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刘备的老师是卢植,天地君亲师,古人很重视老师。不过当刘备老师卢植受挫,被抓起来的时候,刘备却不让张飞前去解救。且看原文: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得到半路,只见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植曰:“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
刘备阻止张飞不去救卢植,原因为何:
其一,刘备不是草莽英雄,不是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绿林强盗,而是想为朝廷出力的国家栋梁之臣。因此此刻需要的是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百姓。因此维稳最重要。稳定压倒一切,如果大家按照张飞所说,抓住护送军人,要杀要剐,势必祸害朝廷法度,这和土匪没什么两样。
其二,张飞性如烈火,脾气暴躁,真的抓住护送军人胖揍一顿,这对于卢植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所谓劫牢反狱,历来为官府所不容。卢植是朝廷命官,尽管朝廷昏庸,做臣子的也只能安分守己。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才是忠臣,否则和黄巾军有何不同。
其三,卢植是朝廷命官,在朝廷做官多年,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已经形成自己的派别,朝廷想杀卢植,不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说不过去,刘备才刚刚踏进工作岗位,此时自然知道莽撞和冲动会造成代价的。
其四,东汉末年,很多太学生自发的反对宦官把持的朝政,自然没有什么作用,后来河南尹李膺、太尉陈蕃、司空刘茂等人也参与其中,虽然声势浩大,最终被污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后来抓捕了很多人,这就是著名的党锢之祸,刘备虽然不是清流的一员,但是对于宦官,肯定也是痛心疾首,不过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再说朝廷想要处决一个人,那不就是捏死一个蚂蚁那么容易。
可见,刘备不让张飞解救卢植是对的,在当时自己位卑而言轻,即使救下卢植,能走多远。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方向。不如静观其变,密切注视时局的发展。
一个人,特别是要成就大事,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是不会意气用事的,绝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念而莽撞行事。刘备就是这样的人,他当是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没有权利,没有背景,就算再怎么想救自己的老师,也不会贸然行动的,不然死的就不会是一个人了。刘备的这份心思,真的不是一般人才有的。