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94年,陈仁麒中将去世后,追悼会因一妇女推迟了5天
创始人
2025-07-08 01:04:21
0

1994年,一个虚弱的老人躺在床上,他颤颤巍巍地举起手,仿佛要说些什么。

一旁环绕的子女看见父亲的动作,赶忙走过去,凑到老人耳边问:“您想说什么?我听着呢。”

老人的眼睛亮了亮,仿佛回忆起以前的峥嵘岁月。

这位老人就是曾经叱咤疆场的开国中将陈仁麒。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董存瑞是我们部队涌现出来的英雄,在我的追悼会上一定要有他的亲属参加。记得一定,一定!”

听了父亲的话,子女们一点也没有表示诧异,因为这位老将军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董存瑞的家属。

而且自从1983年正式退休后,就一直东奔西走,致力于宣扬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老人过世后,子女们很快联系了董存瑞的亲属前来参加追悼会,但是这场追悼会却足足推迟了五天才举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1、董存瑞的引路人

董存瑞是矗立在新中国浴血奋战历史中的一座丰碑,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很少人知道,在他背后有着一位不可或缺的塑造者,那就是陈仁麒将军。

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在生前曾无数次对人讲过,他这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不是获得多少勋章或是立下多少战功,而是发现和宣扬了英雄董存瑞。

两个人一个是将军,一个是普通士兵,他们是如何相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陈仁麒,1913年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的汪洋村,在1930年加入红军,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在部队中表现优异,陈仁麒曾历任警备三旅的政治部主任,四十八军政治委员等要职。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又被任命为海南军区政委和解放军炮兵政委等重要职务,并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仁麒长期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虽然职位很高,但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群众中的新事物和首创精神。

他经常挑灯夜战,认真总结,并将其在部队中推广开来,而他这种认真的精神也使得所在部队的政治工作成效十分显著。

1948年3月,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开始组建,陈仁麒被任命为纵队的政治委员,而董存瑞就是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六连六班的班长。

董存瑞是1929年生人,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董春睿,小名叫“四蛋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董存瑞从小就自立自强,帮父母分担田里的农活,还成为了儿童团的团长和民兵。

1944年秋天,年仅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之下和一个本地姑娘结了婚。

这个叫卢长玲的姑娘比他大三岁,两人的年龄拿到现在来说也算是小孩,但在当时的河北怀来一带的农村,男孩十五六岁娶妻生子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两人结婚后的第二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的阶段。

就像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一样,这时刚满16岁的董存瑞怀揣着一腔热血,说什么也要参加八路军。

但是在他报名参军时,由于个头比较低,部队并不打算把他收编。听到这话的董存瑞急得哭了起来,非要跟部队上的人理论,他伸着手在头顶比划说:

“等到了部队上,一碗一碗的高粱米饭吃下去,我就长高了。”

后来也不知是不是被董存瑞的神情打动,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董存瑞成功地被纳入编制。

临近分别,董存瑞看着满脸泪水的妻子,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目光坚毅地说:“你等着我!等到消灭了日本鬼子,天下太平后,我就回来了。”

转眼间,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而董存瑞所在的地方部队也被升级改编。

他成为冀热察辽军区第九旅的一员,随部队开赴前线,他们这次出征,是要对抗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

有一次,董存瑞跟着排长郭元方到南山堡一带执行任务,而这里恰恰就是董存瑞的家乡,体贴的郭排长还让他顺便回家去看看。

董存瑞先是去见了父母,然后立即回家去见妻子卢长玲。

在几年的部队生活中,董存瑞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他知道,打败蒋介石,和平解放全中国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争不知要打到何时了。

于是他对妻子说:“长玲,我这次离开生死难测,万一我回不来了,你一定要改嫁。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你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刚平复好心情准备送丈夫离去的卢长玲听了这番话,忍不住扑进董存瑞的怀里,开始失声痛哭。

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董存瑞应了排长的招呼,便匆匆地和父母妻子告别,再次踏上征途。

在部队里的董存瑞英勇杀敌,屡次立下战功,在1947年3月光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2、舍身炸碉堡

没有人想到,当初那一走竟是董存瑞和家人的永别。

1948年的春夏之交,政治委员陈仁麒和第11纵队的司令员贺晋年,共同率领着部队攻打热河名城隆化。

隆化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西通丰宁,东接承德;北边倚靠围场,南边与滦平临近。

只要收复了隆化,热西和察东两块解放区自然就会连成一片,直接将我军在大规模作战中,所必须的根据地和行动空间大大扩张。

不仅如此,我军部队还可以和东北战区即将举行的辽沈战役相互配合,给敌人重重打击。由此观之,这场战争的意义十分重大。

陈仁麒为了开展好部队的政治工作,领导了新式的整军运动。

为了启发干部战士的觉悟,他进行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内容的群众性阶级教育;

为了抓紧时机加强形式教育,他不辞辛劳地做报告书;

为了发扬优良战斗作风,他积极开展战场上的“杀敌立功运动”。

在这样完善的教育培养之下,战士们被激励、被鼓舞,他们怀揣着革命英雄主义,随时准备投入英勇的战斗中。

董存瑞就是在部队开展的“杀敌立功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之一,他毛遂自荐,勇敢地站出来“挂帅”。

说董存瑞是一个英雄远远不够,他也是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隆化的守敌是隶属于东北“剿总”石觉第十三军的一个师。

当我方军队打算对隆化实行分割包围的策略时,石觉就给守敌指挥官发了电报。电报的大概意思就是:

要巩固部队本身,部署好兵力。要求他们在任何情况下,确保台山、龙头山以及隆化中学等据点不被占领。

石觉还给部下打气,勉励他们:“一定可以确保隆化无虞”。

1948年5月25日,我军向隆化发起了总攻,并迅速占领台山制高点。

城里的敌人根据形势将其主力收缩到隆化中学以及隆化中学周围的各个据点。

政治委员陈仁麒推测,敌人这是妄图凭借已经建筑好的工事负隅顽抗,固守等待支援。

因此,隆化中学既是守敌的防御重点,也是我军攻击的重点。可以说,只要拿下隆化中学,这一战便胜券在握了。

在战斗中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的正是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在临出发前,董存瑞代表大家一表决心,他说道:

“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埋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面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

董存瑞在之前的比武中曾经夺得“爆破元帅”的称号,在战斗中也担任着爆破组组长一职。

他的决心也就是大家的决心,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一往无前,接连炸毁了敌人的五个地堡和三个炮楼,顺利打开了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

然而这时战斗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原来,狡猾的敌人在围墙外河道上的桥型暗堡上安排了机枪手,他们趁着我方战士没有防备,发动了猛烈的炮火攻击。遭受了严重伤亡的部队行动受阻,难以继续突击。

看着派去爆破的战友一个个在中途倒下,董存瑞内心充满了激愤,再次请战。

在战友的掩护下,他顶着敌人凶猛的火力,孤身冲向桥底。突然,他的动作出现了一瞬间的停顿——敌人的机枪打到了他的左腿。

但董存瑞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忍着疼痛冲过去。

他可以感受到左腿已经断掉了,但肩上的使命使他不能有一分一毫的退缩。在火光和枪声中,董存瑞终于到达了桥底,暂时避开了敌人的攻击。

可是眼下也不容乐观,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一段距离,他试着把炸药包固定在河道两侧的护堤上,但刚刚安放好的炸药包总是顺着又陡又滑的护堤滑下来,让人焦急又想不到办法。

他几次把炸药包塞到堡眼处,但都被敌人死命地推了下来。

听到冲锋号角在不远处吹响,他心里明白,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在炮火中。

来不及再多想,董存瑞毅然托起炸药包——只见他一个闪身避过堡眼,将身体紧紧地贴在暗堡底部的桥桩上,拉燃了导火索。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疯狂扫射的几挺机关枪也一下子哑了火。

顷刻之间,几个连队一下子越过了敌人的防线,攻进了隆化中学,将红旗竖在了这个据点上。以身作支柱的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这一年,他只有19岁。

3、董存瑞精神永垂不朽

1948年5月26日的黄昏,隆化战场上一片狼藉,死伤遍地。经过了一个昼夜的激战后,隆化终于被人民解放军攻克。

在此之前,第11纵队第一次攻打时,由于部队之前的战斗经验限制,缺乏攻坚作战的技巧,导致了攻而不克。

但在这次,11纵队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终于解放了这座寨外山城。一个首长模样的人站在这个硝烟未散尽的战场上,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个人就是兵团的司令员程子华。

风中飘荡着缕缕硝烟,城头飞扬着胜利之旗,阵地上满是欢呼雀跃的歌声和交谈声。

突然间,程子华听到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他循着声音往传来的方向望过去,发现目光尽头是城边一座被炸垮的断桥。

程子华心中满是疑惑,他转过头惊疑地问道:“齐秘书,这是怎么回事?”

齐秘书也不明情况,两人只好走过去查看。暮色苍茫,这座断桥边还散发着浓浓的焦臭味,只见一个战士紧紧搂着一只已经裂开大口的布鞋,外面一圈几个战士抱做一团嚎啕痛哭。

程子华从桥头上跃下,爱怜又疑惑地问这几名战士:“同志们,你们是哪支部队的?”

中间那名抱着鞋的战士抬起头回答,他睁着一双红肿的眼睛说:“首长,我们是11纵队32师96团六连六班的。”

程子华说道:“是的,我知道你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哩!”

没等首长接着问,这个战士就悲痛地解释:“今天下午负责炸这座桥型暗堡的就是我们班……”

程子华听着战士的叙述,陷入了沉默……

当时董存瑞给全班简单布置了任务后,大家都争着要去。但董存瑞一把按住了战士们,转身对连长说道:

“我是班长,还是共产党员,这次任务很艰巨,谁都不用跟我争。我先上,你们负责掩护我,如果我失败了,你们再接替上来。”

由于情况危急,连长只好点点头,同意了董存瑞的提议,董存瑞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便头也不回地扛着炸药包出发了。

战士们一直用手榴弹掩护着董存瑞,但突然之间,桥形碉堡上的砖头被一块块推开,出现了六个暗藏的枪眼。

射过来的子弹像下雨似地迎着冲锋部队而来,董存瑞就是在这场大雨中不幸被射中了左腿。

在冲锋号角吹响后,总攻开始了。如潮水般的部队开始涌向暗堡,因为按照指令他们必须在下午3时30分之前冲过桥。

战士们都感觉到董班长有些着急,但他们离得这么远也无能为力。突然间,他们看见董存瑞站起身,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面望了一眼。

战士们隔着远远的炮火与董存瑞对视上,略略愣了一下,然后就眼看着董存瑞以身体做支柱,点燃了手中的炸药包……

战士们哽咽着回忆道,离董存瑞最近的副班长郅顺义马上就要冲过去,他们不过相距50米。但董存瑞大喝:“卧倒,快卧倒啊!”

被引爆的炸药仿佛太阳一般明亮,在光亮和巨响过后,剩下的只有一只鞋子。

听完这些,程子华也是百感交集,尽管已经参与了无数场惨烈的战斗,目睹了无数次悲壮的牺牲,但他还是被董存瑞这样勇于献身的英雄壮举给震撼到了。

程子华颤抖着双手,接过那只裂了口子的鞋,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倏然间落下热泪。

过了很久,他才对齐秘书说了几句话,神情间满是凝重。

原来,程子华要派齐秘书去32师96团再搜集一些这位英雄的事迹,然后写成一篇报道刊登在《群众日报》上。

当齐秘书赶到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时,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这个人就是11纵队的政治委员陈仁麒。

陈仁麒在听说了董存瑞的事迹后,一下子就红了眼,说道∶“董存瑞同志舍身炸碉堡的事情,纵队的各级干部都已经知晓了。”他一接到程司令员打来的电话,就立即抄近路赶来这边。

两人还来不及寒暄,陈仁麒就把董存瑞生前的连长,排长以及几位幸存的战士聚集到了一起,讲述董存瑞英勇的牺牲和日常生活中的优异表现。

说着说着,每个人都哽咽着讲不下去,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陈仁麒动情地说:“董存瑞同志成为英雄绝不是偶然的。我为我的部队里能出现这样的战士而感到自豪。”

三天之后,第11纵队发出了悼念学习董存瑞同志的决定,追认他为纵队的战斗英雄。

后晋察热辽行署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以此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

随着革命的胜利,新中国也建立起来了,董存瑞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他的事迹和英勇顽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

四、陈仁麒∶把烈士家属永远放在心里

作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和培育宣扬英雄典型的重要参与人,陈仁麒在解放后出任了第二十一兵团和军委炮兵政治委员,后又被授予中将军衔。

虽然身居高位,但陈仁麒始终把董存瑞和他的家人装在心里,甚至还在1958年的夏天到董存瑞的家乡“探亲”。

他紧紧握住董存瑞父亲的手,感谢老人家为部队培养了一名伟大的英雄,并在此后一直跟董存瑞的家人保持着书信往来。

在亲切的交谈中,陈仁麒了解到董存瑞的大妹董存梅热爱读书,但贫寒的家境却给这个孩子带来了限制,陈仁麒高兴地说道:“这是好事啊,我十分支持你!”

陈仁麒的这个支持可不是说说而已,从那之后,他一直在经济上和学业上给予董存梅帮助,直到她上完大学。

1962年,一场大饥荒席卷了全国上下。

虽然陈仁麒不时给董家寄一些钱物扶持,政府也给予烈士家属优待,但董家还是常常揭不开锅,董父和小女儿甚至还得了浮肿病。

相距甚远的将军得知这件事后内心十分焦急,立即和妻子黎萍商量,派人把家里攒的两百多斤粮票和两百块钱送到董家。

无论是从当时的物价还是闹饥荒的大背景来看,他们送去的粮票和钱都给一家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不仅如此,陈仁麒还特别嘱咐了派去的人,把董家父女接到北京,送往部队医院里治疗浮肿病。

1983年,陈仁麒将军正式退休离开岗位。

在他的晚年里,他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投入到了宣扬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中去,还写下数十篇文章来回忆纪念董存瑞。

1993年,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5周年的活动在隆化隆重召开。

此时的陈仁麒已经身患重病,瘫痪在轮椅上无法行走,但当他接到邀请函后,还是坚持去参加周年活动,子女和秘书怎么劝阻也拦不住他。

陈仁麒说:“我就是爬,也要爬到隆化去!”

到了纪念会上,陈仁麒却生出了不敢再向前走的悲伤——因为一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一想到那些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的烈士,他作为战争的幸存者,内心就充满了悲痛。

一年后,陈仁麒老将军于北京溘然长逝,本该立即举行的追悼会却硬生生推迟了五天。

因为董存瑞的大妹董存梅出差在外,没法及时赶回来,陈仁麒的子女们一直谨遵着将军的遗愿,等待董存瑞大妹董存梅到来后,才举行了追悼会。

相关内容

2-8人去张家界当地报团价...
最近我在计划一次2-8人的张家界旅游,想要找一个性价比高又不迷路的...
2025-07-07 14:27:51
京新药业:7月4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7月4日,京新药业(002020)融资买入8064....
2025-07-07 14:27:21
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上榜企业1523家,...
2025-07-07 14:27:20
北京信誉好的旅行社排行榜!...
宝子们,旅游旺季到啦!想在北京找一家靠谱的旅行社,享受一场说走就走...
2025-07-07 14:27:15
石家庄机场增加航班航线,出...
暑运启动在即,石家庄机场积极联合各航空公司,增加航班航线,为暑期出...
2025-07-07 14:27:11
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完成...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7日,华宝基金公告称,旗下银行ETF(基金代...
2025-07-07 14:26:30
原创 ...
现如今,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是现金。主要原...
2025-07-07 14:25:48
北京旅游社排行榜揭秘,这些...
宝子们,旅游季又到啦!在北京这么多旅游社里,到底该怎么选呢?今天就...
2025-07-07 14:25:36
香港到深圳的跨境巴士
跨境交通连接着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香港到深圳...
2025-07-07 14:25:32

热门资讯

原创 F... 2025年的英国大奖赛,银石赛道上倾盆大雨,却见证了一位老将梦想的华丽绽放。37岁的尼科·霍肯伯格,...
法门寺佛舍利保存千年的秘密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距今...
原创 8... 说到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国家,而且也不能否认,他...
原创 科...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克是苏联初期的一个军事领导人,于1887 年7 月 22 日出生在俄罗斯帝国...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作为一部经典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在那个年代是我们心中白看不腻的巨...
原创 贞... 使用包括政变在内的手段夺取政权,古今中外史不绝书。历史当然是经验丰富的长者,最终历史做出裁判的根据,...
原创 “...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会在对受封或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王侯将相论功行赏,赐予礼物宝器;还有就是身份...
原创 如... 诸葛亮在还没正式出山的时候想,就在《隆中对》中,做出了一个怎么北伐,并一统中原的构想。当时他分析了天...
原创 邱... 邱行湘,人称“小蒋介石”。 当年在黄埔军校时,老蒋每次点名点到他,不知为什么,总要问他一句话:“你是...
原创 毛... 毛纪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现在山东掖县,于成化末年,成功考中了乡试第一名,成功登进士,选为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