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女们天还没亮就被太监们带到坤宁宫,站在宫门外等着,但是一直等到晌午都没见皇上的影子;有的饥肠辘辘,有的低声抽泣,有的则是疲惫不堪;在紫禁城等着皇上选美怎么会如此痛苦呢?
这是《春冰室野乘》中记载的,咸丰初年的一次选秀期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抗上事件。
咸丰初年,太平军横扫东南,顺着长江南下,攻占南京城,朝中上下慌乱一片。
咸丰帝得知消息更是忧愁着急,不思饮食,每天都跟朝中大臣们商议如何打压太平军的事情,忙得都没时间休息。
恰好遇到大清例行三年一度的秀女大选,这批秀女大多数是待字闺中的大小姐,年龄都不大。突然让她们远离家门,舟车劳顿前往京城参加选秀,再加上饮食住宿上不习惯,她们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遴选秀女是由内务府主持进行的,执事员司、太监分别承担禁卫、整饬、排版、传谕等各项职责
天还没亮的时候秀女们就被太监带着到坤宁宫,在宫外等候,但是一直等到中午也没有见咸丰帝的影子;秀女们看上去都疲惫不堪,饥肠辘辘,有的站在那里低声地哭泣。
一位坚守在一旁的太监赶紧上前呵斥:“皇上就要来了,你们还要哭吗?不怕挨鞭子啊?”
这群娇滴滴的大家闺女听到太监如此呵斥,更见害怕了,有的则是害怕得差点晕倒;
太监还想继续呵斥,一个秀女很是生气,直接挺身而出,严厉的质问,直接让太监们大惊失色:“离开自己的家乡,远离父母,进入这皇宫,就是被选上也是终身幽禁在紫禁城,不能再见自己的父母,生离死别怎么不能哭泣?我死都不怕,还害怕挨鞭子吗?”
太监直接愣住了,还没回过神来,这位秀女接着说:“更何况现在敌寇四起,才几年的时间就占据了长江一带,现如今又攻下了金陵,天下已失去大半;皇上不去求将帅之才积极迎战,夺回失去的土地,保住祖宗的基业,却还要在这选秀,留情于女色,强留在宫里,让我们不见天日,就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对祖宗基业不管不顾。”
秀女这番亘古未有的义正言辞,一时间让太监们惊呆了,不管是太监还是秀女从没有人敢如此说话;太监突然醒过神来,赶紧扑过去打算捂住秀女的嘴,不能再让秀女继续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咸丰帝下朝回来,听到了秀女说的话。
太监们怕这位秀女说的话会牵连到自己,赶紧将秀女扭送到咸丰帝面前;在场的秀女太监们均吓得赶紧跪下,唯独这位秀女就是不肯屈膝。
其实咸丰早就听到了秀女说的话,不过还是当面问她:你刚才说了什么?
秀女还是毫无惧色,直接侃侃而谈,将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
没想到咸丰不但不生气,反而让人将秀女放了。
并很钦佩地说她是奇女子,咸丰亲自带着这位秀女去见皇后;
恰好皇室一宗室府邸刚刚丧偶,有意想要续弦,这位秀女便被指婚去做了续弦夫人,其他的参加此次选秀的秀女全部被放回了家。
当然咸丰初年的这次选秀是个例外,大清选秀是从顺治帝开始,一直到光绪历经九朝,选秀次数一共80多次,按照葬入陵寝的后妃来算的话,一共是214人,她们的命运自然是各不相同。
要说幸运者乾隆帝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数得着的幸运儿,16岁参加选秀,17岁成为宝亲王弘历的嫡福晋;
10年后雍正病逝,乾隆登基称帝,富察氏被封为皇后。
富察氏确实如《延禧攻略》中一样得到乾隆帝的宠爱,而且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为乾隆先后生下两个嫡子,乾隆有意立嫡子为太子,但人有旦夕祸福,两位嫡子先后夭折,而孝贤皇后也因失去孩子身体每况愈下。
在陪皇太后与皇上东巡时舟车劳顿,偶感风寒,但突然病情加重病死在回京的路上,只有37岁;
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帝每天都很伤心,连续九天,每天三次在孝贤皇后供奉前摆上祭品,并且将“孝贤”作为她的谥号。
孝贤皇后被安放裕陵地宫四年多的时间,乾隆一共前往118次为其祭酒,并深情地写下《述悲赋》,可见乾隆对孝贤皇后是有真感情的。
当然像孝贤皇后这样的幸运儿并不多,毕竟“伴君如伴虎”,皇上喜恶无常,从顺治帝开始,清后宫皇后被降为妃位,妃位降为嫔位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皇上一死,他的皇后妃子们就要搬离原来的住所,前往专门安放先帝遗孀的院落—慈宁宫、寿康宫还有寿安宫,这些宫殿里佛堂比较多,其实也是她们孤寂日子的象征。
那么,言归正传,清朝的秀女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大清有一套独特的选秀制度:
自大清入关,旗人便有了满洲八旗与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内务府包衣是清王朝的奴隶,虽然都是旗人,但是身份确实千差万别的;作为旗人都可以参加选秀,统称为秀女,不过挑选的方式和以后在宫里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包衣选秀一年举行一次,这些被选中的秀女全部在宫里边做杂役,当然也会有一些混得好的,会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比如乾隆的令妃,就是包衣奴才出身。到了清朝后期,内务府包衣选秀已不再称为选秀,而是“引荐内务府包衣使女”。
所以说清朝的妃嫔大多都是由八旗秀女产生的,包衣选秀产生的非常少。
八旗秀女选秀三年选一次,入选的都是八旗女子,汉女不得参加选秀。按照清廷的规定:凡是13-16岁的八旗满籍女子,每年都要向户部呈报备案,在三年一次大选时,需要送入宫中,供皇太后、皇上、皇后挑选。
京城以及各地参加选秀的女子,都要在规定的时间聚集在神武门,按照年龄进行排班,然后由太监们领着过顺贞门,让皇上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要么成为皇上的妃嫔,要么被指婚给亲王、郡王或者是皇子皇孙,其他的则是在宫里边当值。
大清规定满族女子才能参加选秀,就是为了保证满族血统,更是为了宫室安定。
大清选秀是实行的时候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不扰民,保障汉民安居乐业。
所以在此前任何一个朝代,一旦采选宫女到了某一个确定的地方,当地的百姓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在朝臣还没赶到之前,将适龄的女子赶紧嫁人。
毕竟一旦入宫,便不能再见家里人,更别谈团聚,只能老死宫中。
明代邵太后曾对自己的孙子嘉靖皇上说:“女子入宫便没有了人生的快乐,寝食起居都不得自由,如同被幽禁起来一样;皇上你以后采选宫女,不要南下江南,算是我给江南女子留了一份恩情了”
清代确实要比之前的朝代仁慈得多,清代的宫女一般只有一二百人,而且近百人不能与皇上接近;而且但凡是没有被皇上看中的宫女,到了二十多岁时便被送出宫,另行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