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人董文炳的人生根本学不来,忽必烈尊他为大哥,说两人心心相印
创始人
2025-07-08 02:34:38
0

忽必烈和董大哥

高中课本上介绍说,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可实际上这四等人对各族高层并无影响,而是对一般人的限制。而且这个“四等人制”是不是一个正式的制度,目前看也值得怀疑。一等蒙人的下层同样饱受剥削,他们也痛恨元朝,所以明朝初年的三千营、大内的腾骧四卫都是蒙人,每次清剿草原他们都冲锋在前。同样的,三等汉人的高层也是奢靡度日,也能受到元朝皇帝的信任和尊重,其代表就是被忽必烈尊称为董大哥的董文炳。

一、从农民到官僚

董文炳所在的董家是金国河北藁城农民,生活于社会底层,“韬光田亩”、“农隐不仕”,“第其谱谍无征,不知世所自出”。他家突然崛起于金宣宗时期,当时金国面临蒙古的入侵,为了抵抗蒙古,金国下令各地组建团练,1215年,藁城县令刘成选拔团练头目,只有董家家主董俊通过了武力测试,董俊遂成了藁城第一支团练兵头目。但蒙古攻势猛烈,同年他和藁城县令刘成一同投降了蒙古。此刻蒙古在中原并无建设,只能依旧信任董俊、刘成这些带路党。1219年,董俊就被提拔为中山知府,配金虎符,一朝翻身。

当时金国将领武仙占据真定,引发河北异动,董俊率军夜袭真定,驱逐武仙,河北遂安,他由此受封龙虎卫上将军、屯驻藁城。龙虎卫上将军是金朝武臣中的最高官阶,为正三品。一个农民出身的人,被蒙古人如此赏赐,蒙古拉拢之心可见一斑。果然董俊对蒙古死心塌地,为其四处征战。

元军将领

董文炳就是董俊之子。他出生于1217年的藁城,此刻董俊已经投靠蒙古,他们已经算是大蒙古国人了。董文炳出生时,董家已经摆脱了老农身份,成了官僚阶层,所以董文炳自幼接受的是贵族教育。16岁时(1233年),董俊随元太宗窝阔台征金,在河南归德战死。作为忠良之后,董文炳被封为藁城县令,但因牵扯到了豪强赋税问题,只能弃官而去。

二、董家的崛起

董家在董文炳之前,并无突出之处,尤其是董文炳死了爹之后,董家更是苟延残喘,根本不可能和蒙古皇帝扯上关系。但董家的优势就在于世居藁城,藁城距真定16里,自古为拱卫真定所在。而真定是拖雷的封地,又是大官僚史天泽的镇守地。蒙古实行怯薛制,即蒙古统治者选拔重臣家的子弟入选为统治者的亲兵,负责宿卫侍从。能被选为怯薛,就有了在贵人面前露脸的机会,这是一种福利。蒙古第三代大汗贵由死后,汗位就转到了拖雷之子蒙哥手中。当时的蒙哥为了快速培养班底,就大量选拔拖雷封地的人为怯薛。在怯薛制下,董家不可避免地和蒙古高层扯上了直接联系。可以说,董家的真正崛起,是源于怯薛宿卫。

蒙古军

董文炳可是尝过上等人的滋味的,当他再回归平民后,这种日子可不能过。于是董文炳别出心裁,曲线救国。在弃官后,他派最有学问的弟弟董文用赴和林朝见拖累之妻、蒙哥之母、太后唆鲁和贴尼。董文用凭借花言巧语,赢得了太后的喜爱,董文用遂被派到忽必烈府中听用。1252年,董文炳又把最小的弟弟董文忠送到了忽必烈府邸。在忽必烈府邸,董文忠如同佞幸太监一样,把忽必烈伺候的十分舒心,“中夜有需,不须烛索,可立至前”。通过这种跪舔行径,董文忠成了忽必烈的怯薛头目。通过两个弟弟的付出,董文炳可以轻易获得蒙古高层的消息。

三、成为心腹

1252年,蒙哥令忽必烈南征大理,忽必烈随即组建南征幕府。这是忽必烈第一次独立领军,为此必须要详细规划。忽必烈府邸的怯薛全部动用起来,董文用、董文忠这两个奴才负责“督粮具,赞军务”,负责繁杂的后勤工作。二董随即给兄长董文炳私通消息,让董文炳做好效忠的准备。

1253年8月,忽必烈大军出征,行至甘肃临洮。董文炳马上率家丁47人自河北出发,西行去投奔忽必烈大军。《元史》中记载,他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一样,什么一路上跋山涉水、历经险阻,到了大理边界道途险恶,人马疫死,家丁只剩2人,饥则啖死马,渴则喝污水,如此这般才追上了忽必烈大军。忽必烈一看这人这么孝顺啊,居然自带干粮投奔自己,马上任命其为军将,在帐下效力。不过,人家忽必烈最初并不信任董文炳,只让他负责工程营造和后勤。董文炳就如老牛一样任劳任怨,干了几年后,才终于发光。

忽必烈

1258年,蒙古攻宋,忽必烈领中军攻鄂州,三董随军。9月,蒙军和宋军隔长江对峙,宋军擅长水仗,有兵10万,战舰2000艘,又逢天气晦暗,忽必烈帐下军将多言不可渡江。只有董文炳主动请缨,他认为:宋军所恃者只有长江,他们一定会严防死守,所以“其气不可以不夺”,务必要打破长江,断绝宋军的军心志气,所以“臣请尝之”。随后三董募集敢死队数十人,乘坐快船为先锋,果然渡江击溃宋军,夺下浒黄州,忽必烈趁势包围鄂州。三董一战成名,尤其是董文炳,成了项羽、吕布附体的战神。

浒黄州之战后,董文炳地位急速上升。1259年,董文炳被提拔为亲卫主帅,跟从忽必烈征阿里不哥。忽必烈登基改元后,董文炳受命组建御前侍卫亲军,这成了元朝皇帝麾下第一支汉族御林军。

1261年,备受忽必烈信任的山东军阀李璮造反,此事给蒙人贵族极大的震撼,汉人自此不再被信任,汉人官僚在元朝地位急剧下降,其后忽必烈开始削藩,剥夺所有和李璮类似的军阀的权力,这些军阀史称世侯。而唯一没被削的就是董文炳家。董文炳仍被任命为镇抚使负责维持山东治安。而且董文炳还是忽必烈削藩政策的主要执行人,“委以专征之任”。

1266年,董文炳担任两万户接管了老牌世侯史天泽的部队,直接取代了史家。可见董文炳已经成了忽必烈的绝对心腹。甚至忽必烈见到他都要亲切地称呼他为“董大哥”,并肉麻地说“朕心,文炳所知;文炳心,朕所知”。

元军

四、汉臣第一

1274年,元军开启灭宋之战,董文炳率军南下,他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自正阳入安庆,迫使宋将范文虎投降。随后连克当涂、采石,至1275年3月攻占南京,进驻镇江。在镇江他又大败张世杰、孙虎臣水军,宋朝唯一拿得出手的水战优势也丧失了。至此宋军已几乎覆灭。10月,元军合围临安,董文炳率左路自江阴出发入海,堵住了宋朝皇帝的出海之路,当时的宋恭宗赵㬎无路可走,只能开城投降。

元军主力挟宋帝北上后,忽必烈令董文炳留镇临安。董文炳也没闲着,继续率军南下扫荡宋军残部。他自浙江南下,一路连克台州、温州、漳州、泉州、建宁、邵武后,仍坐镇南方。

1277年,忽必烈召诸功臣回朝,朝廷排座次,董文炳“座于总帅汪良臣、右丞吕文焕、左丞夏贵暨诸侍卫将军之上”,为汉军将帅第一。

忽必烈

文史君说

有人说董文炳是汉奸、贰臣,但是他自出生就是大蒙古国人,他灭金、灭宋都是为自己的国家服务。虽说元代存在四等人制度,但像董文炳这种高级官僚,活着的时候地位堪比皇亲,忽必烈都得尊称一声“董大哥”,死后董家依旧辉煌。忽必烈之后的元成宗铁穆耳,也学爷爷忽必烈,尊称董文炳的次子董士选为“董二哥”,可见董家在元朝的地位。

相关内容

2-8人去张家界当地报团价...
最近我在计划一次2-8人的张家界旅游,想要找一个性价比高又不迷路的...
2025-07-07 14:27:51
京新药业:7月4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7月4日,京新药业(002020)融资买入8064....
2025-07-07 14:27:21
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上榜企业1523家,...
2025-07-07 14:27:20
北京信誉好的旅行社排行榜!...
宝子们,旅游旺季到啦!想在北京找一家靠谱的旅行社,享受一场说走就走...
2025-07-07 14:27:15
石家庄机场增加航班航线,出...
暑运启动在即,石家庄机场积极联合各航空公司,增加航班航线,为暑期出...
2025-07-07 14:27:11
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完成...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7日,华宝基金公告称,旗下银行ETF(基金代...
2025-07-07 14:26:30
原创 ...
现如今,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是现金。主要原...
2025-07-07 14:25:48
北京旅游社排行榜揭秘,这些...
宝子们,旅游季又到啦!在北京这么多旅游社里,到底该怎么选呢?今天就...
2025-07-07 14:25:36
香港到深圳的跨境巴士
跨境交通连接着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香港到深圳...
2025-07-07 14:25:32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刘备攻打东吴,最后造成蜀国阵营损兵折将的事情记忆犹新,电视剧里总是呈...
原创 辽...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较为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自创设以来便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并对中国的官僚政治产生了...
原来赞美洪秀全,现在为何有贬低... 只能说明历史终究会云开雾散。举个例子! 和尚为了传教,和一堆烂泥,塑个泥人,给他画上五彩神装,看起...
原创 一... 的人。司马懿不仅不生气,反而欣然接受,并在众将面前穿上,以此展现了他的隐忍和策略。这两个例子形成了鲜...
原创 拳... 一生戎马,四十余载。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历史上,她抗击后金皇太极,平定叛乱;她被崇祯皇帝多次...
原创 幸... 康熙年间,西北厄鲁特蒙古准格尔部首领噶尔丹兴兵东征,与康熙大帝麾下的精锐之师展开四次巅峰对决。当得知...
原创 唐... 关中十八陵,生前卜选陵址的有2位皇帝,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另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20...
原创 中...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夜幕的降临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美国的寂静和孤独截然不同。对于那...
原创 同...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
原创 假... 文|老达子 本文共2209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