潼关一带会和。因为魏延认为长安的守将夏侯楙是个无能之辈,所以看到魏延“神兵天降”,必然会吓得弃城而逃。
对于这个计谋,用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来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奇谋,就是因为敌人不会想到自己走这条路;而敌人之所以不会想到自己走这条路,就是因为这条路太险了,险到很有可能没有到达长安,自己就葬身在这条路上。
子午谷地势险峻,且中间要穿过秦岭,可谓是路途艰险;再加上其间水流湍急,栈道损坏严重,所以在行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修复栈道,这对于军队的体力和行军速度都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子午谷奇谋”的奇,就是要做到出其不意,行军迅速,魏延自己也说,十天之内就能赶到长安,如此险峻的道路和险恶的自认环境,即使十天之内赶到长安城下,这支军队也已经疲敝不堪,根本难以作战。
另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所建立的另外一个基础,是夏侯楙见到自己的军队后一定会弃城而逃,这样的话,蜀汉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领长安。
这就有问题了,夏侯楙为什么一定会逃跑?夏侯楙再怎么草包,打探虚实他总会,魏延一共就五千人,而且还是长途奔袭的疲敝之师,这夏侯楙自然是看得出来的,加上长安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池,其军队不少,且距离雍州的郭淮非常近,一旦郭淮极速来援,魏延的这五千人,基本上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即使魏延打下了长安,夏侯楙在撤退前将粮食付之一炬,就凭魏延这五千人,如何据守?诸葛亮至少要在魏延到达十天之后才能到,而曹魏可以直接调动周边的部队来夺回长安,参考司马懿平定孟达,原本三十天的路程,只用了八天,可见,魏延即使打下了长安城,他也守不住。
综上所述,“子午谷奇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极度理想化的方案,这个计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对手的身上,一旦对手稍稍抵抗,那么魏延的这一支孤军,必然会全军覆没。这种将成功率寄托在对手犯错上的计谋,可谓是极不可取的,无论是谁,都不会用这个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